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在黔西南州的应用
摘 要:井窖式移栽技术是一种改良的膜下移栽技术,融合了小苗移栽技术、深栽技术,能较好地营造适宜烟苗生长的微环境,实现了减工降本、体质增效。
关键词:烤烟;井窖式;移栽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通过对井窖式移栽技术与常规移栽技术相比较,讨论了井窖式移栽技术在黔西南州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为井窖式移栽的推广提供参考。 1 适用范围及特点
该移栽技术对于高海拔、前期气温较低不适移栽的烟区能有效发挥覆膜的保温、增温作用,使烟株整体在膜下温暖环境下生长,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有利于避开中后期干旱天气对烤烟生产的不利影响,该技术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得到初步的运用。其特点包括: 1.1 保温
通过高厢覆膜,提高地温,降低气温过低对烟苗造成的损害。
1.2 保水
地膜覆盖能减少水分蒸发。 1.3 保肥
通过打孔施肥,避免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2 操作规程 2.1 整地与起垄 2.1.1 时间
3月中旬至3月底,移栽前15d完成。 2.1.2 土壤条件
要求冬耕松土,土质较疏松、土壤粘度适中、不板结,以利于打孔成形,且打孔后孔壁泥块不易松散掉落砸伤、掩埋烟苗。 2.1.3 起垄规格
要求尽量采用机耕起高垄、宽垄,一般要求垄面宽35~40cm,垄底宽70cm,垄高30cm,起垄株行距根据不同品种要求操作。做到提前起垄盖膜,土壤墒情足,再进行垄上打孔操作。 2.2 移栽用苗 2.2.1 育苗方式 采用漂浮育苗方式。 2.2.2 移栽用苗素质
采用小苗移栽。烟苗茎高达3~5cm,剪1次叶,
烟苗长势良好,无病状,即可进行移栽。 2.3 打孔操作 2.3.1 时间
于移栽前1~2d或者移栽当天进行, 2.3.2 操作方法
采用直径8~10cm的尖木棒在垄上直立打孔,打孔深度根据育苗棚内烟苗素质来灵活操作,一般按烟苗茎高5cm左右,打孔深度以18~20cm为宜。 2.4 移栽 2.4.1 时间
4月初开始,4月中旬必须移栽完毕。 2.4.2 操作方式
将烟苗投入已打好的孔内,盖少许细土覆盖烟苗根部基质与部分茎杆,再浇淋定根水使土与基质充分混合。移栽时要注意避免过大、过小苗移栽,从而影响移栽效果,一般栽后烟苗叶片距膜口2~3cm为宜。移栽完毕后,每窝投入防治蜗牛的药物(嘧哒)1~2粒。
2.5 填土封膜口与揭膜 2.5.1 封膜口
封膜时间在移栽后15d左右,一般要求烟苗在膜下生长至心叶稍高于膜口时即可进行。操作时将膜口
撕大,填土埋孔,并盖土压紧膜口,使整体形状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碗口状。 2.5.2 揭膜
在移栽30~35d,烟苗达团棵标准,叶片数达8~9片可进行揭膜处理。 3 井窖式移栽技术的优点 3.1 促进烟苗早生快发
在垄体内挖井窖,可以给烟苗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营养环境,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烟苗移栽后成活率高,基本没有还苗期,有效促进烟株早生快发,烟株长势一致,整齐度高。 3.2 减工降本
实行井窖式移栽,可以缩短育苗期,减少剪叶次数、育苗管理时间。移栽时不用封口,提高了移栽效率。实现小苗深栽,减少揭膜培土等环节,跟常规移栽相比,每667m2可减少用工3~5个。 3.3 实现小苗深栽
将烟苗植于垄体井窖内,能够解决常规移栽不规范带来的“高脚苗”、“露杆烟”等问题,实现了烟苗深栽。烟苗栽的深,烟株根系发达,吸收营养充足,留叶数可增加1~2片,同时中后期抗旱能力增强。 3.4 减少病害
实行井窖式移栽,可以少剪叶2~3次,能有效减少剪叶环节病害的传播。移栽后烟苗前期在井窖内生长,减少了4月下旬至5月初蚜虫迁飞高峰期对烟苗的传毒机会。同时降低了地老虎、金针虫的危害。 4 井窖式移栽技术的缺点
4.1 移栽环节每667m2约增加1个用工 从整体用工情况看,实行井窖式移栽可以减工降本,但单纯从移栽环节看,实行井窖式移栽,由于对井窖制作要求比较高,跟常规移栽相比打孔更大、更深,打起来比较费力。另外,实行井窖式移栽开始不进行封口,烟株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封口,等于多了一道工序。2者合计大约每667m2需要增加1个用工。 4.2 追施提苗肥时方法不正确容易伤心叶 井窖式移栽追施提苗肥时是采用一定浓度的追肥液顺井壁淋施追肥的方法,烟农在追肥时容易由于操作不当将追肥液滴到心叶上,或滴到根系附近,造成烧苗现象。
5 井窖式移栽技术改进要点 5.1 加大垄体高度,全部足墒覆膜
部分烟农在起垄时标准掌握的不严,导致起垄高度不够,没有做到足墒覆膜,打井窖时,深度不够,井窖易落土且难以成形。建议在推广井窖式移栽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