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学习材料(2)

2025-04-26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

再回头看看四年级单元目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以四年级课文中小泡泡为例,这些泡泡,有的是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有的是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 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有的是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还有的是设法理解句段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中的“我知道“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了”。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通

过这样的反复实践,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从而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例如,《鸟的天堂》后的“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 例如,梅花魂课后的三个问题

还有四年级、五年级课后都有把句子抄下来。

3.“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宽带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这些栏目,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扩展。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4

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有一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例如,再如“六年级下册《凡卡》中讲到圣诞夜凡卡给爷爷写信,渴望回到乡下爷爷家的心情,不难看出凡卡学徒生活的不幸遭遇,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的童年对比,一下子就能提升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心,同时对给凡卡带来这样苦难生活的沙俄制度的痛恨。 比如《梅花魂》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来加深理解外祖父回不了祖国的惆怅、无奈,致使读到描写读思乡的古诗时落泪—家人回国了老人呜呜的哭—船上送别时的泪眼朦胧。身居在国外,我们对比

民工,每到春节,无论给加报酬,也要回家。 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每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梅花魂》后面,链接了《故乡》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

以上这些都被我们教师在讲课中忽略了

3.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从每个专题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搜集、交流资料等活动。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如,“中外童话”这一组,学生在课内外读童话,还自己写童话、续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在“展示台”中学生还展示办的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故事集。再如,“成长的故事”这一组,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访问、写信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亲人或同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写文章、讲故事、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如何集体备课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走进教室前,我认真备好课了没有?”的确,上课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我们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瞬间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奇思妙想,一个小小地创造,一个发问,可能给课堂带来一场“革命”,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的备课不充分,革了我们自己的“命”,这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来体现新课堂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一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德育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教材上没有或概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研究地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依据网络下载,盲目利用他人提供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教学,那么教师就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那他的“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所以教师要有自主研究的意识,要有研究功夫、学习功夫,如果不研究,不学习,甚至连自己的个案都没有,何谈融注自己的思想?我们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形成教学设想,带着问题,就能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 (二) 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语文教研组学习材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组织行为学》英汉双语教学课程复习资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