发挥产品设计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主导作用,他们在全面掌握所设计产品的功能及性能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对所设计产品功能的市场需求信息,准确把握产品功能的市场需求,减少产品设计功能过剩;其次应通过物资采购人员对所设计产品可采用的材料范围及价格进行了解和查询,在保证产品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性好价廉的先进材料;第三是经常与负责设计成本估算的管理会计人员沟通,了解产品的设计成本水平,根据管理会计人员的建议对产品设计进行调整。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产品研制、开发阶段成本决策的参考者,要在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的同时进行产品成本估算,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产品成本与市场价格信息,产品成本与市场竞争能力,产品成本与企业的长期、短期效益进行分析,提供产品研制的可行性报告,还要编制产品开发费用预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加强物资进货成本管理。工业企业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一般超过50%以上,因此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对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方式主要包括对重要材料实行公开招标、对采购量大的物资尽可能地采用经济批量、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进行询价和比价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购物美价廉的材料,减少采购环节,净化采购渠道;建立入库材料验收制度,对不合格材料拒绝入库,减少原材料损失。 加强市场成本管理。市场成本管理应针对产品生命
周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在产品介绍期,由于顾客对产品的功能、特点还不了解,为打开市场,企业必须投入充足的广告宣传费用,这一阶段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促销手段的成本效益最高;而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各项促销手段的成本效益减弱,应减少广告宣传费用;而在衰退期,由于各项促销手段的成本效益最低,企业应把促销规模降至最低限度。另外,对市场成本的控制应坚持因地制宜,务实效益的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高度重视成本管理主观动因。1987年,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年轻的教授罗宾?库珀和罗伯特?卡普兰于在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他将成本动因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显然,除进行客观因素的分析之外,成本也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驱动。这为我们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成本控制意识应始终贯穿于企业文化之中。一切管理行为,都必须建立在职工的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没有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行为的参与,靠单纯的命令式的管理是很难奏效的。只有把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动职工,营造人人重视成本管理,人人为企业降本增效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高层次成本管理应建立在职工民主和自主管理基础之
上。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满足职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实现自主管理,自我完善,努力达到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最有效的降低成本。
4.在企业管理操作层面采取必要措施。(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其内容涉及到企业治理机构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要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2)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企业管理者以及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参与经营决策的会计人员,是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人的道德水准的双重提升。(3)建立成本管理的各种工作规范。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4)在推进管理信息化应用上下功夫。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工作流程,减少工作
环节,减少成本浪费。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这一主流趋势,建立成本预警信息化分析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动态的信息预报。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