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 吸收分离是利用被分离体系组分 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2. 吸收操作的原理是 。 3.吸收操作的基本依据是__ ___________。 4. 吸收分离的是气体混合物体系, 利用被分离体系组分溶解度的不同, 通过向体 系加入 ,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5.吸收过程的经济性主要决定于_______ _______。 6.吸收、脱吸操作时,低压对__ ______有利。 7.吸收、脱吸操作时,低温对____ ____有利。
8. 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下降而 。
9. 对某一气液平衡物系,在总压一定时,若体系温度降低,则其亨利系数将 。 10. 对于某低浓度吸收的气液平衡体系,在一定范围内,当总压降低时,亨利系数E 、相
平衡常数、溶解度系数H将分别 。
11. 吸收过程中,若减小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 。
12.吸收过程中,物料平衡关系可用y?mx表示,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关系式?= 。
13. 在吸收操作中, 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 以气相浓度表示时, 为 。 14. 吸收总系数与分系数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KG=1/kG+1 / H kL。若KG约等于kG,则该吸收过程为 控制.
15.在常压塔中用水吸收二氧化碳,ky和kx分别为气相和液相传质分系数,Ky为气相总传
质系数,m为相平衡常数,则为液膜控制时,且Ky kx/m。 16. 某吸收过程的气膜吸收系数kY为2mol / m2·h, 液膜吸收系数kX为4mol / m2·h, 由 此可判断该吸收过程为 控制。
17.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当吸收因数A<1, 且填料层为无限高时, 则气液相平衡出现在塔的 部。
18. 在吸收塔某截面处, 被吸收物气相主体浓度为0.025 (摩尔比,下同), 液相主体组成为0.01, 气相总吸收系数KY为1.5 kmol / m2·h, 气膜吸收系数为kY为 2 kmol / m2·h, 气 液平衡关系为 Y=0.5X,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的气相组成为 Yi 为 。
*?L?? ?V?min三、简答题
1.最小液气比?2.双膜理论
3. 吸收操作有哪些要素,它们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如何?
4. 图中曲线为某气液平衡线,a点为操作中的某一状态点,试用x,y分别写出吸收传质的总推动力和两相分推动力,并在图中示意标注出来。
题4图
6
y1?y2y1?y2?L???的物理意义。 ?Gx?xym?x??mine1212
5. 以下是两个吸收操作流程,试在X-Y图上定性地画出各个流程的操作线与平衡线:
(a)
(b)
四、计算题
1.在101.3kpa(绝压),27℃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甲醇蒸气。设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溶解度系数H=1.98×10-3 kmol(m3·pa)。已知气相传质分系数kG为5.67×10-5 kmol /m2·h·pa),液相传质系数kL=0.075 (m2/h)。求总传质系数KG, KL,并计算气相传质阻 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 2.已知某低浓度气体溶质被吸收时,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气膜吸收系数和液膜吸收系数分别为kG?2.74?10kmol?m?s?kPa,kL?6.94?10m?s,溶解度系数为
?7-2-1-1?5-1H?1.5kmol?m-3?kPa-1。试求气相吸收总系数KG?kmol?m-2?s-1?kPa-1?,并分析该吸
收过程的控制因素。已知1/KG=1/(HkL)+1/kG。
3.在逆流吸收塔中,用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芳烃。吸收塔压强为105 kPa ,温度为300 K,
焦炉气流量为41.27kmol·hr-1,其中所含芳烃组成为0.02(摩尔分率,下同),吸收率为95%,进塔洗油中不含芳烃。若吸收剂最小用量为5.06 kmol·hr-1,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试求进入塔顶的吸收剂摩尔流量及出塔吸收液组成。(操作条件下气液
平衡关系为Y*=0.125X )
4.在常压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废气中氨气,废气流量为109.38 kmol·hr-1,其中氨气
浓度为0.02(摩尔分率),要求回收率不低于98%,若水用量为200kmol·hr-1,操作条件
7
下平衡关系为Y*=1.2X (式中X,Y为摩尔比),试求: 塔底、塔顶推动力,全塔对数平均推动力。
5.在一填料层高度为5 m的填料塔内,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溶质组分。当液气比为1.0
时,溶质回收率可达90%。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0.5X。现改用另一种性能较好的填料,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溶质回收率可提高到95%,试问两种填料的NOG
分别为多少?NOG???Y?mX21ln??1?S?1?S? 1?S?Y2?mX2?6. 为测定填料层的体积吸收系数KYa,在填料塔内以清水为溶剂,吸收空气中低浓度的溶质
组分A。1)指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和测取哪些参数;写出计算KYa
步骤;2)在液体流量和入塔气体组分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气体流量,试问尾气中组分A的浓度是增高还是降低? 7.在某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处理含SO2的混合气体,逆流操作,进塔气体中含SO2 0.08(摩尔分数),其余为惰性气体。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取28。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4倍,要求每小时从混合气中吸收2000㎏的SO2。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26.7X。计算每小时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8. 含组分A为0.1的混合气,用含A为0.01(均为摩尔分数)的液体吸收其中的A。已知A在气、液两相中的平衡关系为Y=X,液气比L/V=0.8,求:
(1)逆流操作时,吸收液出口最高组成是多少?此时的吸收率是多少?若L/V=1.5,各量又是多少?
(2)若改为并流操作,流体出口最高组成是多少?此时的吸收率又是多少?
8
精馏
一、选择题
1. 某二元理想溶液,其组成x=0.5(摩尔分率,下同),相应的泡点为t1,当气相组成y=0.5时,相应的露点为t2,则( )
A.t1=t2 B.t1>t2 C.t1 2. 某二元混合物,若液相组成xA为0.45,相应泡点的温度为t1 ,汽相组成yA为0.45, 相应露点的温度为t2 , 则 ( ) A. t1 > t2 B. t1 < t2 C. t1 = t2 D. 不能判断 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6,相应泡点为t1,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yA=0.7,相应的露点为t2,则:( ) A.t1=t2 B.t1<t2 C. t1>t2 D.不能判断 4.混合液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愈小,则表明用蒸馏方法分离该混合液愈(B )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 5.精馏塔操作线是直线的原因是( ) A. 理论板假定 B. 理想物系 C. 塔顶泡点回流 D. 恒摩尔流假设 6. 如果精馏塔有总共有5个进、出料口,则该精馏塔有( ) A.四条操作线 B.五条操作线 C.六条操作线 D.七条操作线 7. 精馏塔沿塔高方向,从上至下温度的分布规律是(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8.精馏塔从塔顶往下的第n-1, n, n+1层, 组成之间的关系为 ( ) A. yn-1 > yn > yn+1, xn-1 > xn > xn+1 B. yn-1 < yn < yn+1, xn-1 < xn < xn+1 C. yn-1 < yn < yn+1, xn-1 > xn > xn+1 D. yn-1 > yn > yn+1, xn-1 < xn < xn+1 9.精馏过程中( )随回流比的改变而改变 A.操作线 B.平衡线 C.q线 D.无法判断 10.精馏操作时,若其他操作条件均不变,只将塔顶的过冷液体回流改为泡点回流,则塔顶 产品组成xD变化为(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切 11.精馏分离某二元混合物,规定分离要求为xD、xW。如进料分别为xF1、xF2时,其相应的 最小回流比分别为Rmin1、Rmin2。当xF1>xF2时,则( ) A.Rmin1<Rmin2 B.Rmin1=Rmin2 C.Rmin1>Rmin2 D.Rmin的大小无法确定 12. 连续精馏操作中,若进料热状态发生变化,将导致( ) A. 平衡线发生变化 B. 平衡线和操作线发生变化 C. 操作线和q线发生变化 D. 平衡线和q线发生变化 13.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 A.提馏段操作线与q线 B?.平衡线 C.平衡线与精馏段操作线 D.平衡线与q线 1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料液的热状态影响精馏操作的分离程度,其中 ( ) A. 冷液进料,分离程度最大 B. 饱和液体进料,分离程度最大 C. 饱和蒸汽进料,分离程度最大 D. 过热蒸汽进料,分离程度最大 1 15. 关于精馏操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由于L ≠L’,V ≠V’,无法满足恒摩尔流假设 B.加料板属于提馏段 C.对于理论板,离开塔板的汽液两相呈操作关系 D.对于理论板,离开塔板的汽体与进入该板的液体两相呈平衡关系 16.某双组分混合物,在精馏塔进行分离,进料量为100 kmol·hr-1,xF = 0.6,要求x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 A.60 kmol·hr-1 B.66.7 kmol·hr-1 C.90 kmol·hr-1 D.不能确定 17.某双组分混合物,在精馏塔进行分离,进料量为200 kmol·hr-1,xF = 0.5,要求xD不小于0.95,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 A.100 kmol·hr-1 B.66.7 kmol·hr-1 C.105.26 kmol·hr-1 D.不能确定 18.流率为800 kmol·hr-1组成为0.4的二元理想溶液精馏分离,要求塔顶产品组成达到0.7,塔底残液组成不超过0.1,泡点进料,回流比为2.5。要使塔顶采出量达到500 kmol·hr-1,应采取措施( ) A.增加塔板数 B.加大回流比 C.改变进料热状况 D.增加进料量 19. 用精馏塔完成某分离任务所需要的理论板数NT为 10, 而该塔的实际塔板数为25,则该 塔的全塔效率为 ( ) A. 25% B. 40% C.60% D. 75% 20. 用精馏塔完成某分离任务所需要的理论板数NT为 10, 若该塔的全塔效率为50%, 则实际需要的塔板数为 ( ) A. 5 B. 10 C. 15 D. 20 21.下述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板式塔内气液逐级接触,填料塔内气液连续接触 B.精馏用板式塔,吸收用填料塔 C.精馏既可以用板式塔,也可以用填料塔 D.吸收既可以用板式塔,也可以用填料塔 22. 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C, 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C, 欲使该两组分的混合液得以分离, 宜采用 ( ) A. 恒沸精馏 B. 萃取精馏 C. 水蒸汽精馏 D. 普通精馏 二、填空题 1.汽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汽相温度 液相温度。 2.某双组分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6,相应的泡点为t1,气相组成 yA=0.6,相应的露点为t2,则t1 t2。 3.精馏操作的基本依据是 。 4. 蒸馏分离的是利用被分离体系组分 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5.溶液的相对挥发度等于两相分 。 6. 在精馏塔操作中,若降低操作压强,则溶液的相对挥发度将 。 7.精馏操作的平衡线随回流比的改变而_____ ___。 8.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 。 9.?=1则表示组分A和B______ _________。 2 10. 塔顶冷凝器的作用是为精馏提供 。 11. 塔底再沸器的作用是为精馏提供 。 12. 精馏塔沿塔高方向,从上至下温度的分布规律是 。 13. 精馏塔理论板, 是假设 。 14. 在精馏塔设计中,若F,xF,xD,x W 以及R 一定,进料由原来的饱和蒸汽改为饱和液体,则所需理论板数NT 。 15. 精馏塔实际板的层数, 是由理论板 。 16. 精馏塔实际板的层数, 是由理论板 。 17.某精馏塔的理论板数为15块(包括塔釜),全塔效率为0.5,则实际塔板数为_____ _块。 18. 精馏塔的总板效率 单板效率。 19. 精馏操作中,汽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液相轻组分含量 汽相轻组分含量。 20. 精馏塔进料可能有 种不同的进料状态。 21.某精馏过程,若进料的液体摩尔分率为2/3,则进料状态q为 。 22. 连续精馏操作中,若进料热状态为饱和蒸汽进料,则有V= 。 23. 精馏操作中, 加料板属于 段(精馏还是提馏)。 24. 某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 = 0.72x + 0.275,则该塔的操作回流比为 。 25. 如果精馏塔有总共有5个进、出料口,则该精馏塔有 条操作线。 26. 用精馏方法分离某二元理想溶液,产品组成为xD,xW,当进料组成为xf1时,相应的最小回流比为Rmin1;当进料组成为xf2时,相应的最小回流比为Rmin2.若xf1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相对挥发度?相对挥发度的大小对精馏操作有何影响? 2.精馏塔的操作线方程。 3.符合恒摩尔流假定的条件是什么? 4.进料热状态有哪几种?它们的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的大小范围如何? 5. 试述精馏操作中冷液进料的利弊。 6. 根据精馏塔的操作原理,你认为沿塔高度方向会有怎样的温度分布?为什么? 7. 试述连续精馏与间歇精馏操作的异同之处。 8. 比较萃取精馏和恒沸精馏的特点 四、计算题 1. 某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甲醇水溶液,其精馏段和提出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分别为 Y=0.63X+0.361 Y=1.805x-0.00966 试求: (1)此塔的操作回流比; (2)料液量为100 kmol/h,组成XF等于0.4时,塔顶馏出液量; (3)q值。 2. 某连续精馏塔料液流量100kmol/h,组成xF为0.4,泡点加料,馏出液组成xD为0.95, 釜残液组成xW为0.03(均为摩尔分数)。试求: (1)馏出液的采出率D/F和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 3 (2)采取回流比为3时,精馏段与提馏段的气、液流量L与V和L′ 和V′; 3.以连续精馏塔分离某二元混合物。进料xf=0.50(摩尔分率,下同),q = 1,塔顶产品D = 50 kmol·hr-1,xD=0.95,塔顶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回收率η = 0.96。塔顶采用一个分凝器及一个全凝器。分凝器液体泡点回流。已知回流液浓度x0 = 0.88,离开第一块塔板的液相浓度x1 = 0.79。塔底间接蒸汽加热。塔板皆为理论板,相对挥发度α为常数。试求:(1) 加料流量F;(2) 相对挥发度。 4.每小时将15000 kg含苯40%(质量%,下同)和甲苯60%的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分 离,要求釜残液中含苯不高于2%,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97.1%。试求馏出液和釜残液的流量及组成,以摩尔流量和摩尔分率表示。苯的分子量为78;甲苯的分子量为92。 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已知操作回流比R为3,馏出液的组成为0.95(易 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塔顶采用全凝器。该物系在本题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气液平衡 方程 为y?0.42x?0.58。试求精馏段内离开第二层理论板(从塔顶往下计)的气液相组成。 6.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流量为1000 kmol·hr-1,组成为含苯0.4(摩 尔分率,下同)馏出液组成为含苯0.9,苯在塔顶的回收率为90%,泡点进料(q=1),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试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xRxn?D。 R?1R?17. 某精馏塔共有3块理论板,原料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002。预热蒸发为饱和蒸 气后连续送入精馏塔的塔釜,作为上升蒸汽。操作时的回流比为4.0。物系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为y=6.4x。求塔顶、塔底产物中易挥发组分的含量。 8. 有一精馏塔,直径1m,有20块塔板,板效率为60%,原设计用于精馏含苯0.50的苯-甲苯溶液,泡点加料,料液流量为50kmol/h,所得馏出液组成XD为0.96,釜残液组成XW为0.04(均为摩尔分数)。现想用该塔分离SO2Cl2-CCl4溶液,料液组成也是0.50,也是泡点加料。试问: (1)用这个精馏塔能否得到XD=0.96,XW=0.04的产品; (2)如果精馏SO2Cl2-CCl4时,塔中上升蒸气量与精馏苯-甲苯溶液时相同,则SO2Cl2-CCl4溶液的处理时与处理SO2Cl2-CCl4时相比加料量应如何变化?(已知:苯-甲苯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4, SO2Cl2-CCl4的相对挥发度为2.0) 4 吸收 一、选择题 1.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 A.气体混合物 B.液体混合物 C.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D.气液混合物 2.吸收塔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 A.物理吸收 B.化学吸收 C.高浓度物理吸收 D.低浓度物理吸收 3.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 A) A.减小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4.( ),对吸收操作有利 A.温度低,气体分压大时 B.温度低,气体分压小时 C.温度高,气体分压大时 D.温度高,气体分压小时 5.为使脱吸操作易于进行,通常可采用( ) A.加压升温 B.加压降温 C.减压升温 D.减压降温。 6.最大吸收率η与( )无关 A.液气比 B.液体入塔浓度 C.相平衡常数 D.吸收塔型式 7.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则下列那种情况正确( ) A.回收率趋向最高 C.操作最为经济 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 D.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 8. 在逆流吸收塔中,以纯溶剂吸收某混合气体的溶质,若液气比为2.85,平衡关系为Y=2X,溶质回收率为95%,则液气比与最小液气比的比值为( ) A.3 B. 2 C. 1.8 D.1. 5 9.下列各项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 A.气膜吸收系数ky C.涡流扩散系数DE B.分子扩散系数D D.脱吸因数S 10. 在吸收操作中, 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气相推动力, 以气相浓度表示时, 为 ( ) A. Y -Yi B. Yi - Y C. Y-Y* D. Y*-Y 11. 在吸收操作中, 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液相推动力, 以液相浓度表示时, 为 ( ) A. Xi – X* B. X* -Xi C. X-X* D. X*-X 12.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当吸收因数A>1, 且填料层为无限高时, 则气液相平衡出 现在塔的 ( ) A. 塔顶部 B. 塔上部 C. 塔下部 D. 塔底部 13. 某吸收过程的气膜吸收系数kY为2mol / m2·h, 液膜吸收系数kx为40mol / m2·h, 由此可判断该吸收过程为 ( ) A. 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 界面控制 D. 气、液膜共同控制 14. 某吸收过程的气膜吸收系数kY为20mol / m2·h, 液膜吸收系数kX为4mol / m2·h, 由此可判断该吸收过程为( ) A. 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 界面控制 D. 气、液膜共同控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