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地图制图资料

2025-05-04

第一部分地图制图考点分析

§1、地图概述

一、 地图的基本特性: (1)可量测性。(2)直观性。 (3)一览性。 1.按内容分类: 1)普通地图 2)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

(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的地图;如: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 (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1:10万~1:100万之间的地图;如:1:25万(20万)、1:50万 (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如:1:100万 二、 地图语言 1地图符号

根据空间事物的抽象特征地图符号可以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旧教材提到体积符号,新教材没有,考试按新教材来)

地图符号按比例尺关系可分为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和依比例尺符号。 地图符号有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六个基本变量。 2地图色彩

A、主要是运用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心理特征,建立起色彩与制图之间的联系。 B、色相主要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如淡水用蓝色,咸水用紫色。 C、亮度和饱和度主要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和重要程度。

D、地图上重要的事物符号用浓、艳的颜色,次要的事物符号用浅、淡的颜色。 3地图注记

地图注记是地图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和图外整饰注记等。 设计包括字体、字大(字号)、字色、字隔,字位、字向和字形

根据被注物体的特点,注记有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四种布置方式。

三、 地图内容

地图的内容由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构成,通称地图“三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地图的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内容,是编图的基础。 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主要是自然和人文要素;专题地图上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3辅助要素:主要包括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附图、资料及成图说明等。 四、 地图投影

1地图投影的概念: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线、面投影到平面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2投影变形:就是由投影产生了长度变形、面积变形以及角度变形。 3投影分类

(1)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2)按投影构成方式分类:分为几何投影、条件投影(或称非几何投影)。 几何投影:如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等。 条件投影:如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等。 4 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 1.圆锥投影

正轴圆锥投影的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弧,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的直线束,夹角相等,投影的变形大小随纬度变化,与经度无关,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相等。与圆锥相切、相割的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双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在以外为正向变形。这种投影方式最适合于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地图使用,地球上广大陆地都处中纬地带,所以被广泛使用。 2.圆柱投影

正轴圆柱投影经纬线表现为相互正交的平行直线,变形特点是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同名纬线上的变形大小相等,标准纬线上无变形,低纬度地区变形较小。

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具有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特性,因此最适宜于编制各种航海图、航空图。 3.方位投影

方位投影可视为将一个平面切于或割于地球某一点或某一部分,再将地球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到此平面上。正轴方位投影的经线表现为交于一点的放射状直线,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夹角与实地经度差相等。该投影具有从投影中心到任何一点的方位角保持不变的特点。等变形线为同心圆,最适宜于表示圆形轮廓的区域和两极地区的地图。

5投影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以下条件确定投影的选择:

(1)制图区域位置:极地附近宜选正轴方位投影;中纬度地区宜选圆锥投影。

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分带的边纬与中纬变形绝对值相等的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

其分带方法是由赤道起每纬度4°为一投影带,共有15个投影带,每幅图经差为6°(每幅图单独进行投影)。 (2)制图区域形状:接近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选择方位投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斜轴等面积方位投影)。 (3)东西延伸的区域:在赤道附近用正轴圆柱投影;在中纬度地区用圆锥投影;南北延伸地区多选用横圆柱投影。 (4)要求面积对比正确的:常用等面积投影。

(5)要求方位正确的(如地形图、航空图、航海图):用等角投影。 (6)要求距离较精确的(如交通图):用任意投影中的等距离投影。 (7)一般参考图和中小学教学用图:用任意投影。

(8)已成固定模式的:海洋地图都用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各国的地形图都用等角横切(割)圆柱投影;我国地形图用的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大于等于1:50万地形图采用此方式投影)。

(9)我国分省(区)地图常用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必要时也可采用等面积和等距离圆锥投影),或宽带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经差可达9°);我国的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可采用正轴圆柱投影。 五、 地图分幅、编号、比例尺与定向 1地图分幅

地图进行分幅和编号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

1).矩形分幅:矩形分幅一般用于工程建没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2).经纬线分幅: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大区域的分幅地图多用经纬线分幅。 2、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编号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图4—1—3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1:100万比例尺地图用行列式编号,其他比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的基础上加自然序数;20世纪90年代以后,1:100万比例尺地图用行列式编号法,其他比例尺地形图均在其后再叠加行列号 1)考点一:不同比例尺换算时分多少幅

考点二:1:100万比例尺地图的编号:“列一行”编号

列:从赤道算起,纬度每4°为一列,至南北纬88°各22列,用大写英文字母A,B,?,V表示; 行: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每6°为一行,全球分为60行,用阿拉伯数字1,2,?,60表示。 一个列号和一个行号就组成一幅1:100万地图的编号。

如图4—1—4所示,北京市所在的1:100万图幅位于东经114~120°,北纬36~40°,其编号为J50。

考点三:1:5 000 —1:50万比例尺地图的编号:

这7种比例尺地图的编号都是在1:100万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编号都是由10个代码组成,其中前3位是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行号(1位)和列号(2位),第4位是比例尺代码(如表4—1一L所示:每种比例尺有一个特殊的代码),后面6位分为两段,前3位是图幅行号数字,后3位是列号数字;不足三位时前面加“0”(如图4—1—7所示).

表4—1—7 地形图比例尺代码表

比例尺 代码 1:50万 B 1:25万 C 1:10万 D 1:5万 E 1:2.5万 F 1:1万 G 1:5000 H

考点四: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

A)1:50万:2行、2列 B)1:25万:4行、4列 C)1:10万:12行、12列

D)1:5万:24行、24列 E)1:1万:96行、96列 F)1:2.5万:48行、48列 G)1:5 000:192行、192列

梯形分幅与编号规则与举例表

图幅大小 比例尺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行列数 纬差 2 4 12 24 48 96 192 2° 1° 20' 10' 5' 2'30″ 经差 3° 1°30' 30' 15' 7'302 3'45″ 4 16 144 4 4 64 4 图幅数 代号 [1] ~[16] (1) ~(36) A~D 1~4 (1) ~(64) A~D A~D 90年代前编号系统 1991年国家标准 J-51-A J-51-[2] J-51-5 J-51-5-B J-51-5-B-4 J-51-5-(24) J51B001001 J51C001002 J51D001005 J51E001010 J51F002020 J51G003040 J51H192192 图幅 甲地所在图幅编号 1'15″ 1'37.5″ 注:行列数是以1:100万图幅为基础所划分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行数和列数。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方法

矩形分幅中,每幅地图的图廓都是一个矩形。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通常采用矩形分幅,并以整公里、整百米或整五十米坐标进行分幅。

当1:5000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时,通常采用40×40厘米正方形分幅。

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一般采用50×50厘米正方形分幅,或40×50厘米矩形分幅;

矩形分幅时,地形图编号一般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也可以选用流水编号或行列编号法。例如某幅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西南角坐标为X=84500M,Y=16500M,则该图幅编号为84.5 - 16.5。

3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通常有数字式(数字比例尺)、文字式(文字比例尺)、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复式(又称经纬线比例尺))等形式。 4地形图定向

为了地图使用的需要,规定在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绘出三北方向(如图4—1—12所示)。一般情况下,三北方向线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相互构成一定的角度,称之为偏角或三北方向角。

(1)真北方向:过地面上任意一点,指向北极的方向叫真北方向。对一幅图,通常把图幅的图4—1—12 三北方向图中央经线的北方向作为真北方向。 (2)坐标北方向:纵坐标值递增的方向称为坐标北方向。 大多数地图上的坐标北方向与真北方向不完全一致。

(3)磁北方向:实地上磁北针所指的方向叫磁北方向。它与真北方向并不一致。

其他比例尺地形图都是以北方定向。 5一般地图定向

一般地图也尽可能地采用真北方定向。 补充:

真子午线北方向是沿地面某点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坐标纵线北方向是高斯投影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的方向,也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纵轴线方向;磁子午线北方向是磁针在地面某点自由静止后磁针所指的方向。 真子午线和坐标纵线(实为特殊的真子午线)的方向,通常用天文大地测量或陀螺经纬仪直接测定。而磁子午线方向则用罗盘仪直接测定。 它们是直线定向的三条标准方向线,三者的关系可用以下3个偏角表示:

磁偏角,是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间的夹角,通常以Δ表示,并规定以真子午线北方向为准,磁子午线位于以东时称为东偏、其角值为正,位于以西时称西偏、其角值为负;

磁坐偏角,是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问的夹角,常以ΔM表示,并规定以坐标纵线北方向为准,磁子午线位于以东时称东偏、其角值为正,位于以西时称西偏、其角值为负;

坐标纵线偏角,即子午线收敛角是地球椭球体面上一点的真子午线与位于此点所在的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即在高斯平面上的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通常用Y表示。此角有正、负之分:以真子午线北方向为准,当坐标纵轴线北端位于以东时称东偏,其角值为正;位于以西时称西偏,其角值为负。某地面点此角的大小与此点相对于中央子午线的经差△L和此点的纬度B有关

§2、地图设计

一、 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

现在要编制一本地图册,首先要进行地图设计,其步骤为:

确定地图的用途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 分析已成图→研究制图资料→研究制图区域的基本情况→设计地图的数据基础 → 地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 地图内容及表示方法设计→ 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设计→ 地图制作工艺设计→ 开展样图试验

二、 制图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制图区域分析:广泛收集可用于编绘地图各种最新资料 三、 地图设计文件:地图编制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 四、 数学基础与比例尺设计

地图投影选择和比例尺大小确定了地图内容的数学精度。 1地图投影选择:第一部分第5点所示 2坐标网的选择

选择坐标网包括确定坐标网的种类、定位、密度和表现形式。坐标网的表现形式有粗细线、阴阳线、实虚线之分。 3地图比例尺设计

地图上标明的比例尺是指投影中标准线上的比例尺(即地图主比例尺)。

(1)选择比例尺的条件:取决于制图区域大小、图纸规格、地图需要的精度等;

(2)选择地图比例尺的套框法:在设计地图集时,图纸规格是固定的,在这个固定的图面上,各制图单元(例如省或县)要选用什么比例尺,最适合用套框法确定 五、 地图分幅与拼接设计 1地图分幅设计——两种 1.统一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经纬线分幅和矩形分幅方式各有优缺点,采取合幅、破图廓或设计补充图幅、设置重叠边带等的分幅设计来弥补其缺点。 2.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在实施分幅时,要顾及以下各因素:

(1)纸张规格;(2)印刷条件;(一般对开印刷机的咬口量在8 mm左右,全开印刷机咬口量在1 5 mm左右)。 2地图拼接设计——两种拼接

(A)图廓拼接、(B)重叠拼接: 多幅印刷的挂图拼接时,在两幅相邻的地图之间设置一个重叠带(通常为1 CM左右),即这条带的内容在两幅相邻地图上是重复绘制的。 六、 地图内容设计 1 普通地图内容设计

遵循原则:(1)满足用途要求。 (2)达到图面清晰易读。 (3)保证制图精度。 (4)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客观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是编绘地图内容的一条根本原则。地图用途决定地图比例尺 2专题地图内容设计 1)专题地图内容与分类

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主题要素(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素)和辅助要素。 分类: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2)专题地图内容设计的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2)使用专门的符号和特殊的表示方法(包括满足专业要求和习惯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3)图面层次感要强。(4)反映现象的静态状况和动态发展。(5)表示现象的定性与定量特征。 3图式符号设计

1.地图符号分类: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三种类型。 七、 地图表示方法设计 1普通地图的表示

普通地图要素一般分为独立地物要素、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3种。 1.独立地物要素的表示方法

具有明显的方位意义,对地图定向、判断方位等意义较大。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主要以表示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立地物为主。 独立地物因无法依真型显示,所以大都用几何符号、侧视的象形符号来表示。 在地形图上,独立地物符号必须精确地表示地物位置,符号要规定定位点,便于定位。 2.自然要素的表示方法 1)水系要素

海洋及依比例尺表示的湖泊、水库、双线河流等面状水系一般用蓝色水涯线与浅蓝色水域色表示。

为了与单线河衔接及美观的需要,往往用0.4 MM的不依比例尺双线符号过渡到依比例尺的双线符号。 运河与沟渠在图上一般用蓝色单实线表示。

2)地貌要素(三种方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

地貌的表示一般有反映其数量特征的等高线法,明显反映地貌高程带的分层设色法,反映地貌立体感的晕渲法 3)土质与植被要素:一般采用区域底色和符号相配含的方法表示,并可加注必要的说明注记。 3.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方法

1)居民地要素:对于外国居民地要素,通常只区分出首府和一级行政中心。 2)交通要素:地图上交通要素一般指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和管线运输。 (1)陆路交通包括铁路、公路和其他道路三种。

(2)水路交通包括内河航道和海洋航线两种。内河航道线常用短线(带有箭头)表示河流通航的起讫点。海洋航线常由港口和航线两种标志组成,用符号表示港口的位置,用蓝色虚线表示航线。

(3)空中交通常采用符号来表示航空机场,除非航空专题图,一般不表示航空线。

(4)管线运输主要包括管道和高压输电线,是交通运输的另一种形式。通常采用线状符号加说明注记来表示。

3)境界要素:包括政治区划界、行政区划界及其他地域界 2专题地图的表示

在制图实践中,逐渐形成了10种约定的表示方法。

(1)定位符号法:表示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符号表示其位置。如:工业企业、文化设施、气象台、站等。 (2)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呈线状分布的对象(现象)。如河流、交通线、地质构造线等。

(3)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对象,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其分布范围,其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如森林、沼泽、某种农作物分布等。

(4)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其表示手段与范围法几乎相同,同样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类别差异)。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等。

(5)等值线法:是一种很特殊的表示方法,它是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最适用于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

(6)定位图表法:是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常见的有风向频率图表、风速玫瑰图表、温度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表等。

(7)点数法:对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的现象,像人口、动物分布,某种农作物和植物分布,当无法勾绘其分布范围时,可以用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点群来反映。那么点的分布范围可大致代表现象分布范围,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的集中程度反映现象分布的密度。用点数法作图时,点子的排布方式有两种:一是均匀布点法,二是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

(8)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它是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自然现象如洋流、寒潮、气团变化,社会现象如移民、货物运输、资本输入及输出等都适合用动线法表示它们的移动。

(9)分级统计图法:是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它们分级,用不同色阶(饱和度、亮度乃至色相的差别)或用晕线网级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也有称分级比值法。

(10)分区统计图表法:是在各分区单元(同样是以行政区划单元为主)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

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都是属于统计制图方法,是概略的表示方法,对任意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现象都适用。

2.专题地图表示方法运用的原则

(1)应采用恰当的表示方法和整饰方法,明显突出反映专题地图的内容。 (2)表示方法的选择应与专题地图内容相适应。 (3)应充分利用点状、面状和线状表示方法的相互配合。 (4)当两种近似的表示方法配合时,应注意突出主要者。

(5)当两种以上的表示方法或整饰方法配合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选择,以保证地图清晰易读。

八、 地图图面配置设计

图面配置设计指图名、图例、图廓、附图等的大小、位置及其形式的设计。

图面配置设计主要是针对挂图和单幅的矩形分幅地图(如旅游地图、单幅的专题地图等)。

(1)图名:地形图和小比例尺的分幅地图都是选图幅内重要的居民地名称作为图名。在没有居民地时也可选择自然名称,如区域名、山峰名作为图名。

(2)图廓:图廓分为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是一条细线;外图廓形式较多,地形图上是一条粗线,挂图则多以花边图案装饰。 (3)图例:图例设计应符合的基本原则:图例符号的完备性;图例符号的一致性;对标志说明的明确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等。

(4)附图、图表和文字说明:这几项内容的数量不宜太多,其位置的配置应注意图面的视觉平衡。 九、 地图集设计 1地图集特点

(1)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2)地图集是科学的综合总结。

(3)地图集是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4)地图集的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 2地图集设计的主要内容 1.地图集的开本设计

通常.国家级的地图集用四开本,省(区)级用八开本,大城市地图集也有用八开本。 其他特殊用途的便于携带的地图集也可设计为二十四开本等。

2.地图集的内容设计

地图集内容目录的设计取决于地图集的性质与用途。

普通地图集:分为三大部分,即总图部分、分区图部分和地名索引部分。

综合性地图集:由序图组、普通地图组及若干专题图组组成。 3.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设计

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就是指确定每幅地图应包括的制图区域范围,同时还应确定各区域占有的幅面大小。 4.地图集中各图幅的比例尺设计

总图与各分区图,各分区图与某些扩大图以及各分区图间比例尺都应保持某些简单的倍率关系。不宜过多。 5.地图集的编排设计 6.图型和表示法设计

图型较多,有分布图、等值线图、类型图、区划图、动线图和统计图等多种,

按其对内容表达的综合程度,又可分为解析型、合成型和复合型等三类,表示方法更有十种之多。 7.图面配置设计

充分利用地图的幅面,合理地摆布地图的主体、附图、附表、图名、图例、比例尺、文字说明等。 地图与图例、图表、照片、文字要依内容的主次、呼应等逻辑关系均衡、对称地安排。 8.地图集投影设计

设计地图投影的基本宗旨在于保持制图区域内的变形为最小,或者投影变形误差的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以最大的可能保证必要的地图精度和图上量测精度。 9.图式图例设计 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普通地图集或单一性专题地图集(如地质图集),要设计符合各种不同比例尺地图的统一的图式图例;

二是综合性的专题地图集,对每幅不同主题内容的地图要设计相应的图例符号,但应符合总的符号设计原则,整部地图集应具有统一的格调;

三是各种现象分类、分级的表达,在图例符号的颜色、晕纹、代号的设计上必须反映分类的系统性。 10.地图集的整饰设计

地图集的整饰设计包括:制定统一的版式设计和相对统一的线符粗细和颜色;统一确定各类注记的字体及大小;统一用色原则并对各图幅的色彩设计进行协调;进行图集的封面设计、内封设计;确定图集封面的材料;确定装帧方法以及其他诸如图组扉页、封底设计等。

3地图集编制中的统一协调工作 1. 统一协调工作的目的

(1)正确而明显地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

(2)消除由于各幅地图作者观点不一致、地图资料不平衡和制图方法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 (3)对地图的表示方法和整饰进行统一设计,使各地图间便于比较和使用。

2.统一协调工作的内容

1)图集的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

确定地图集的若干图组后,在设计各图组包括的图幅数时,应照顾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原则,使各图组包括的图幅数大致均衡,达到既全面又有某方面的侧重。 2)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

3)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 5)统一协调的基础地理底图

地图集中的地理底图既要保证其统一性,又要照顾其特殊性,所以应将地理底图分为若干个系统。地理底图的统一协凋包括三个方面:

数学基础的统一协调:整个图集或至少图集中同类地图使用同样的投影;整个地图集的地理底图比例尺有统一的系统;同样重要的、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幅用同一种比例尺。

地理基础的统一协调:同系统中用一种地理底图作为基本底图,其他底图由此派生得到,即随主题和比例尺不同,地理内容作不同程度的取舍并逐渐删减;不同系统的地理底图要保证各相应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地理底图整饰的统一协调:整个底图的线划、符号大小、注记字体及图框、图例框的配置保持一致。 6)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通过设计,达到整个地图集在用色风格、用色原则上的一致;线划、符号设计上的一致;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图上出现时表达上的一致;图面配置风格上的一致等。 十、 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技术路线设计 1制作地图有两种途径:实测地图和编绘地图。 1.实测地图

又分为野外实测地图和摄影测量成图。摄影测量成图是利用航空影像或卫星遥感影像来测绘地图。 2.编绘地图

编绘地图是根据各种制图资料(如实测地形图、统计资料、航片卫片、政府公告、地理考察资料、草图等)编制成为用户需要的各种类型地图。

§3、地图编绘

一、 地图数据

1 地图数据与地图数据库概念

地图数据包括三个主要信息范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因素。其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也叫做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它们构成了地图数据的主体。

图形数据:重要性体现:空间定位、空间量度、空间结构、空间关系 基本形式: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二、 地图综合

制图综合也就是对制图现象进行两种基本处理——取舍和概括。 1、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1.1 制图物体选取的方法通常有资格法和定额法。

1)资格法:以一定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选取标准(资格)。

2)定额法: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1.2制图物体的图形化简: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通过删除、合并、夸大来实现。 1.3制图物体的数量特征的概括:分为数量特征概括、质量特征概括。

数量特征概括:例如去掉小数点后面的值,使高程或比高注记简化。 质量特征概括的结果:

表现为:①制图物体间质量差别的减少,②③以概括的分类、分级代替详细分类、分级,④以总体概念代替局部概念。 概括的方法通常有:等级合并、概念转换和图形转换方法。 1.4制图物体的图形位移 2、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1.1制图物体选取的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被舍去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的一般顺序为:从主要到次要;从高等级到低等级;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1.2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2)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3)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4)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3、各要素争位性矛盾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3.1处理原则

编图时都采用舍弃、移位和压盖的手段来处理,长期制图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约定的规则。 1.考虑各要素的重要性

移位:同种要素矛盾时,保持级别高的要素位置不变,移位低一级的要素;

不同种要素矛盾时,保持主要要素位置不变,移位次要要素; 独立地物与其他要素矛盾时,移动其他要素。

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对于面状符号时,它们可以采用破坏(压盖)面状符号的办法完整地绘出点、线符号。 2. 衡量各要素的稳定性

自然物体,稳定性较高,而人工物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当它们在一起发生位置矛盾时,一般移动人工物体,保持主从关系。 3.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譬如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适应。 4.对于有控制意义的物体,要保持位置的精度

河流、经纬线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准确性,境界线、重要居民点、路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相对准确性。 对于国界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移位 3.2 处理方法

地图要素分为点、线、面要素.当要素关系冲突时,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1)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

(2)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图形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 (3)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4)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图形与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重合部分应隐去。 (5)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三、 普通地图编绘 1普通地图编绘的基本要求 1.普通地形图编绘的一般原则

(1)客观地表示制图区域内的内容。(2)保持事物的分布特点。(3)反映事物的密度对比。(4)既尊重选取指标又灵活掌握。 2. 各要素编绘指标拟定的基本原则

3.常用的编绘指标形式 (1)定额指标(2)等级指标(3)分界尺度 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1:500、1:1 000、1:2 000、1:5 000、1:1万、1:2.5万、1:5万、1:L0万、1:25万、1:50万、1:100万11种比例尺。 2.1、地形图基本要求 1.图幅规格 1)地形图图幅范围

采用统一的经纬线分幅、相邻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地形图图幅范围见表。

表格 79 地形图图幅范围

比例尺 经差 纬差 1:1万 3’45” 2’30” 1:2.5万 7’30” 5’00” 1:5万 15’00” 10’00” 1:10万 30’00” 20’00” 1:25万 130’ 1 。。1:50万 3 2 。。1:100万 6 4 。。由经纬线构成的图廓线,其东西两边的图廓线为直线表示;南北两边的图廓线以折线表示,对于1:5万及以上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南北两边的图廓可视为直线。 2)地图图名

一般选用图幅内的主要居民地名称,无居民地名称的图幅可采用其他地理名称或图内最高高程注记作为图名.或沿用原来的。 2.数学基础

地形图的定位参考系统为:地图投影、高程系统、坐标系统 1)地图投影

对于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斯投影(简称高斯投影), 其中1:1万地形图按经差分带投影,其他比例尺地形图按分带投影; 对于1:100万地形图采用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每图幅内平面直角坐标网(公里网)格规定如表4-2-2所示。

表4-2-2 平面直角坐标网格规定

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图内公里网间隔/cm 10 4 4 4 4 相当实地长/km 1 1 2 4 10 1:50万、1:100万地形图上不绘出直角坐标网。每图幅内经纬网(地理坐标网)规定如表4—2—3所示。

表4—2—3 经纬网规定

比例尺 1:25万 1:50万 1:100万 3.地形图的数学精度(1:2.5万~1:10万)

地形图上地物点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4—2—4的规定。

表格 82 地形图精度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 山地 高山地

4.地图内容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5.地图颜色

采用青、品红、黄、黑(CMYK)四色, 6.其他要求

7、地形图编绘的技术流程

对于1:2.5万~1:10万地形图编绘,一种方法是先采集地形数据(地形图要素编辑处理),再进行符号化编辑从而形成印刷原图;其二是采集地形数据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

对于1:25万地形图编绘,使用比例尺大于1:2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缩编。 对于1:50万、1:100万地形图编绘,使用比例尺1:2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缩编。 2.2、地形图要素的编辑处理

地物点平面位置 中误差/mm ±0.5(图上) 1:2.5万 ±1.5 ±2.5 ±4.0 ±7.0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m 1:5万 ±3.0 ±5.0 ±8.0 ±14.0 1:10万 ±6.0 ±10.0 ±16.0 ±28.0 图内经纬网间隔 经度 15’ 30’ 1 。纬度 10’ 20’ 1 。备注 图内只绘出十字线 ±0.75(图上)

地形图要素的编辑处理几步:基本数据预处理→制作综合参考图→要素的取舍与综合→地形数据接边 包括跨投影带相邻图幅的接边。接边内容包括要素的几何图形、属性和名称注记等,

原则上本图幅负责西、北图廓边与相邻图廓边的接边工作。

相邻图幅之间的接边要素相差图上0.6MM以内的,应图幅两边要素平均移位进行接边;超过图上0.6MM的要素应检查和分析原因,处理结果需记录在元数据及图历簿中。

四、 专题地图编绘

专题地图编制,可分为地图设计与编辑准备、编稿与编绘、计算机制图和地图制印 1.设计和编辑准备阶段

A确定地图的选题:根据制图的目的、任务和用途,确定地图的选题、内容选择、指标和地图比例尺等; B搜集、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研究地图的内容特征

C确定制图综合的原则要求与编绘工艺,此外还要提出地图编绘的要求和专题内容分类、分级的原则等。 D最后写出专题地图编制设计文件—编图大纲或地图编制设计书,并制定完成地图编制的具体工作计划。 2.编稿与编绘阶段

一般包括:资料处理;确定数学基础;按编图大纲规定的技术要求,将所需表达的题目内容按经过实验确定下来的地图设计方案,转绘到地理基础地图上。 3.计算机制图阶段

与其他地图的计算机制图方法一样,即一般经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图形输出3个基本过程。 4.制印阶段主要完成专题地图制版、印刷工作。包括:制版、打样、上机胶印、装帧等 五、 电子地图产品制作 5.1数字地图的概念 1、数字地图的概念

数字地图是一种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抽象地图。数字地图是电子地图的基础,是存储方式;它用属性、坐标与关系来描述对象, 2、电子地图的概念

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为基础,以多种媒体显示的地图数据的可视化产品;是数字地图的可视化,是表示方式。 3、电子地图的特点

(1)动态性。(2)交互性。(3)无级缩放。(4)无缝拼接。 (5)多尺度显示。 (6)地理信息多维化表示。(7)超媒体集成。 (8)共享性。

4、电子地图的种类

1.单机或局域网电子地图2.CD-ROM或DVD-ROM电子地图3.触摸屏电子地图4.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地图5.互联网电子地图

5.2 电子地图功能与设计 1电子地图主要功能

电子地图系统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能够进行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等部分组成。 2电子地图的结构

电子地图的总体结构通常有片头、封面、图组、主图、图幅、插图和片尾等部分组成。 3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电子地图的设计仍然应遵循一些原则,即内容的科学性、界面的直观性、地图的美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因此,

电子地图应重点从界面设计、图层设计、符号设计和色彩设计等方面来考虑。 电子地图设色有两种风格:一种是设色比较浅,清淡素雅;另一种是设色浓艳,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4、地图制印 一、 地图印制概念

地图制印过程包括,印前数据处理、地图印刷和地网印后加工。 1印前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符号压印的透明化处理、拼版、成品线与出血线的添加、光栅化处理(RIP)、打样等工作。

地图出版系统中处理的文件可分为矢量图形文件和光栅图像文件。无论何种文件在输入到激光照排机前都要转换为印刷业的桌面排版标准文件格式PS或EPS,再由激光照排机经RIP处理后形成分色液片。

通常的输出方式主要有彩色喷墨打印输出、数码打样输出、彩色激光打印输出、分色胶片输出、分色版输出和数字印刷等。 彩色喷墨打印输出和彩色激光打印输出常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检查修改; 数码打样输出可获得较少份数的成品; 分色胶片输出用于制作印刷版,上机印刷; 分色版输出可直接得到印刷版,上机印刷;

数字印刷可由数据直接生成印刷品,省去出片和制版工序。 2地图印刷

主要包括制版、打样、印刷、分检等。 3地图印后加工

1.地图印后加工工序:主要包括覆膜、拼贴、裁切、装订和包装等。 2.印后加工工艺流程 §5、地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 一、 地图编绘质量控制 1.地图编绘质量控制依据

(1)地图编绘引用文件。(2)地图编绘使用资料。(3)地图设计文件。 2.地图编绘质量要求

(1)数学基础(精度)符合规定的要求。(2)地理要素(精度)及主题要素符合规定的要求。 (3)数据及结构符合规定要求。(4)整饰符合规定要求。 二、 地图制印质量控制 各色套印误差:

全开图幅,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图误差不大于0.2 MM,一般地图误差不大于0.3 MM;

对开及小于对开个图幅,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图误差不大于0.1MM,一般地图误差不大于0.2MM; 双面印件套印.正反面误差不超过0.5 MM。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 1.J50G001001的所在图幅比例尺是()。

A.1:5千 B.1:50万 C.1:5万 D.1:1万 2.横轴方位投影中的等变形线是()。

A.曲线 B.直线 C.同心圆 D.同心圆弧 3.通用极球面投影用于表现极地地区的定位,它的简称为()。

A.UPS B.UTM C.UMS D.USP

4.我国标准地形图上湖水的性质往往是借助水部的颜色来区分,一般用()分别表示淡水河咸水。 A.浅灰色和浅紫色 B.浅蓝色和浅青色 C.浅绿色和浅紫色 D.浅蓝色和浅紫色 5.南极洲地图一般采用的投影方式为()。

A.UTM B.等角方位投影 C.等角圆锥投影 D.等角圆柱投影 6.地图投影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曲面到平面的矛盾 B.曲面到曲面的矛盾 C.平面到平面的矛盾 D.平面到曲面的矛盾 7.通常情况下,CorelDraw下的CSR文件在出片前要转换为()。

A.PSD文件 B.EPS文件 C.DXF文件 D.PDF文件 8.我国标准地形图表达对时令可用()虚线符号表示。

A.棕色 B.蓝色 C.绿色 D.黑色 9.数字地图的拓扑结构之一DIME的基本研究单元是()。

A.多边形 B.点 C.曲线 D.直线段 10.斜轴圆柱投影中的等变形线是()。

A.直线 B.同心圆弧 C.曲线 D.同心圆 11.我国1:100万地形图地图投影采用()。

A.等距离圆柱投影 B.圆锥投影 C.方位投影 D.高斯投影 12.贯穿整个地图生产过程的核心工作是()。

A.地图审核 B.数字化 C.地图编辑 D.地图设计 13.在我国标准地形图表达上,干河床用()虚线符号表示。 A.黑色 B.蓝色 C.绿色 D.棕色 14.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被称为()。

A.矢量地图 B.电子地图 C.数字地图 D.栅格地图 15.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

A.投影反解 B.投影变换 C.曲面映射 D.地图投影 16.在等角方位投影地图中,经纬线夹角为()。

A.45度 B.0度 C.90度 D.60度 17.以下属于1:1万地形图图号的是()。

A.G49F048016 B.G49H001001 C.G49E007008 D.G49G096002 18.高程注记需要取整时,可以采用的方式为()。

A.四舍五入 B.只舍不入 C.只入不舍 D.以上方式都可以 19.对于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

A.墨卡托投影 B.高斯投影 C.圆锥投影 D.方位投影 20.以下不属于八大矿图的是()。

A.等高线图 B.井筒断面图 C.工业广场平面图 D.采掘工程平面图 21.球心投影的经线表现为()。

A.直线 B.椭圆 C.曲线 D.同心圆 22.代表地形图图形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称为()。 A.空间数据 B.属性数据 C.栅格数据 D.矢量数据

23.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被称为()。 A.通用地图 B.专题地图 C.普通地图 D.专用地图

24.在比例尺大于()的地形图上,应表示全部的火车站,比例尺再缩小就要对它们进行选取。 A.1:1万 B.1:5万 C.1:10万 D.1:25万 25.一幅1:25万地形图可划分为()1:5万地形图。 A.16幅 B.36幅 C.9幅 D.64幅

26.可靠的、新测的水深点用( )字注出,不可靠的、旧资料的水深点用()字注出。 A.正体、正体 B.斜体、斜体 C.斜体、正体 D.正体、斜体 27.以下地形图图号正确的是()。

A.J50B001004 B.J50E024024 C.J50D016012 D.J50C004016

28.将其球面依据某种条件展开成平面的方法,也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线、面投影到平面的方法,称为()。 A.物理变化 B.投影变形 C.几何变形 D.地图投影 29.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被称为()。 A.通用地图 B.专用地图 C.专题地图 D.普通地图 30.对于建筑密集街区,进行形状概括的原则是()。

A.删除为主、合并为辅 B.合并为主、删除为辅 C.简化为主、选取为辅 D.合并为主、分割为辅 31.一幅1:100万地形图可划分为()1:25万地形图。

A.16幅 B.4幅 C.64幅 D.256幅 32.J50H001001所在的图幅比例尺是()。

A.1:10万 B.1:50万 C.1:5千 D.1:5万 33.在我国范围内,1:5万地形图的图幅经纬差是()。

A.15′×10′ B.30′×15′ C.20′×10′ D.30′×20′ 34.正轴等距离圆锥投影的两条标准纬线之外,m与n的大小是()。 A.mn C.m与n没有关系 D.m=n 35.《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它的是()。 A.裴秀 B.贾耽 C.沈括 D.魏源

36.基于IKONOS,QuickBird影像的更新方案,主要用()1:1万或比例尺更大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 A.1:1万 B.1:5万 C.大于或等于1:1万 D.小于或等于1:5万 37.渠道形状概括时,其制图综合主要是()。

A.图形概括 B.属性概括 C.图形化简 D.图形取舍 38.地图上表现为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的内容称为()。 A.图廓要素 B.数学基础 C.整饰要素 D.地理要素 39.1:50万比例尺地图是在1:100万地图分为()的结果。

A.4行1列 B.2行2列 C.1行4列 D.不确定

40.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被称为()。

A.矢量地图 B.电子地图 C.数字地图 D.栅格地图 41.高山的高度是从()向上计算的。

A.平均海水面 B.大潮面 C.低潮面 D.深度基准面 42.我国地形图常用的高斯投影是指()。

A.等角横割椭圆柱投影 B.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C.等角横切圆柱投影 D.等角横割圆柱投影 43.以下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是()。

A.1:25万 B.1:30万 C.1:20万 D.1:15万 44.()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 A.裴秀 B.罗洪先 C.贾耽物 D.沈括 45.工程建设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用()分幅方式。

A.矩形 B.梯形 C.任意 D.经纬线 46.勾绘等深线要遵守的原则是()。

A.和等高线的勾绘的一样 B.缩小浅海的区域面积 C.判浅不判深 D.判深不判浅 47.UTM中央经线的长度比为()。

A.0.9996 B.0.9998 C.1 D.0.9994 48.迄今为止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

A.古埃及地图 B.古罗马地图 C.古中国地图 D.古巴比伦地图 49.衡量地图内容的多少是通过()来说明的。

A.地图比例尺 B.地图载负量 C.图面面积 D.纸张尺寸 50.海面上的干出滩和干出礁的高度是从()向上计算的。

A.低潮面 B.平均海水面 C.大潮面 D.深度基准面 51.在点状符号中,定位优先级最高的是()。

A.有固定位置的点 B.有坐标位置的点 C.具有相对位置的点 D.阵列符号 52.斜轴圆锥投影中的经纬线表现为()。

A.曲线 B.同心圆弧 C.同心圆 D.直线 53.减色法中,品红+黄=( ).

A.橙 B.绿 C.红 D.蓝

54.在地形图上,当独立地物符号和街道线或街区发生重叠和冲突时,可以进行这样处理:()。 A.移动独立地物符号位置 B.可以中断街道线、街区留空绘出 C.移动街道线 D.不用处理 55.减色法中,黄+青=()。

A.橙 B.红 C.蓝 D.绿

56.彩色印刷品中油墨层重叠所呈现的色彩属()。

A.直接混合 B.简洁混合 C.任意混合 D.简单混合 57.在地形图上,符号的()可以精确地表示独立地物的实地位置。 A.方向 B.主点 C.大小 D.位置 58.绿光+蓝光=()。

A.白光 B.黄光 C.蓝光 D.青光 59.J50C001001所在的图幅比例尺是()。

A.1:5万 B.1:50万 C.1:10万 D.1:25万 60.斜轴等角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的形状为()。

A.和垂直圈相平行的同心圆弧 B.和纬线相平行的同心圆弧 C.和经线相平行的同心圆弧 D.和等高圈相平行的同心圆弧 61.红光+绿光=()。

A.白光 B.黄光 C.蓝光 D.青光

62.独立地物由于实地形体较小,无法以真形显示,所以大都是用()的象形符号来表示。 A.正视 B.俯视 C.侧视 D.平视 63.混合色光一定比原来的单色光()。

A.亮度不变 B.饱和度不变 C.更亮 D.更暗

64.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地图上某点的长度变形为众003氏,则该点最大角度变形为()。 A.0.0072 B.0.0036 C.不确定 D.0 65.颜料的混合属于()。

A.复合法 B.叠加法 C.减色法 D.加色法 66.通常而言,为了加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自然联系”,符号设计时一定要求其具有()。 A.清晰性 B.系统化 C.图案化 D.象征性 67.地图的直观性主要是体现在()。

A.地图语言 B.数学基础 C.地图整饰 D.地图综合 68.色光的混合属于()。

减色法 B.叠加法 C.加色法 D.复合法 69.大圆航线在以下哪种投影中为直线()。

A.球面投影 B.球心投影 C.墨卡托 D.墨卡托和球心投影都可以 70.在高饱和度的颜色中混合白色,则明度(),混入灰色或黑色,则明度()。 A.降低、提高 B.提f白、降低 C.降低、降低 D.提高、提高 71.通常而言,产生质量差异感的最好的视觉变量为( )。 A.形状 B.颜色 C.结构 D.位置 72.视觉中心和几何中心的关系是( )。

A.没有关系 B.相同

C.视觉中心要高出几何中心约5% D.视觉中心要低于几何中心大约5% 73.视觉感受的第一步是( )。

A.察觉 B.识别 C.辨别 D.解译

74.下列视觉变量中,最容易被使用为表述要素数量特征的是( )。 A.形状 B.大小 C.位置 D.颜色

75.地形图上基本线条的粗为0.1 mm,基本点为0.15 mm,主要是根据( )来设计的。 A.符号设计需要 B.感受效果 C.视敏度 D.地图载负量 76.J50B001001所在的图幅比例尺是( )。

A.1:10万 B.无法确定 C.1:5万 D.1:50万 77.我国百万分一地图的投影基础是( )。

A.高斯投影 B.等角方位投影 C.高斯投影和等角割圆锥投影 D.等角割圆锥投影 78.定点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用途不同

B.所使用的符号样式不一样

C.定点符号代表的是局限于该点上的数据,而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的是区域的统计数据 D.表达的数据类型

79.地图的可量测性主要体现在( )。

A.数学基础 B.地图语言 C.地图整饰 D.地图综合 80.下列视觉变量中,最容易被使用为表述要素质量特征的是( )。 A.形状 B.灰度 C.位置 D.大小

81.在普通地图中,河流的流向表示方法属于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的( )。 A.运动线法 B.线状符号法 C.定点符号法 D.专属表示方法

82.( )提出的一整套视觉变量理论,( )在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形式语言学,共同形成了地图符号学的核心;( )运用信息论的观点研究地图信息的传递特点后,提出了地图学的结构模式;( )提出了地图模型论:( )根据信息论中信息传输的概念提出了信息传输模型。 A.贝尔廷拉多依斯基莫里斯博德克拉斯尼 B.拉多依斯基贝尔廷博德克拉斯尼莫里斯 C.贝尔廷莫里斯拉多依斯基博德克拉斯尼 D.贝尔廷拉多依斯基博德莫里斯克拉斯尼 83.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点数法( )。

A.只能表示数量特征 B.数量和质量特征都不能表示 C.只能表示质量特征 D.数量和质量特征都能表示 84.最早研究视觉变量的是( )。

A.泰勒 B.贝尔廷 C.博德 D.裴秀

85.定位图表法和定点符号法分别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 )上的现象。 A.点和面 B.点和点 C.面和面 D.面和点 86.通过球心投影不能做的是( )。

A.求两点的最短球面距离 B.编制航海(航空)图 C.任意两点间的等角航线 D.任意两点问的大圆航线

87.为了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上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可以选用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之( A.点数法 B.分区统计图表法 C.定点符号法 D.定位图表法 88.地图符号的形成实质上是( )。 A.图形表达的方法

B.一种科学抽象的过程,是对制图对象的第一次综合 C.表示地理要素的唯一方法 D.如何建立形象的地图符号

89.地貌注记中,山脉名称通常采用( )注出。

A.屈曲字列宋体 B.水平字列宋体 C.屈曲字列等线体诊 D.水平字列等线体 90.专题地图表示办法中,质底法和范围的相同点是( )。 A.都只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

B.都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 C.都表示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 D.都只表示质量特征

91.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质底法区别于范围法的是( )。 A.表示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

B.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 C.只表示质量特征

D.只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 92.面积比是( )。

A.微分圆投影前和后的面积比值 B.微分圆投影后和前的面积比值与1的差 C.微分圆投影后和前的面积比值 D.微分圆投影前和后的面积比值与l的差 93从信息的语言学特性出发,地图信息分为( )。

A.语法、语义和语用 B.语法、语意和语言

)。 C.语法、语意和语用 D.语义、语境和语用

94.在没有明显构造方向时,独立的山顶综合处理正确的方式为( )。 A.只能合并,不能选取 B.只能选取,不能合并

C.不能选取,不能合并,但是可以适当地进行位移 D.可以合并,也可以选取

95.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范围法( )。

A.只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不表示其数量特征 B.无论质量特征,还是数量特征,它都无法表示 C.只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不表示其质量特征 D.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也表示其数量特征

96.任一点处都有二个不同的等长方向的投影是( )。

A.等角投影 B.等距离投影 C.任意投影 D.等面积投影 97.用线状符号表示要素的位置时,严格定位的是( )。

A.境界线色带 B.海岸线 C.远洋航线 D.航空线 98.地图学家( )创立了等角圆柱投影,并用它于1568年编制了世界地图。 A.摩卡托 B.彭纳 C.罗宾逊 D.泰勒 99.等高线所用的笔调是( )。

A.中间笔调 B.软笔调 C.硬笔调 D.专属等高线笔调 100.定点符号法中,分别用符号的( )表示物体的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别。 A.形状和大小 B.灰度和大小 C.颜色和灰度 D.形状和灰度 101.J50E001001所在的图幅比例尺是( )。

A.1:5万 B.1:1万 C.1:5千 D.1:50万 102.我国规定地图上的航空站和其他航空标志是( )。

A.详细表示 B.不表示 C.粗略表示 D.只表示航空站 103.长度比是( )。

A.微分线段投影前和后的长度比值与l的差 B.微分线段投影前和后的长度比值 C.微分线段投影后和前的长度比值

D.微分线段投影后和前的长度比值与1的差 104.解析变换法要求( )。

A.知道资料图的地图投影 B.知道新编图的地图投影

C.无所谓 D.知道新编图和资料图的地图投影 105.J50D006011所在的图幅比例尺是( )。

A.1:5万 B.1:10万 C.无法确定 D.1:50万

106.地貌符号与地貌注记作为等高线显示地貌的辅助方法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图上.以下属于激变地貌的是( )。

A.土堆 B.坑穴 C.陡崖 D.溶斗

107.近海航线沿大陆边缘用弧线绘出,远洋航线常按两港口间的( )方向绘出,但注意绕过岛礁等危险区。 A.大圆航线 B.等角航线 C.直线距离 D.无所谓 108.在极点处,子午圈曲率半径M和卯酉圈曲率半径N的关系是( )。 A.无法判断 B.M>N C.M

A.主比例尺 B.局部比例尺 C.基本比例尺 D.变比例尺 111.在表示地貌起伏时,( )可以直观表示坡度信息。

A.等高线 B.写景法 C.晕渝法 D.晕渲法

112.在地形图上,以前分为主要公路、普通公路和简易公路等几类,后改为公路和简易公路两类。主要以( )

符号表示,再配合符号宽窄、线号粗细、色彩的变化和说明注记等。 A.单线 B.双线 C.虚线 D.三线 113.居民地建筑物的质量特征一般在( )地图中表示。

A.大比例尺 B.所有比例尺 C.小比例尺 D.中比例尺 114.正轴等面积圆柱投影中纬线的间隔自赤道向两极( )。

A.匀速增加 B.匀速减少 C.快速增加 D.快速减少 115.斜轴方位投影适宜于( )。

A.圆形区域 B.任意位置 C.极地附近 D.赤道附近 116.地形图上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 )。

A.助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计曲线 117.航海图一般采用的地图投影方式为( )。

A.球心投影 B.墨卡托 C.球面投影 D.墨卡托和球心投影都可以 118.地图的一览性主要体现在( )。

A.地图综合 B.地图整饰 C地图语言 D.数学基础

119.地面上无论大圆或小圆在投影中的表象仍为一个圆的地图投影是( )。 A.彭纳投影 B.球心投影 C.墨卡托投影 D.球面投影

120.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坡度愈( ),等高线愈稀,坡度愈( )。 A.缓、陡 B.陡、陡 C.缓、缓 D.陡、缓

121.已知一块林地的实地面积为12. 5 长km2,图上面积为50 cm2,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 A.l:1万 B 1: 5万 C l:lO万 D.1:50万 122.以下哪种比例尺属国家基本比例尺( )。

A.1:20万 B.1:15万 C.1:10万 D.1:1.5万 123.以下哪种编号属于1:1万地形图( )。

A.G49E007008 B.G49F048016 C.G49G096002 D.G49H001001 124.以下地形图图号正确的是( )。

A.J50B001004 B.J50C004016 C.J50D016012 D.J50E024024 125. l:5万地形图的图幅经纬差是( )。

A.20′×10 ′ B.30′×20 ′ C.15′×1O′ D.30 ′×15 ′ 126.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属( )。

A.等积横割圆柱投影 B.等角横割圆柱投影 C.等积横切圆柱投影 D.等角横切圆柱投影 127.我国1:lOO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B.等角圆锥投影 C.改良多圆锥投影 D等积圆锥投影 128 .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处的纬线长度比是( )。 A.n1>l., n2 <1 B.n11C.n10D.n1=l, n2=1

129.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等级的,称为( )。 A.顺序量表 B.比率量表 C.间隔量表 D.定名量表

130.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物类型、数量与分布特征的各种基本图形元素、色彩要素称为( )。 A.地理变量 B.色彩变量 C.视觉变量 D.组合变量

131.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通常用细实线表示的等高线,称为(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132.以河流中心线分界,当河流内能容纳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应( )。 A.沿河流一侧连续绘出 B.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 C.沿河流中心线间断绘出 D.沿河流中心线连续绘出

133.在编图过程中,规定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居民点则选取,低于此标准的则舍去,这种办法称为( )。 A.定额法 B.资格法 C.标准法 D.等级法

134.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呈点状分布物体的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的方法是( )。 A.定位图表法 B.点数法 C.定点符号法 D.分区统计图表法

135.在地理事物分布范围内用填充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方式,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质最特征

的方法是( )。

A.等级法 B.范围法 C.点数法 D.质底法

136.在地理事物分布范围内用填充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的方式,表示连续分布、布满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质量特征的办法是( )。

A.质底法 B.点数法 C.范围法 D等级法

二、多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有二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满分87分,每小题1分)

1.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间可以转换的关系有( )。

A.间隔量表→比率量表 B.比率量表→间隔量表 C.定名量表→顺序量表 D.顺序量表→间隔量表 E.比率量表→顺序量表 F.间隔量表→顺序量表 2.对全球而言,百万分一地图采用的投影有( )。

A.等角圆锥投影 B.高斯--克吕格投影 C.方位投影 D.伪圆锥投影 E.等角圆柱投影 F.彭纳投影 3.彭纳投影( )。

A.曾因用于法国地形图而著名 B.等面积投影 C.伪圆锥投影 D.保持纬线长度不变 E.圆锥投影 F.不是等角投影

解析:彭纳投影即等积伪圆锥投影。为法国人彭纳所创。中央经线是直线,其他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为同心圆弧。中央经线和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离开这两条线越远变形越大。图上所有纬线都保持长度不变,面积相等。彭纳投影常用作大洲图。

4.我国选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作为数学基撬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 )。

A.1:50万 B.1:1万 C.1:10万 D.1:5 000 E.1:1OO万 F.1:25万 5.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的投影变形( )。

A.中央经线无长度变形 B.无角度变形 C.无而积变形 D.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最大值位于赤道上

E.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则变形越大,最大值位于投影带的边缘 F.最大变形点在极点处

6.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的投影条件是( )。

A.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B.赤道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C.等面积圆柱投影 D.投影具有等角性质 E.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后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7.墨卡托投影( )。

A.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B.重要特性是大圆航线 C.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方面的重要投影之一 D.正轴等面积圆柱投影 E.重要特性是等角航线 8.球心投影( )。

A.其视点位于球面上 B.可用于编制航空图或航海图

C.其视点位于无穷远处 D.其视点位于球心 E.任何大圆投影后成为直线

解析:球心投影因具有唯一的特点,即任何大圆投影后为直线,可用于编制航空图或航海图 9.正射投影( )。

A.其视点位于球面上 B.斜轴方位投影 C.其视点位于球心外 D.其视点位于无穷远处 E.常用以编制星球图,如月球图及其它行星图 10.UPS投影是( )。

A.横轴方位投影 B.正轴方位投影 C.等角方位投影 D.斜轴方位投影 E.等面积方位投影

解析:通用极球面投影是用于编制地球两极地区地图的正轴等角割方位投影。此投影在极点处的长度比为0.9940。

11.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中( )。

A.纬线为圆弧 B.经线为曲线 C.纬线为直线 D.经纬线是复杂曲线 E.经线为直线

12.变形椭圆能够显示( )。

A.变形趋势 B.投影性质 C.位置变形 D.变形大小 E.色彩变形 13.地图投影变形有( )。

A.色彩变形 B.角度变形 C.面积变形 D.位置变形 E.长度变形 14.描述地图投影变形的常见方法有( )

A.等变形线 B.变形椭圆 C.点值法 D.柱状图表 E.描绘法 15.地图投影按照承载面划分为( )。

A.方位投影 B.广义投影 C.圆锥投影 D.狭义投影 E.圆柱投影 16.常见的地图编号方式有( )。

A.方里网编号 B.任意编号 C.经纬线编号 D.自然序数编号 E.行列式编号 17.常见的地图的分幅方式有( )。

A.任意图形分幅 B.经纬线分幅 C.三角形分幅 D.梯形分幅 E.矩形分幅 18.地图内容可以分为( )。

A.线划要素 B.整饰要素 C.地理要素 D.数学基础 E.注记内容 19.地图按所表示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 )。

A.地理图 B.影像地图 C.意象地图 D.专题地图 E.普通地图 20.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包含的方面有( )。 A.地图量算 B.地图比例尺 C.地图定向 D.地图分析 E.地图投影 21.地图的定义中包含了其基本特性,有( )。

A.客观性 B.定性化 C.直观性 D.一览性 E.可量测性 22.岛屿的制图综合,正确的做法是( )。 A.而积太小又需选取的岛屿可以改用蓝点表示 B.海洋中的岛屿图形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合并 C.大的岛屿岸线概括同海岸线概括的方法一致 D.小岛则主要应突出其形态特征 E海洋中的岛屿图形只能选取或舍去 23.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有( )。

A.数据误差 B.描绘误差 C.设计误差 D.仪器误差 E.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F.移位误差 24.制图综合中形状概括正确做法为( )。

A.保持图形面积不变 B.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C.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D.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E.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F.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25.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为( )。

A.比例尺 B.数据质量 C.制图人员素养 D.地图用途 E.图解限制 F.景观条件 26.编图时对符号的争位矛盾大致采取的方式为( )。

A.移位 B.分割 C.聚合 D.合并 E.压盖 F.舍弃 27.制图物体质量概括的结果,一般表现为( )。

A.分级减少 B.分级增加 C.制图物体间质量差异减少 D.分类增加 E.分类减少 F.以总体概念代替局部概念 28.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 )。

A.等角投影 B.斜轴等面积方位投影 C.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D.高斯一克吕斯投影 E.正轴圆柱投影 29.制图物体形状概括,一般通过()来实现。

A.夸大 B.缩放 C.位移 D.删除 E.合并 F.变换 30.地图符号按比例尺关系可分为( )。

A.半依比例尺符号 B.点状符号 C.不依比例尺符号 D.依比例尺符号 31.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 )。

D.空间数据库重组织是指在不改变空间据库原来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前提下,改变数据的存储位置,将数据予以重新组织和存放。

24.超图数据结构又称“超关系”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图的每一个顶点至少属于一条边,也可以属于一个封闭的曲线

B.超图数据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区别信息的层次和非层次两种基本结构,并且任何复杂的信息结构都可由这两种信息来建立

C.超图数据结构的实质是拓扑数据结构模型

D.它表示基本地理实体、复合地理实体,以及它们的空间与非空间属性通过类别、物体、属性和关系四种基本单元实现

25.关于空间数据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空间数据库的连接方式目前只有ODBC B.空间数据库只存储空间位置和形态数据

C.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Oracle可作为空间数据库使用 D.空间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量通常较大

26.地理信息系统比地图优越的功能有( )。

A.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切换、缩放、补充测算等获得更新的信息 B.不仅有平面信息,还有三维立体的信息

C.不仅有空间数据信息,还有景观照片和动态的影像信息 D.有很便捷的检索功能和大徉量的信息库

27.电子地图既是GIS的主要数据源,又是GIS中地理数据表达的重要方式,电子地图的设计原则有:( )。 A.符号与注记设计要遵循精确、综合、清晰和形象的原则,体现逻辑性与协调性 B.界面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明了

C.图层设计有限显示重要图层,后显示次要图层,并控制图面载负量 D.色彩设计要注重图面色彩的整体协调

28.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信息可视化形式有:( )。

A.地图 B.虚拟现实 C.多媒体 D.多维动态可视化 29.下列设备属于GIS输出设备的是( )。

A.绘图仪 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C.打印机 D.显示器 30.下列选项中属于GIS数据误差的有:( )。

A.统计地类面积时,由于小数点后位数的设定不同而造成的统计值差别。

B.相邻两城市土地利用数据的接边时,由上调查依据不同导致接边处数据不吻合。 C.坐标转换时,由于参数错误而造成的差异。

D.建立地形数据库时,由于季节原因造成海岸线的不确定误差。 31.关于数据挖掘,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数据中提取先前不知道的知识的过程 B.从数据中提取符合条件记录的过程 C.从数据中提取潜在有用的信息的过程 D.从数据中提取隐含的知识的过程

32.以下选项中属于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阶段的是( )。 A.系统设计 B.系统安装 C.系统实施 D.系统分析 33.关于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描述正确的有:( )。 A.提供稳定的数据结构

B.提供满足用户访问和查询的高效索引方式 C.独立于实体的空间关系

D.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

34.空间数据表达可采用的数据结构有:( )。

A.镶嵌数据结构 B.超图数据结构 C栅矢一体化数据结构 D.四叉树数据结构

35.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要支持对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现实等功能,其基本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A.空间数据 B.应用人员 C.系统软、硬件 D.应用模型 36.下列选项中,面向对象矢量数据栅格化的方法有:( )。 A.二值化 B.骨架线法 C.扩散法 D.射线法

37.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时,确定栅格单元大小需要考虑:( )。 A.原图的精度 B.保存时间 C.变换后的用途 D.存储空间 38.链式编码的优点有:( )。

A.便于面积计算 B.便于转折方向计算 C.压缩率高 D.编辑简单 39.网络分析的主要功能包括:( )。

A.最低耗费路径分析 B.N条路径联通分析 C.多路径叠加分析 D.动态最佳路径分析 40.相比于其他计算机系统,GIS的技术优势在于:( )。

A.强大的可视化表达手段 B.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 C.空间决策支持 D.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

41.进行商业区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地理空间信息,需要用到的数据有:( )。 A.交通网数据 B.人口构成数据 C.气象数据 D.居民地分布数据 42.图幅接边的目的是处理:( )。

A.底图叠加 B.投影变形 C.几何裂缝 D.逻辑裂缝 43.关于空间数据坐标变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旋转变换只产生图形位置和方向的变动,新图形中的图元点是按原图形对应图元点围绕相对坐标原点旋转而得。

B.仿射变换同时考虑x和Y方向上的变形,因此纠正后的坐标数据在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将发生变化。 C.比例变换和旋转变换都可通过做矩阵乘法实现。

D.平行投影与透视投影的区别在于投影线是否与投影平面垂直。 44.关于DEM,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DEM可根据高程点数据整体拟合或局部拟合来表示。

B.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比规则格网模型复杂,因此,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建立DEM,最要使用规则格网模型。 C.GIS中DEM可用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TIN模型来表示。

D.DEM主要用于描述地面起伏,可用于提取各种地形参数,如坡度、坡向,也可进行通视分析、流域结构生成等应用分析

45.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整饰要素 B.数学要素 C.社会经济要素 D.地理要素 46.关于地图投影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若沿赤道方向呈东西延伸的长条形区域,可选择正轴圆柱投影;若呈圆形,则选择方位投影较宜。

B.地图出版物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要求同一套出版物必须选择一个投影。

C.航空、航海等方面的图,要求方向正确,应选择等角投影。行政区划图不要求方向正确,可采用任意投影。 D.根据制图区域的形状选择投影时,投影的无变形点和线应位于制图区域的中心位置,等变形线应与制图区域的形状一致。

47.下列选项中,纸质地图具备的有:( )。

A.由共同参考坐标系统的点线面等二维平面形式表示 B.更新时间长,现势性差

C.存放条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形

D.不同地图投影的地图数据叠加前需进行投影变换

48.在基础地理要素建库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一般采用( )。

A.解析法 B.全野外数据采集 C.数字摄影测量成图 D.图解法 49.将纸质地图数据转换为GIS可以处理的数字数据,可以采用:( )。 A.符号化 B .屏幕跟踪 C.属性数据录入 D.扫描数字化 50.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以下都对

B.依据制图对象固有特征,描述制图对象本质差异的,称为间隔量表

C.按照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等级的,称为顺序量表 D.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的,称为定名量表

E.以明确的比例数据,描述制图对象数据差异的,称为比率量表 51.下列选项中属于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的有:( )。

A.特殊比例尺 B.图解式比例尺 C.文字式比例尺 D.数字式比例尺 52.地图上三北方向通常是( )。

A.物理北方向 B.坐标北方向 C.真北方向 D.磁北方向 53.矢量转换为栅格的实现方法有:( )。

A.射线法 B.内部点扩散算法 C.边界代数算法 D.复数积分法 54.栅格数据压缩的方法有:( )。

A.链式编码 B.数值变换 C.四叉树编码 D.行程编码 55.进行多边形填充的常用算法有:( )。

A.扫描法 B.Bresenham算法 C.内部点扩散法 D.DDA法 56.可用于获取栅格数据的途径有:( )。

A.从矢量数据转化得到 B.按行和列逐点扫描专题图

C.野外调查 D.在专题图上均匀划分网格,确定逐个网格的代码 57.确定栅格代码的方法有:( )。

A.最小二乘法 B.重要性法 C.中心点法 D.面积占优法 58.GIS空间数据的源误差包括:( )。

A.属性数据录入产生的误差 B.测量数据产生的误差 C.遥感数据产生的误差 D.数据几何纠正产生的误差 59.下列选项属于线实体表示的是:( )。

A.公路 B.水系 C.行政区 D.山脊线 60.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的步骤包括:( )。

A.追踪 B.二值化 C.内部点扩散 D.细化 61.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条件为:( )。 A.等面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中央经线和地球赤道投影成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D.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

62.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有:( )。

A.图形编辑 B.自动拓扑 C.数据转换 D.数据压缩

63.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以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地理基础的是:( )。 A.1:l00万 B.1:50万 C.1:10万 D. 1:25万 64.下列选项中属于空间数据尺度问题的是:( )。 A.分辨率 B.面积 C.地理长度 D.比例尺

65.一般GIS测试和评价过程中,主要对( )内容进行测评。

A.系统运行环境 B.系统各项功能指标 C.系统综合性能指标 D.软硬件体系支撑结构 E.系统的经济效益指标 6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21139-2007)从( )方面对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了界定。 A.生产过程 B.数学基础 C.数据内容 D.数据认定 67.下列选项中属于空间拓扑关系的有:( )。

A.主从关系 B.包含关系 C.大小关系 D.邻接关系 68.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即( )。

A.地理空间数据 B.卫星 C.计算机软件系统 D.计算机硬件系统 E.人员 69.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对象,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 )。 A.分布特征 B.属性特征 C.时间特征 D.空间特征

70.以下属于关系数据模型优点的有:( )。 A.避免数据冗余,已有数据可充分利用

B.事先知道全部可能的查询结果,数据捡取方便 C.结构灵活

D.可以满足布尔逻辑和数学运算表达的各种查询需要 71.空间关系查询包括:( )。

A.缓冲区查询 B.空间定位查询 C.几何参数查询 D.拓扑关系查询 72.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 )。

A.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 B.充当数据库系统的联络员 C.决定存储结构和访问策略 D.监督系统工作

73.相比于文件管理办法,数据库方法具有更强的数据管理能力,其主要特征有:( )。 A.数据与应用程序密切联系 B.具有复杂的数据模型 C.数据冗余度小 D.数据集中控制

74.以下选项中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 )。

A.图幅拼接 B.投影转换 C.数据格式转换 D.数据分发 75.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 )。

A.反解变换 B.数值变换 C.空间变换 D.正解变换 76.用于多边形栅格化的方法有:( )。

A.种子填充法 B.扫描线法 C.二值化法 D.直线插补法 77.属于矢量数据结构的是:( )。

A.四叉树数据结构 B.面条数据结构 C.曲面数据结构 D.拓扑数据结构 78.属于栅格数据结构的是:( )。

A.游程编码结构 B.TIN数据结构 C.四叉树结构 D.栅格矩阵结构 79.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转换和处理的误差有:( )。

A.以上都是 B.时间误差 C.数字化误差 D.格式转换误差 80. Lamber上投影的特点是:( )。

A.没有角度变形,沿任意方向的长度比相等。 B.投影后经线表现为直线束,纬线表现为同心圆。 C.两条标准纬线上没有任何变形。

D.等变形线和纬线一致,相邻纬线上的变形处处相等。 81.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特点是:( )。

A.距中央经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 B.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化。

C.等面积投影,即面积大小不变。 D.等角度变形,即角度没有变形。 82.下列工具,属于系统总体设计工具的是:( )。

A.HTPO图 B.流程图 C.结构图 D.层次图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答案 一、单选题

l. C 2. C 3. A 4. D 5. D 6. D 7. B 8. B 9. A 10. A ll. C

12. D 13. A14. A 15. C 16. D 17. B 18. D 19. A 20. B 21. B 22. B 23. D 24. C 25. A26. C 27. C 28. A 29. A 30. B 31. B 32. B 33. A 34.A 30. B 36. B 37. A38. A 39. D 40. A 41. D 42. B 43. B 44. D 45. C 46. D 47. D 48. B 49. C50. B 51. D 52. A 53. B 54. B 55. A 56. D 57. C 58. B 59. A 60. B 61. D62. D 63. B 64. B 65. D 66. D 67. B 68. D 69. A 70. C 71. B 72. B 73. C74. C 75. B 76. D 77. B 78. B 79. A 80. C 81. D 82. C 83. C 84. B 85. D86. C 87. A 88. B 89. A 90. A 91. D 92. A 93. D 94. C 90. A 96. D 97. B98. B 99. A 100. B lOl. D 102. B 103. C 104. B 105. A

二、多选题

l. AC 2. ABCD 3. ACD 4. AC 5. ABCD 6. BD 7. BCD 8. AB 9. ACD lO. ACD11. ABCD 12. ABCD 13. ACD 14. BCD 15. BCD 16. CD 17. AC 18. BD 19. ACD20. ABCD 21. ABCD 22. ACD 23. ABCD 24. ABCD 25. CD 26. ABCD 27. ABCD28. ABCD 29. ACD 30. ABD 31. ACD 32. ACD 3:3. ABD 34. ABCD 35. ABCD 36. ABC37. ACD 38. ABC 39. ABD 40. ABCD 41. ABD 42. CD 43. ABC 44. ACD 45. ABD46. AD 47. BCD 48. BC 49. BCD 50. CE 51. ABCD 52. BCD 53. ABCD 54. ACD55. AC 56. ABD 57. BCD 58. ABC 59. ABD 60. ABD 61. BCD 62. ABCD 63. BCD64. ACD 65. ABCD 66. ABCD 67. BD 68. ACDE 69. BCD 70. CD 71. AD 72. ABCD73. BCD 74. ABC 75. ABD 76. AE 77. BCD 78. ACD 79. CD 80. ABC 81. ABD82. ACD

GIS01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GIS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实体 B、数据 C、事物 D、现象 2、( )是指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A、空间特征 B、属性特征 C、时间特征 D、几何特征 3、( )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

A、空间数据机构 B、空间数据模型 C、属性数据结构 D、数据模型 4、地面两点的高程之差称为:( )

A、高程 B、绝对高程 C、高差 D、海拔 5、下列哪一项不是矢量数据的来源途径:( ) A、外业测量获得 B、栅格数据转换获得 C、跟踪数字化 D、图片扫描

6、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和:( )

A、现势性 B、安全性 C、有效性 D、可靠性 7、高斯投影的投影性质是:( )

A、圆锥状投影 B、等面积投影 C、圆柱投影 D、等角投影 8、Lambert投影的投影性质是:( )

A、等角投影 B、等面积投影 C、圆锥投影 D、等距离投影 9、( )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 A、分等 B、分级 C、分类 D、分层

10、获取的数据在进入数据库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图形处理,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图形处理步骤的是:(A、 几何纠正 B、投影变换 C、拓扑纠正 D、图形编辑 11、我国1:2.5-1:50万的地形图均采用( )度分带 A、3 B、6 C、1 D、12

12、对于仿射变换,至少需要知道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对控制点的坐标机器理论值。 A、1 B、2 C、3 D、4

13、矢量数据压缩中,压缩效果较好,使用最多的是:( )

A、道格拉斯法 B、垂距法 C、光栏法 D、四叉树法 14、栅格数据矢量化的一般步骤是:( ) ○1二值化 ○2 拓扑化 ○3细化 ○4追踪 ○5预处理 A、○1○2○3○4○5 B、○2○1○4○3○5 C、○1○3○4○2○5 D、○1○5○3○4○2

15、Voronoi图中,每个顶点时每个三角形的( )。

A、外接圆圆心 B、内切圆圆心 C、重心 D、垂心 16、不属于色彩三属性的是:( )

A、色相 B、亮度 C、纯净度 D、饱和度 17、属于常用GIS软件的是:( )


第四部分地图制图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二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