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 403÷8 262÷6 564÷7 2.33页第四题。 教学反思:
10练习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700÷7 7200÷9 4000÷8 880÷4 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11——12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复习要求: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四、作业:36页2、3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估算:
70÷8 44÷9 79÷2 161÷2 344÷9 688÷8 99÷5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412—298
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576÷3÷4 81×7÷9 201+232—365 399÷7+294 672÷(2×3) (601—246)÷5 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统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
6、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应该少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