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学习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时 数:51课时 设计教师:王堃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一、课程目标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确定课程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5、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6、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初步培养操作,观察、比较、辨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程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其课程内容如下:
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教学进度如下: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日 期 9.1~9.3 9.5~9.11 9.12~9.18 9.19~9.27 9.28~9.30 10.1~10. 7 10.8~10.16 10.17~10.23 10.24~10.30 10.31~11.6 11.7~11.13 11.14~11.20 11.21~11.27 11.27~12.4 12.5~12.11 12.12~12.18 12.19~12.25 12.26~2012.1.1 1.2~1.8 1.9~1.15 教 学 内 容 常规教育;数一数;比多少; 比长短、高矮;1~5的认识;比大小; 第几;几和几;练习二:;加法;减法;练习三; 0的认识;练习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练习五 分类;练习六;6和7; 练习七;8和9;练习八 10;练习九; 练习十;测验讲评 连加、连减;练习十一;加减混合;练习十二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三;数学乐园 数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练习十四;练习十五 认识钟表;练习十六 9加几;练习十七;练习十八;8、7、6加几 练习十九;练习二十;5、4、3、2加几;整理复习 练习二十二;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总复习 期末考试 备 注 国庆节放假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平时观察
(1) 学习兴趣
主要观察学生是否喜欢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 (2) 学习习惯
主要观察学生是否能认真地对待上课、作业、考查等学习活动。 二、生活与数学
1、 教师设置若干情境,(如超市、运动会场景、公园等),让学生稍作准备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 三、口算评价
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题做成卡片,让学生抽其十道,当场口算结果。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如:作业认真奖励小红星或小红旗;口算速度快评口算小能手等。
尖山中心学校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尖山中心学校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总课时 5课时左右 设计日期 王堃 学生 及教 材及 其他 资源 背景 分析 课 程 目 标 1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 、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 、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1、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可爱的校园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4课时 5课时 课 程 内 容 快乐的家园 玩 具 小猫钓鱼 文 具
课 程 实 施 有 效 性 评 价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9、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⒉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⒊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写作文。 ⒋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对于口算、解决问题、课堂提问等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利用班级文化版面,不仅有张贴、公示等形式,更注重开展活动:如计算比赛、解决问题比赛、实践操作比赛等,以活动促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数学综合素养。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上课前在各方面都作好充分准备。 以积极的方式向孩子陈述自己的意图,耐心指导有需要的孩子。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数学积累。 拔高个别成绩优秀学生,为成绩一般的学生补课,把成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