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看戏》教案 教学设计

2025-04-28

25、看戏

课 型:

精读课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戏曲不太了解,也缺少看戏剧舞台表演的经历,因此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抓住作者对艺术家的细致描绘,和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分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轻盈”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段,体会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场面描写,体会场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2、品读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学习作者对声音和细节场景的描写刻画。 教学方法:

教法:四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段体会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我来读。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例:颦Pín 〔皱眉〕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铿锵,颦,婀娜,蜃楼”几个字。 2、我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叙述。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诵读课文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4分钟后汇报)

(一)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板书)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二)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第二循环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先默读再小组内讨论)

教师总结: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六、比较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模拟作文”,寻找差距,体味课文开头两段的精妙之处。[小

七、出示自学知道三

速读第三段,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自由朗读,3分钟后汇报)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板书:学习重点1)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八、学生阅读训练

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复习《老山界》中关于声音描写的语段。

九、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 板书:暴风雨、雷鸣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对照板书,试背本段。 十、作业

1、用彩图描绘观众的热情。 2、写一段再现声音特点的话。 板书设计:

25、看戏

观众 梅兰芳

如痴如醉 技艺精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场面描写,感受观众对艺术的热爱,体会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2、总结全文,体会场面描写对中心的烘托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读自己写的关于声音的片断,集体评议.。 2、齐背第四段。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到观众对艺术家的热爱。 2、学习场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男生齐读第五段,女生思考:听到这样神奇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注意抓关键词。

“鸦雀无声”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学生快速查词典,结合语境,解释在文中的含义。)(5分钟后汇报)

1、在读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展示。 第二循环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女生齐读第六段,男生根据自 己的理解,归纳本段内容。

这位精湛的艺术家是谁呢?他已66岁高龄,表演仍能创造“奇迹”,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七段。(5分钟后汇报)

1、自由诵读课文。

2、边读边做批注,把你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感受体会。 4、汇报。 五、教师小结

本文标题“看戏”,中心意思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放在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上,特别是对观众的表现,着力渲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

六、齐读全文,加深理解

七、播放“梅兰芳京剧唱腔”片段,具体感知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重点写观众看戏的场面,而略写梅大师精湛的表演了吗?

指名反馈:因为课文的主题不仅是赞扬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还要赞扬观众对艺术的喜爱和热情。而且大师艺术的精湛同样可以从观众们的表现中得以烘托。

八、学生谈感受

小组交流各自所画的再现观众热情的图画,推荐优秀作品,集体评议。 九、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六、七题 2、背诵第五段。板书设计:

25、看戏

膨胀

静静的

暴风雨、雷鸣

声音:滚、滴、溅、落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看戏》教案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辩论修养考试试题答案期末考试超星尔雅慕课网络课考试题目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