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点产茶区,只有通过政府财政投资参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规范的产业化、清洁化外销绿茶生产基地,对加快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的全面发展,从而做大茶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带动茶农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切实可行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通过国家的扶持、地方的支持,龙头企业自身创业,才能把企业做大。同时只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带动,才能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申请国家财政投资参股支持企业经营,共同建设高标准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基地、清洁化初制加工厂和清洁化精制加工厂,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服务茶农,开拓国际市场,创出自主品牌,发展茶业经济,为茶农增收,农业增效,提升国际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明确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农产品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在我省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也是**省861行动计划实施内容之一。而外销绿茶作为我省传统优势农产品,解决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及卫生质量问题,是增加出口茶叶的附加值,形成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壮大企业实力,增加茶农收入的紧迫问题。同时农产品的加工品及制成品要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和优质化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市**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大县,是我国出口绿茶---眉茶的主要产区。按照《**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在“十五”期未和“十一五”期间,要发展优质茶叶2万吨;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健康食品、保健品;培育1—10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由21万户增加到35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950元增加到1270元。**市作为重要产茶区,无疑是这一规划的首要承担者。茶叶作为**市农村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重要经济收入,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茶叶是**县的支柱产业,全县28万人口有20万茶农,收入60%来自茶叶,茶业经济牵动全县所有乡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茶业经济,始终坚持把茶叶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狠抓有机茶、无公害茶叶开发,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县被农业部确定“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
7
“全国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
截止目前,基本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协会(合作社)为桥梁、基地农户为基础的茶叶产业集群雏形。全县茶园面积20.3万亩,茶叶初制加工厂1800家,精制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茶叶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4家企业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的注册商标,6家企业被列为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2家企业2400亩茶园获得首批农产品出口基地免检证书;茶叶协会、有机茶合作社3个;在12个乡镇建立了28处有机茶示范基地,国际、国内颁证机构颁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1.5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达4.1万亩。其中**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为依托创办的**牌茶业合作社,现有茶园基地近8万亩,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基地8200亩。公司年加工销售茶叶8000吨,并进入全省出口创汇50强。在此基础上,全县茶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有机食品科研所、科技培训中心和5家茶叶机械制造厂。一个以**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产业化、规模化茶叶产业集群框架正在形成。茶业经济已成为广大茶农增收的主渠道。**县近年由省级扶贫县脱贫,走上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叶经济的发展。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实施出口茶叶清洁化、产业化生产,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由于受传统茶叶生产、加工方式的影响,茶园管理粗放,茶叶加工以半手工操作为主,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就有6.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t。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导致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安全不稳定,出口茶叶因品质和卫生质量不合格等问题频频发生。因此,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把茶农组织起来,形成经济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产业化,这是当前我国茶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应对国际茶叶市场“绿色壁垒”,巩固和扩大出口量,提高我国茶叶国际
8
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2.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开发,解决农业增效、茶农增收的需要
**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区之一,也是著名出口绿茶“屯绿”主产地。全县21个乡镇均生产茶叶,茶叶收入占近20万茶农的经济收入的60%以上,茶业经济是茶农生活和乡镇财政的主要经济来源。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利用现有茶叶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茶业效益大幅提高,增加茶农收入,促进**县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品质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且是有益健康的饮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将稳步增长。据统计,过去一个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人口增长2.75倍,同期茶叶消费则增加7.5倍.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茶叶是所有饮料中最具竞争力的,在未来五十年内,世界范围内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5%以上,而绿茶近来被消费者认为是最佳饮料,被市场日益看好。而我国出口的绿茶数量占世界绿茶交易量的80%以上份额。目前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约为0.6公斤,随着饮茶有利健康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们所接受,茶叶市场的需求将有一个巨大发展空间。
4.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加速发展壮大茶业经济,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 现行的茶叶分散经营、作坊式生产、低水平运作的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公司尝试以茶叶合作社的形式组建茶叶生产基地,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资金优势带动茶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培育壮大茶业产业,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的效益。
5. 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建设,实现可持
9
续发展的需要
**市是国际旅游城市,生态建设极为重要。**县作为国家第八批生态建设示范区之一,也是**省生态省建设中的首批生态县建设示范基地之一,生态农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茶园清洁化生产,一方面,通过老茶园改造、生物隔离带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了生态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肥料、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使用,防止了土壤退化,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减轻了农业生产对水、土、气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第三,通过加工基地的改造,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