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高效课堂模式】 实验附小备课集团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是多少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间隔排列
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多彩的“分数条”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复习乘法口诀表。 7×5 3×2 4×6 9×9 2×8 5×5 4×7 7×8
二、自学例一(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一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出示:教材例一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什么方法计算
3.对照书本例一的解答,你用哪种方法? 4.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合理?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导学要点:
最简便的方法 2×3=6 2×30=60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2.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怎样口算? 点拨: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2.乘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全班交流
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一页试一试第2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二)口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点拨:
都用乘法乘上它们之间的进率 提示:1时=60分 1分=60秒
(三)比较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四)创编练习
果园里种了300棵,300棵梨树,300棵苹果树,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提高题: 比较大小:
700×6 O 600×7 800×3 O 700×4 8×800 O 700×9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五.家作
《课课练》第1页。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倍的认识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时间:3分钟) 1.△△△
□□□□□□□□□
△有( )个,□有( )个( )。 2.○○
●●●●●●●●
○有( )个,●有( )个( )。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出示花坛图。
谈话: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除了求这两个数相差多少,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出示课题。
1、引入(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 (2)比如黄花和蓝花还可以这样比。
蓝花有2朵,把黄花两朵两朵地圈一圈,黄花里有几个2朵? 黄花有这样的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学生跟着读一读)
点拨: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那么红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可以怎样圈呢?黄花里有几个2朵? 2. 自学。
3.试着列出算式。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圈一圈,完成书本P4的填空。 2.你会照样子说一说吗?
3、全班交流。 交流内容
1. 倍?你是怎样想的呢? 2. 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3. 红花增加2朵,红花的朵数 又是蓝花的几倍? 交流重点:
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求8朵里面有几个2朵,就是把8朵按每2朵一份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 指出:“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
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①谁和谁比。②第一行有1个几,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③谁就是谁的几倍。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口答) 2.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先摆一摆、分一分,再填空。 提炼总结:12是3的()倍。 12是4的()倍。 启发:你可以怎样想?2个2个连,10里面有5个2,彩球的个数是白球的5倍。 3.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打算怎么连? 将填空补充完整。
【拓展练习】;1、拍手游戏;谈话:老师拍几下,你能拍出我的几倍吗?;引导:要怎样拍才能清楚的听出来;请你拍出你想拍的数目,然后你想让大家拍出你的几倍;2、小明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导学要点:要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2里;【创编题】;数一数,填一填;△△△()个;○○○()个;□□□□□□()个;☆☆☆☆☆☆☆☆☆☆☆☆()个;(
【拓展练习】 1、拍手游戏
谈话:老师拍几下,你能拍出我的几倍吗? 引导:要怎样拍才能清楚的听出来。
请你拍出你想拍的数目,然后你想让大家拍出你的几倍。 2、小明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导学要点:要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创编题】
数一数,填一填。 △△△ ( )个 ○○○ ( )个
□□□□□□ ( )个
☆☆☆☆☆☆☆☆☆☆☆☆( )个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四、课作。(时间:7分钟) 基础题:《补充习题》第2页。
提高题:一根绳子长20米,对折两次后,原来绳子是现在的几倍? 五、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你能用“倍”说句话吗?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倍的认识练习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倍的认识,能结合不同的现实情境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组合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第1组(第5题) 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第2组
70×3 400×6 600×5 5×800 500×7 40×9 200×8 3×30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 练习(2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 第6题
量一量,求出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导学要点:应该把第二条线段的长度看作1份,要求第一条线段里有这样的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2. 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小华套圈套中63个, 小丽套中9个。
小华套中的个数是小丽的几倍?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6第8题。 (2)完成书本P6第9题。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
第8题引导:选择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
第9题引导:依据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或依据条件灵活提出不同的问题;进一 步体会倍比与差比的联系与区别。
三、 课作(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3页。 2.提高题
有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2倍,百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2倍,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2倍,这个四位数是( )。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式解答。
2.尝试用摆小棒的方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7页例4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
2.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导学要点:
求5的三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做。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
点拨:用摆的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3的4倍就是4个3是多少,5的2倍,就是求2个5是多少,用乘法做。
(二)口答练习。
1.口答列式并说出结果。 5的3倍是多少? 6的8倍是多少? 10的2倍是多少? 9的5倍是多少? 15的4倍是多少?
快速列式的方法:用乘法计算。 (三)比较练习。 1.第8页的第2题 。
先让学生在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提示:搞清楚谁是1倍数,谁是5倍数。
2.第8页的第3题。
提示:梅花鹿是1倍数,大象是4倍数。 3.第8页的第4、5题。 (四)创编练习。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点拨:提出求倍数的问题。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连线拼题:
体育组的器械室里球类数量需要整理统计,下面各组将收到为你们准备的9张小条信息(散乱放置),请你们用他们组成三道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帮助体育组把信息整理出来。
排球有5个;羽毛球有3个;实心球有4个;白皮球有6个(为什么这条信息放在一边呢?);五、家作;1.《课课练》第4页;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题:练习一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排球有5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的7倍。足球有多少个? 羽毛球有3个。篮球是羽毛球的2倍。篮球有多少个? 实心球有4个。乒乓球比实心球多4个。乒乓球有多少个? 白皮球有6个(为什么这条信息放在一边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页。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一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能通过估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1.练习一第1题。
第1题选择一组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练习一第2题。
口算比赛,2分钟内完成。
第2题关注学生的正确率,错的要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二、练习(2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3-6题。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练习单: (1)完成书本第9-10页第3-6题。
(2)仔细观察,这4道题目可以分几类? (时间:6分钟)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2)说说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并把两种分类板书起来。 2.练习一第7题。
先同桌互提,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孩子思考提除法计算的问题就是刚才的哪一类。 【创编练习】
红花有8朵, , ?
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提示:根据刚才的两种分类进行提问。 【对比练习】
练习一第8、9题。
比较,说说要注意什么。
提醒:看清楚条件和问题,然后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估算练习】
练习一第10、11题。 交流估算的方法。
点拨:第10题李叔叔每分钟最多打100个字,8分钟打100×8=800(个),但这篇文章有800多个字,800﹤800多,所以不能。
第11题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估算。 三、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6-7页第1-5题。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提高题:
妈妈买回苹果和梨一共27个,其中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苹果有几个?梨有几个?
点拨:通过线段图理解,把苹果看作1份,梨有这样的2份,总共是3份,那每一份就是27÷3=9(个)。
四、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明确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 20× 3 4× 30 500× 4 40× 2 60× 6 300× 5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算理。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5。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小棒摆一摆,说说可以怎样计算。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11页例5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 板上,备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交流小棒的摆法。
2.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导学:
借助小棒摆法明确算理。 追问:竖式中的“6”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为什么要把“6”写在个位上?第二次乘得的“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体醒学生通过自觉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第12页试一试。 点拨: 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312写在上面?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强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醒计算的格式。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中第2、3小题。
让学生说说积的定位方法及其思考过程。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注意计算的正确率和合格率,为突破进位乘法计算的难度打下基础。 (四)创编练习。 蓝花有4行,每行12棵;紫花有5行,每行11棵;黄花有3行,每行13棵。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8页中的第2题中的第一列,第3-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3 □ 1 □ 3 × 2 × 3 □ 4 □ 6 □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第7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演示到口算再到笔算层层深入,体验由直观到抽象逐步抽象出乘法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推理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笔算热身。(2分钟左右) 指名学生板演:
24×2=;213×3=;说说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二、自学例6;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3.试着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
24×2= 213×3=
说说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二、自学例6。(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3.试着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 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有进位时怎么处理? 交流要点:
(1) 小棒演示操作;
(2) 先算2个8是多少,再算2个40 ,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其中2个8的 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最后是9捆又6根。
(3)竖式书写时,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14页试一试。
讨论: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引导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2.想想做做1。
比较38×2和43×3竖式的异同点。 (二)基本练习 想想做做2.
为了竖式书写方便,一般把一位数写下面。 (三)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3、4、5题。
第5题强调:因为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所以整个图形表示的数是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8倍。
(四)创编练习。 桃子有35个,梨有13个,苹果的个数是桃子和梨的总数的2倍,苹果有多少个? 要求苹果多少个,应先求出桃子和梨一共的个数。 四、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0-11页的第3、5、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填一填,你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1 □ × 3 □ □
三、家作。
1. 课课练第 页。 2. 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二(1)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达90%以上。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验算的良好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验算方法的巩固,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能读懂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热身
1. 4×20 90×5 40×4 60×3 6×70 200×8 选择其中两题说说思路。 2.第15页练习二第1题
全班独立完成,注意了解正确率。 二、 练习 [基本练习]
1.第15页练习二第2题。
算完引导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第15页练习二第3题。
说说错在哪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 完成第4题中前两列。
2. 完成第5-7题。 *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 (二)创编题
李老师家距离学校221米,他每天上班都要走两个来回,李老师每天至少要走多少米? 思考:有什么叫来回?可以怎样解答?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交流答案,并说说注意点。
第4题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7题交流思考过程。创编题,理解一个来回就是2个221米,两个来回就是4个221米,这题求的是4个221米是多少。
三、 课作
1.《补充习题》第12页第1-3(其中第2题做前两列。)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2.提高题:
□里最大填几?
□28×4<1000 □×216<1000 四、 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 阅读课外资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二(2)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探索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进一步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估计积是几位数,并能解决连续两问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经验,提高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7分钟左右) 1.练习一第1题。 一组一组口答。
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点拨:以32×2为例,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常是:30×2=60,2×2=4,60+4=64。
2.练习一第2题。 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选择其中的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方法。 二、练习(25分钟左右) 【口答练习】
1.练习二第10题。
出示第一组,说说积是几位数,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二、三组说说积是几位数,为什么。 选择一组进行笔算,验证刚才的估计。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积是几位数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笔算结果检验此前所作的判断。
【基本练习】
练习二第11-13题。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练习单: (1)完成书本第16页第11题下面一行。 (2)完成书本第16页第12、13题。 (3)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时间:8分钟)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2)说说做题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全班交流。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创编练习】
1.根据要求填一填。 积是三位数:□32×3 积是四位数:□32×3
点拨:百位上的积不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三位数;百;2.16只兔子和1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脚?;提醒:每只兔子有4只脚,每只小鸡有2只脚;三、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18-19页第2、4、5、6题;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提高题:;填一填;□24;×□;□□96;点拨:从个位4乘几得数的个位为6开始思考;四、家作;1.《课课
点拨:百位上的积不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三位数;百位上的积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四位数。
2.16只兔子和1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脚?
提醒:每只兔子有4只脚,每只小鸡有2只脚。 三、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8-19页第2、4、5、6题。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提高题: 填一填。 □ 2 4 × □ □ □ 9 6
点拨:从个位4乘几得数的个位为6开始思考。 四、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第 10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渗透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合理选择笔算、口算和估算。
2.通过知识迁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领悟出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以及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热身。(2分钟左右) 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0×4= 20×3= 200×3= 210×4=
32×4= 28×3= 262×3= 216×4=
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在进位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7。(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7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17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都有进位时怎么处理? 交流要点:
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归纳: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练习(15分钟左右) 三、适应练习。 1. 第17页试一试。
讨论: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1.用一位数一次乘两三位数上各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2.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适当的追问,进一步突出对每次进位的处理方法。 想想做做1。 四、基本练习 想想做做2、3. 五、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4、5、6题。
第4题“定员112人”的含义;
第6题让孩子认识到:根据题中的条件不仅可以算出小英已看了多少页,而且还能算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六、创编练习。 3 □ 8
× □ □□ 3 2
七、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4-15页的第2、5、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 里最大填几? □ 28×4<1000 □ ×216<1000 八、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2.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三(1) 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锻炼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第1组(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7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第2组
40×3 400×3 500×5 5×700 800×7 4×90 200×3 9×30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准确。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2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独立完成。
点拨: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进行讲评。注意如何连续进位。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 创编题 改错
点拨:改错时要先按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认真检查每道题计算是否正确,如果错误,知道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19第3题。
第3题导学要点:解题过程要清晰,书写要整齐。 (2)完成书本P19第4题。
第4题导学要点:可以根据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思考。 (3)完成书本P19第5题。 第5题导学要点:要求吃掉25棵,还剩多少棵,就要先算出3筐白菜一共多少 棵。 2.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
三、课作(25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16、17页。 四、家作
1.《课课练》第12页。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三(2) 第 1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3.经历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价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400×7400×2;32×35×800;50×89×600;21×34×
1. 使学生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形成相应的口算技能;并熟练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 的理解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400×7 400×2 32×3 5×800 50×8 9×600 21×3 4×22 13×3 21×4
请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二、练习(27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3. 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学生尝试完成第一组,说说思考的方法。说说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成其余两组。
点拨:相同点:每组上下两题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都可以用一位数先乘几个十,再乘几个一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不同点:上面一题不需要进位,下面一题需要进位。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4. 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在书本和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估计每题的积各是几位数。 513×4 119×5 6×42
引导:请学生说说估计的过程。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20第8题。
第8题3至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计算过程中的连续进位进行适当点评。 (2)完成书本P20第9题。
第9题点拨:先求小李加工的零件数。 (3)完成书本P20第10题。
第10题追问:两小题的解题过程有何异同。 (4)完成书本P20第11题。
第11题的第1小题帮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思考过程。 (5)完成书本P20思考题。
思考题点拨:根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一步步推理判断。 2.交流展示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你遇到什么问题?) 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 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试一试 600÷3= 思路表述清楚: 1、想乘法
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 3、类比推理 5、自学例2。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点拨:
120可以看作是几个十?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就可以转化成原来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进一步突出整十数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1.第49页“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追问:(1)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这组题的结果吗?(2)这组题目有什么联系?
(二)适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点拨: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深化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5、“想想做做”第5题
参加单打,每组几人? 参加双打,每组几人?
指出每两人分一组可以分几组是除法的意义,怎么列式?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四)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图中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左端和右端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和涂色部分同样大的三角形),涂色部分相当于一份。
(五)创编练习。
小华和他的三个同学共跳了400下绳,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4页 『提高题』
800÷( )=200 800÷( )=400 800÷( )=800 五、家作。
1.《课课练》第37页。 2.补充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三、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四、家庭作业;《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题:周长是多少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作业。(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 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 四、家庭作业。
《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周长是多少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 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 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 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全课总结、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 40÷5=(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2.24÷3= 45÷9= 72÷8= 56÷8= 12÷4= 36÷9=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你遇到什么问题?) 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 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试一试 600÷3= 思路表述清楚: 1、想乘法
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 3、类比推理 5、自学例2。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点拨:
120可以看作是几个十?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就可以转化成原来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进一步突出整十数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1.第49页“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追问:(1)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这组题的结果吗?(2)这组题目有什么联系?
(二)适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点拨: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深化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5、“想想做做”第5题 参加单打,每组几人? 参加双打,每组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