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导读部分的第二自然段,其实就是本单元要着重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也是需要学生们慢慢掌握的一种语文学习的能力。起初,我只是引导学生圈画本单元我们要学会的本事是什么?
后来在“部分”教学的活动中,我有有意的将教学的内容牵引到“导读”部分的第二自然段,慢慢地学生们也就知道,这个第二自然段是每一个单元中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关注。 2、整体入手,预习本单元的课文。
确定了本单元的话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们从整体上预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求:读课文,尽力做到音准,句子通顺;圈画自然段;标注生字词;对难懂的句子做记号;查找相关的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环节,我真正体会到“单元整体教学”对孩子们是有意的。以前学习一课预习一课,前后之间缺乏联系,学习这一课,可能会对以前学习的知识出现很大的遗忘,但是,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预习课文,一
次将本单元的内容全部预习完,他们不仅能够知道三篇课文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有时候安排的古诗以及乐园中的小故事也是与话题相关的。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地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与话题之间的联系
在第一课时确定了话题,同样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因为有课前预习,学生朗读的检测找重点放在能力比较弱和不太自觉预习的学生身上,如果全班基本上能够做到对本单元的课文比较熟悉了。我就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篇课文的内容,如:这一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还有,你认为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情?这是从文章的结构上整体把握课文…… 4、教学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个单元的话题是一样,安排的课文之间必然会有内在的联系。起初,学生只是知道话题是一样,文章的思想很是接近,不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就是赞扬英雄们,或者是文学的魅力……
但是,在慢慢地引导中,学生就会感觉到就是连写作的方法,几篇文章中也会出现联系,例如,写景的文章,往往就会在三篇文章中都会出现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写英雄人物的文章,就会出现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在“走进鲁迅”这个单元,甚至还在不同的篇目中都出现了“对比”的写作方法……
或许是孩子们长大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单元的整体教学”的活动展开,对学生是有意的,至少不会出现以前学习一课丢一课的现象,他们现在懂得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候思考问题的时候,还会将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5、回归整体,提升单元内容的内涵。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单元的三篇课文,接下来是“部分”教学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在“部分”这个环节中,如果关注了每一篇课文中重难点的教学内容,就没有时间很好的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篇课文与单元的话题之间存在的联系。
于是,在一段时间以前,才将整体教学的环节确定为第三个是“整体回归”。上完三篇课文后,再一次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来思考每一篇课文与话题之间的联系。
有时候是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体会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有时候是引导他们抓住文章的内容来体会与单元的话题想的知识……
这样再一次的“整体回归”,学生们的思路更加的清晰,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的出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为他们课后延伸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奠定了基础,他们知道该去读什么,该怎样去读。 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以每一个单元的话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一个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首先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因为是初次接受整个单元的内容,教学知识结构安排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着,在引导学生一课一课地进行“部分”体验,相对来说,内容集中在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上,最后,再一次回归“整体”,既是对前面所学习内容的补充,同时也是一个延伸与拓展的机会。
长期坚持如此循环,学生也就慢慢有了整体的意识,如果初期是老师的引导,慢慢地,学生们自己也就会归纳单元的主题,哪怕是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他们也能够感知自己阅读的文章属于那一个话题的内容。如果既定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在课外查找相关的文章,他们也有很好语言感觉。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质疑的时候,一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去做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收集与整体的工作。
有国外的整体教学的思想,也有国内的整体教学的实际教学案例与论文,于是,我就运用、借鉴别人的整体教学的理论以及别人的经验进行提炼,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尝试。
经验筛选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有整体教学体验教师的案例以及他们自己的体会,进行实践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开始出期,我几乎是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之后,我都会对自己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进行筛选,对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整理,在下一次课,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在下一个单元的备课活动中进行改进,进行延续。
特别是整体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反思过后,确定的一个新的环节,开始出只有两个环节.在教学活动,反思、体验筛选,我自己感觉“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已经慢慢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个案研究方法:
初次尝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是在四年级上学期第一篇课文《诗人》,备课的时候,我设计先是从单元的角度整体把握真个单元的课文,读课文,读生字……,再接着整体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一篇课文中不太重要的一些知识点,最后还查找了每一篇课文的相关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补充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
想象是很美好的,但是现实是骨干的。当我将这个设想在课堂上实现的时候,学生都感到茫然,不知道老师的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因为是开学第一节课,校领导也很是诧异。下课
后,领导们和我商议: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如此饱满,老师很是辛苦,学生无所适从,教学的有效性不太明显。 有了这一个“个案”的呈现,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如此这般,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慢慢地找到一点点感觉,亦步亦趋地不断进行尝试,在尝试过后,教师还要不断地反思与提炼,为后面的单元积累经验,开拓并更新更好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