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表格)

2025-07-16

表格题专题

1.为了探究串联电路特点的问题,小秦设计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是滑动变

阻器,(实验前先测定了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时的电阻值),R2是定值电阻,R1与R2串联的总电阻(即等效电阻)用R来表示。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电压表V测量的是A、B两点间的电压U。小秦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电路图、实验操作过程和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图19

S

A

R1

R2

B

次数 物理量 R1/Ω U/V U1/V I/A R/Ω 5 12 9 0.6 20 10 12 7.2 0.48 25 15 12 6.0 0.4 30 25 12 4.5 0.3 40 35 12 3.6 0.24 50 1 2 3 4 5 (1)电压表V1是测量 (选填“R1”、“R2”或“R1与R2”)的电压。 (2)此实验电路图中的电源电压是 伏。

(3)实验操作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 (选填“左”或“右”)滑动的。

(4)根据表中第二行和第五行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到: 。 (5)根据表中第 行和第 行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到:在串联电路中,通过某定值电阻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6)进一步分析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归纳出总电阻R跟电阻R1的关系是: 。 2.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们猜想:液体内部压强

可能与液体的深度h、液体离开容器底部距离d和液体的密度ρ有关。他们用U形管压强计做了实验。其中甲、乙容器中装有水,丙容器中装有盐水(假设甲、乙、丙容器均能盛足够多的液体)。他们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分别放置在液体中不同位置处,如图18所示,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已知ρ盐水>ρ水)

表一:甲容器 (水) 表二:乙容器 (水) 表三:丙容器 (盐水)

实验次数 h (厘米) d (厘米) L 实验h (厘米) d (厘米) L 实验h (厘米) d (厘米) L (格) (格) 次数 (格) 次数 1 2 3 4 10 10 10 10 40 30 20 10 4 4 4 4 5 6 7 8 10 20 30 40 30 20 10 0 4 8 12 16 9 10 11 12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5 10 15 20 (1)该同学是通过观察比较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

(2)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 。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4)分析比较表二或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 。 3.小陆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老师上课使用幻灯机时,随着老师的调节,同一物体所成像的高度随之变化。小陆由此想到:不同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处,所成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在实验室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取不同高度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与像在光屏上的高度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f1<f2)

表一 实验 序号 1 2 3 4 表二 物距 像距 物高 像高 像高/物高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14 14 12 12 18.7 18.7 24 24 5 8 5 8 6.7 10.7 10 16 1.34 1.34 2 2 实验 序号 5 6 7 8

物距 像距 物高 像高 像高/物高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18 14 12 12 22.5 35 60 60 5 5 5 8 6.25 12.5 25 40 1.25 2.5 5 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7与8等数据中的物距、物高及像高的数据,(13)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与物高均相同时,像高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进一步研究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陆同学计算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后记录在表一、表二的最后一列,并由此得出了结论:

(15) (a)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b)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强和李敏两位同学用如图15所示的装置做“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将两只完全相同的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粘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物体,金属盒的橡皮膜分别朝向外,作为物体的上、下表面,两金属盒分别用橡皮管连在完全相同的

图15

甲、乙U形管上,如图15(a)所示。将物体先后浸没在A、B、C三种液体中(?A<

?B<?C),观察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15(b)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液体 液体A 1 0.02 1 2 2 0.04 2 3 3 0.06 3 4 4 0.02 2 4 液体B 5 0.04 4 6 6 0.06 6 8 7 0.02 3 6 液体C 8 0.04 6 9 9 0.06 9 12 实 验 序 号 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米) 甲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乙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等数据中上表面到液面的

距离h和甲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13)

是: 。

(2)王强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等数据中上表

面到液面的距离h和甲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同。李敏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3与4(或5与7)等数据中乙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无关。你认为王强的分析 ( 14 ) ,李敏的分析 ( 15 ) 。(均选填 “合理且结论完整”、“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错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第四和第五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 16 )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 17 ) 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

(18)的初步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同种液体中,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与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成正比 (2)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错误

(3)(a)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同一物体,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差值是一个定值。(其他正确表达均得分)

(b)1、2与3和4、5与6和7、8与9;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液体密度越大,物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差越大。(其他正确表达均得分)

6.某小组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动能与质量、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于是用不同质量的实验小车去撞击同一木块,实验时利用了DIS装置精确地测出了小车撞击木块时的速度。小车撞击木块后和木块一起向前滑动,测量出木块滑动的距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前四列所示。为了进一步探究动能与所测物理量间的数值关系,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表的最后两列中。

表一 实验 序号 1 2 3 表二

小车质量小车速度v木块滑动距离s(米) 0.2 0.2 0.2 m2 (千克2) 0.0400 0.1600 0.6400 v2 (米2/秒2) 0.5000 0.2500 0.1250 m(千克) (米/秒) 0.20 0.40 0.80 0.7071 0.5000 0.3536 实验 序号 4 5 6 表三 实验 小车质量小车速度v木块滑动距离s(米) 0.4 0.4 0.4 m2 (千克2) 0.0400 0.1600 0.6400 v2 (米2/秒2) 1. 0000 0.5000 0.2500 m(千克) (米/秒) 0.20 0.40 0.80 1.0000 0.7071 0.5000 小车质量小车速度v木块滑动m2 v2 (米2/秒2) 2.0000 1.0000 0.5000 序号 m(千克) (米/秒) 距离s(米) (千克2) 7 8 9 0.20 0.40 0.80 1.4142 1.0000 0.7071 0.8 0.8 0.8 0.0400 0.1600 0.6400 (1)小组同学是通过比较表格中的 (13) 来比较小车的动能大小的。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14)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小车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小车的动能就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5与9,(或2与6或4与8)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通过分析三张表格,你认为 (16) (选填“质量”或“速度”)的改变对动能的改变影响更大些。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17) ;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18) 。 参考答案

(1)木块滑动距离 (2)1与4与7或2与5与8或3与6与9 (3)在小车速度相同时,小车的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速度 (4)小车的质量与速度的平方的乘积相同时,小车动能相同;

小车的质量与速度的平方的乘积不同时,小车动能不同,且乘积越大,小车的动能也越

大。

图14

h


初中物理实验(表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专四阅读 4种手段破译长难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