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反馈校正,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能分析比例反馈校正和比例微分反馈校正对系统动、稳态性能的影响,知道反馈校正的优点与不足,尤其注意反馈校正可以限制系统参数变化而给系统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3.典型系统进行校正的性能分析,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能较恰当地选择PI调节器的参数,分析其直流调速系统动、稳态性能的影响。能分析增设转速负反馈环节(反馈校正)后对随动系统性能的影响。知道采用PID调节器对随动系统性能的影响。
4.顺馈补偿的概念,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
第七章 直流调速系统
(一)考核知识点
1.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2.小功率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3. 速度和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4.双极晶体管脉宽调制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二)自学要求
考生要了解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原理和特性,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掌握BJT-PWM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能够分析由专用集成电路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理解它们的控制特点和自动调节过程,并能画出系统的方块图。
能读懂一般直流调速系统线路图,能说明各元件、环节的作用和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
(三)考核要求
1.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要求达到领会层次。其中测速发电机和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知道直流电动机(他励)的工作原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懂得其机械特性的含义,知道常用的晶闸管单相、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懂得晶闸管可控制流装置的输出特性和由其供电的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能叙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写出自动调节过程,并说明有静差控制的特点。
2.小功率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能读懂KZD-Ⅱ型直流调速系统的线路图,并能说明各元件,环节的作用和系统自动调节过程。
3.速度和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要达到领会层次。 知道系统的组成特点,能说明电流调节器和速度调节器的控制作用,能叙述系统的起动和自动调节的过程。知道该系统的优点和应用
12
场合。
4.双极晶体管脉宽调制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知道BJT-PWM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分析由专用集成电路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
13
第八章 交流调速系统
(一)考核知识点
1.IGBT-SPWM交流变频电路。 2.变频调速方案。
3.IGBT-SPWM-VVVF交流调速系统。
(二)自学要求
了解IGBT-SPWM型交流变频电路和变频调速方案,掌握模拟式IGBT-SPWM-VVVF交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中各单元的作用。
(三)考核要求
1.IGBT-SPWM交流变频电路,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知道IGBT管的特点及其驱动与保护电路,了解交一直一交变压变频电路,SPWM波形分析以及SPWM控制的实况。
2.变频调速方案,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了解交流调速的基本方案以及VVVF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控制特性和机械特性。
3.IGBT-SPWM-VVVF交流调速系统,要求达到领会层次。掌握原理框图中各单元的作用。
14
第九章 位置随动系统
(一)考核知识点
1.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及主要部件。 2.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特点。
3.小功率交流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位置随动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自学要求
了解组成随动系统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原理和特性,掌握小功率交流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随动系统的控制特点和自动调节过程,并能画出系统的方块图。
(三)考核要求
1.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及主要部件,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感应同步能表述光电编码盘伺服电位器检测元件的构造、原理及优缺点。能表述交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特点,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能叙述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和特点,知道自动调节的过程。 3.小功率交流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能读懂小功率交流位置随动系统的线路图,能说明主要元件、各环节的作用。
4.位置随动系统的性能分析,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5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本大纲各章的“自学要求”中,对概念和理论要求的提法是“了解”、“理解”、“深刻理解”;对技能要求的提法是“掌握”、“熟练掌握”。
在本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等四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1、“识记”:能知道本章、节有关的名词、概念、本章、节知识的正确认识和表达。(考题中占20%)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考题中占30%)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考题中占30%)
4、“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考题中占20%)
(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孔凡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第3版。
主要参考书:《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孔凡才主编,北京出版社。1985年。
《电气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第2版。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本课程的实质是阐述了对反馈控制系统常用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因此,考生要注意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 即:分析思路 分析方法 主要结论及其物理意义 它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16
2.本课程的数学分析较多,数学表达式及其解析方法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科学而深刻地表达了系统工作的物理过程和内在规律。自学时要特别注意弄清数学表达式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才能对系统性能分析有较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