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的沃土
魏智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荣幸有一次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机会,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让灵魂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的沃土》
美国学者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说“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过一次有奖征答,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
⑴ 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⑵ 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⑶ 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⑷ 千亲万苦开刀以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其中⑴告诉我们:工作使人快乐!
⑵告诉我们: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童心,并懂得自得其乐!
⑶告诉我们:心中要有爱,心中充满无私、不计报酬的爱! ⑷告诉我们:一定要有能力,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我今天也想和同志们讨论一下什么样的老师最快乐?我想应该是对学生有责任感、让家长有信任感、使同事有信服感、给自己有成就感----这样的老师应该是最快乐的老师!这是一条艰辛之旅,当别人都在工作中淘金的时候,我们的金子是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的银子是晚上银灰色的月辉,所以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用灵魂歌唱,用生命写诗!付出的是生命流逝的代价!然而当我们面对命运无法选择的时候 ,我们不妨想想是否应该换一种姿态活着,好多时候不是一个人面对的东西决定他的幸福,而是一个人面对的方式决定他的快乐,我们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做一个快乐而又充满诗意的老师,我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读书破万卷-----做一个会学习、善钻研的教师
蔡元培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发展的动力,杨校长给高新班的老师有这样一句话:把过去的辉煌化作零的起点,我对零起点的理解是“每天都用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学习
去钻研。
我们要向书本学,多读一些好专业书籍、教育报刊杂志在崇尚知识,信仰文化的校园,知识就是力量。教学中各个学科不是孤立的,各学科之间的学习可以相互提升,课本可以互为资源,所以优秀的学科教师不仅仅是只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更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书籍,互为补充,相互借鉴,融会贯通,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走进名师的课堂,揣摩教学大师的教学论著,研读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和境界是我们成熟和完善自身教学工作的一条捷径,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让自己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间断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要做一个优秀教师,就要广泛阅读,博采众长,坚持不懈,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爱好,让读书成为一种品位,如蜜蜂一样广泛汲取,吸取精华,完善自己的教学,追求自己的教学境界,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再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让知识的琼浆在学习中尽情流淌。
我们要向身边的人学,要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多问、多听、多想、多看,做一个学习中的有心人。好多时候你的身边就有着一座等待你去开采的金矿脉。
我们要向网络学习,网络,一个虚拟的空间却藴含着一个神奇的教育世界。年轻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在网络中激情燃烧自己的教育信念,放飞自己的教育情怀。
我们要向名师学习,让自己学得更有高度,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看教育世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我们充实了自己,我们才有足够的自信站在学生中间,才会呈现出一个老师的自尊和高贵,一个老师的自尊和高贵是凭借广博的知识,灵活的方法和从容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装点起来的!
从丹凤中学来到这里已整整一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最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是成长最迅速的一年。我们学校在杨校长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和高新一中联合办学,高新一中派各科备课组长,优秀教师,文理科状元等来我校互动交流,我校也多次组织初高中的老师去高新一中学习,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我有幸聆听了美国年度优秀教师杰夫.夏博诺的报告,聆听了国内陶西坪、钱梦龙、李强等知名专家学者的报告,欣赏了肖培东、贾建英等名师的示范课,学习了高新一中王
淑芳校长、朱宝红校长、刘忠国教务主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我在这一年中不断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一次次的超越了原来的自我。 二、吾将每日三省—做一个会思考、能反思的教师
做为教师应该是勤于思考的,作为优秀教师更应该是善于思考,精于思考,始终思考。在观察、了解、研究以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我们深入的思考。“思考”对一个教师来说,起着积极的先导作用,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是成就一个成功教师的制胜法宝。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如果坚持写三年的反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还有人说:“人的差异就在于他的业余时间如何支配。”,那么也可以同样理解为:“教师的差异就在于他有没有及时地反思,深入地反思,坚持不懈地反思。”课堂教学不是40分钟的一个点,而是集备课、反思为一体的一条线,尤其是课后的反思更是完善和提升的关键。我们要思考课堂中的成功之处,失败之笔,思考问题出现的结症,思考改进的有效策略。论语中讲道:“吾将每日三省。”教学中仅有课下的反思是不够的,“三省”可以对应为:备课中广泛、深刻的思索,课堂实践和生成的思辩,课下耐心细致的反思。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首先成为思考型的教师,“教师的差别在于你是用耳工作的人,还是用脑工作的人”,我将在教学路上边走边想,随时记下所思所想,在思考中总结经验,在思考中大胆实践和创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合理的定位重难点,我曾听过一个老师讲的《声声慢》有一个学生问到老师为什么要用梧桐意向表达愁苦,而不用芭蕉意象表达愁情,这时候教室很安静,老师也没有想到,这时候这个老师说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来回答,结果答案不尽人意,后来老师很无奈的绕过了说:可能就是因为作者当时只看到了梧桐。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使大家信服,后来我反思教学恍然大悟,原来《声声慢》的难点在梧桐意向的理解,于是等到我上声声慢的时候,我把设计梧桐的诗句总结分类,最后让他们体会到梧桐满载诗人的思乡情感,梧桐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梧桐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而这些都和李清照晚年的漂泊他乡,无依无靠,行影相吊,孤居孀晚的身世有关,梧桐正好触发了她的各种伤痛,这种痛是叠加伤,她是在用生命写诗。学生后来读的时候就特别的伤情,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难点不仅仅是教参定位的,因该是我们在教学
实践中生成的。我们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希望我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的反思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让思考凝练成一种智慧,让反思再生教学的新境界。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后升华!只有反思才可以在你跌倒之后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做一个积极乐观充满阳光的教师。
首先保持良好的心态。
马斯洛曾经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心态,即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一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美国成功学者破仑·希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而目前我们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不争的现实,我们感觉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工作不满情绪。工作过程机械成分多,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感觉枯燥疲惫;我们个人成就感空间有限,没多大奔头;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是回报很少;我们被冠以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赞誉,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期望值很高,对教师的要求也高于其他社会群体,这些高标准的要求是来自外界的压力,我们还有来自教学质量提升的压力,这样的双重压力导致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看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其实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认为教师的幸福在于阳光心态,重要的是心里是如何对待这个职业的。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快乐,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因此,快乐工作的关键取决于心态。应放弃抱怨,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工作,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信仰。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
其次是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促使我们不懈追求远大的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事从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心中可能都有一个目标。即当一名受人欢迎的老师,当一名名师。没有人在年轻的时候真的能做到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个教师,年轻的时候,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不要以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优秀教师。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85%居功于他对待事业的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代表他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人生。
有一个年轻人问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怎样才能成功?苏格拉底约年轻人第二天来河边见他。年轻人如约而来,苏格拉底不容分说将他推到河里,直到奄奄一息才拉起来,苏格拉底问年轻人:“这个时候最需要什么?”年轻人深深吸了口气,答曰:“空气!”苏格拉底说:“对!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刚才需要空气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人生最理想的姿势,应该是向外求得事业的发展,向内提升精神疆域。
在给学生教读苏轼的诗歌的时,苏轼的思想无形中感染了我,苏轼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他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积极入世,关注民生; 道家的出世、避世、清静无为;佛家的超然物外。他深刻的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形成了自己处世的哲学,他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儒家讲求入世,在苏轼表现为做官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干一番大事业,“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敬佩英雄,更渴望成为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辩证处世,物我合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像一场梦,辉煌像周瑜一生,失意像我苏轼一生,都是一场梦而已。“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切的失意潦倒,愁苦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个瞬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佛家思想同样深深地印入了苏轼的人格和心灵之中。佛家说“万事皆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他表现为四重境界:吟啸暴风骤雨,一任烟雨平生,笑看雨过微晴,无风无雨无晴。他用诗歌诠释自己的生活态度,取三家思想中积极的成分为我所用,乐观、旷达、潇洒、从容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其实在中国许多的文人都是这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用入世的态度做事,用出世的态度做人,我们不妨效借鉴以下他们的处事哲学:凡事要做就做到最好,即使成功的枝头没有期望的果实,也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诗意而快乐的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
四、春蚕到死丝方尽----做一个有爱心、讲奉献的老师 学生给老师的赞美诗,以及高新班老师的精神
从学生给我们老师的赞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眸更看重的是老师们那种为了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对他们无私纯洁的爱,也许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质朴的爱的奉献!这就是一个教师紫色的灵魂!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建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受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可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虽然很穷,但我
们是富有的,因为我们有一颗用金钱都买不到的昂贵的爱心! 五、滴水不成海 独木难成林-----做一个合作创新团队取胜的教师
周国平说: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让自己满意;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给他(她)们带来快乐。
相聚是一段缘分,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们可以成为同事也许我们前辈子躲在哪个仙洞里修炼了几百年,我们应该珍惜这样前世修来的缘份,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才能掀起滔天大浪。同样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能更好的生存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团结同事、团结家长、团结学生,因为这些都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力量,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清
楚团队目标、明确个人的角色和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团队成员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甘愿为了团队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大家分工合作,相互关心,尊重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互相分享教学成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宽容的心,然而教师的交际圈子狭小,一不小心我们就会陷入文人相清的囹圄!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回报恩德呢?用公正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他人,才拥有了幸福。对他人的宽容是对自己的解放,对自己的宽容是对心灵的解放
有时候,我们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工作太难做,常常是自己能力不够强;学会抱怨,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星云大师给世人开了一个“心药方”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一个人能改变自己,意味着理智的胜利;自己感动自己,意味着心灵的升华;自己征服自己,意味着人生的成熟。能够改变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的人,便有力量战胜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学校不是一座凝固的建筑,而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学校也不只是人群聚集的场所,而是产生人才的地方,我们的责任是让这条思想之河生生不息,流动起来,泛着粼粼的波光,涌动着不竭的活水,愈流愈远,愈流愈开阔,汲取黄河文化的旷达与率直,长江文化的灵秀与精致,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荆楚文化的果敢与坚毅,加强修炼,养成磊落宽容的品质;不断总结,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赞扬、同行钦佩、领导信任、自己自信的教师。让我们用紫色的灵魂弹奏一曲教育的高山流水,让我们用乐观的心
态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