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2)

2025-07-15

④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16、材料一自洪武十三年,把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职官志》

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军机处,议政之权虽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乾隆帝)特裁之。 -《议政大臣》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帝”指的是谁?“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⑵材料二主要表述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⑶材料一、材料二的做法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17、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①我国古代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唐朝的科举制是如何得以完善?

②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③明朝改变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④汉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18、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因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⑴这三种发明出现在哪一个国家?这三种发明指的是什么?

6

⑵其中有一项发明比西方早四百多年。你知道是哪一项发明?请写出该项发明的发明者及其所处的朝代?

⑶最早出现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写出该仪器的名称及其发明是我国所处的朝代。何时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盘中来指向?该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⑷15世纪初,我国航海上有何重大行动?请写出这一行动的名称、起止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和意义?

19、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① 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何时何地签订的? ②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

③签定上述条约前,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

④此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国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0、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回答,哪一朝代于哪一年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2分)该朝代在交通方面有何突出贡献?

隋朝;(1分)589年;(1分)开凿大运河。(2分)

((2)在这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治世局面?(2分)(2)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1、.阅读下列材料:

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战国、唐初、元朝都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减轻农民负担。 请回答:

(1)唐初是如何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2分)

(2)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行重农政策?(至少答出两点。4分)

7

22、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时期沿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是,此时的科举考试只重形式不重讲求实际内容,危害很大,清统治者还从文人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加以迫害,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统治者实行的统治政策。(2分)这些政策有何严重消极影响?(2分) 统治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消极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的科举考试只重形式不重讲求实际内容”。(4分) (3)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

2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请回答:

(1)根据提示填写唐朝和明朝中外交流情况简表。(8分) 唐朝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2分) ②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2分)

③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2分)明朝 ①郑和七次下西洋(2分)

(2)结合以上两个朝代中外交流情况,谈谈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至少答出两点。2分) 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和平共处;互相学习等。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古代24、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进步。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12分)

朝代 隋朝 唐朝 宋朝 航海 相关人物 李春 成果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 毕昇 25、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问题: 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 始,何时结束? 答:⑴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 来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26、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 材料二、“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唐太宗 材料三、唐太宗常 对臣子们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答: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了唐太宗的一种什么思想? 材料二是轻徭薄赋的思想。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了唐太宗的又一种什么思想? 材料三是重视纳谏的思想 (4)唐太宗本着上述治国思想,有哪些突出的治国措施和业绩? 在政治上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等。出现了“贞观之治。” (5)怎样评价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物业管理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