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图
确定施工项目的规模、特点要求 确定施工项目目标 设 施 定职责 授 权 设机构 分层次 定制度 设人 能实现目标吗? 实 施
3.项目经理部工作分解及责任分配矩阵
阶段 前期工作 管理工作内容 现场三通一平 现场及周边勘察 现场测试 现场警卫 设计协调及技术管- 5 -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 ☆ ☆ ☆ ☆ ☆ ☆ ☆ ☆ △ 图纸会审 审查施工图预算 设计交底 总包管理施工组织
理 材料设备清单 变更管理及竣工图 图纸资料保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场管理 施工总平面图 现场照管 现场用地用路手续 现场水、电、路管理 与主管部门协调 现场文明 工程进度控制管理 施工进度计划 网络计划 进度监督 进度动态跟踪 进度报表 向甲方提供进度信息 协调各单位进度 安全管理 安全措施监督 安全责任 安全协议签署 工程质量- 6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质量工作程序
管理 按质量规范组织施工 施工材料半成品质量监督 技术交底和方案优化 材料控制 监督和检查施工 提供质量报告 设计变更管理 处理质量事故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审核预算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造价管理 初审设备材料价格 编制已完工程报表 工程成本分析 预算及成本控制情况评估 设备材料管理 甲方委托的材料设备全过程控制 协助签订采购合同 制定保管制度 材料设备保护 ☆ ☆ ☆ ☆ - 7 -
编制用款计划 财务管理 编制月进度款支付表 协助甲方供应材料、设备结算 档案管理 ☆ ☆ ☆ ☆ ☆ ☆ ☆ ☆ 三 施工方案
1. 施工段的划分与施工流向的确定
① 在划分施工段时,注意以下原则:
1. 为了充分发挥流水作业的特点,各专业工作队在各个施工段上的劳动工作量要大致相等,
其相差幅度不宜超过10%—15%。
2. 为了充分发挥工人,主导机械的效率,每个施工段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使其所容纳的劳动力人数和机械台数,能满足合理劳动组织的要求。 3. 为了保证拟建工程的结构整体完整性,施工段的划分界限应尽可能与结构的自然界限(如沉降缝、伸缩缝等)相一致。如果必须将分界线设在墙体中间时,应将其设在对结构整体性影响小的门窗洞口等部位,以减少留搓,便于修复。
4. 对于多层拟建工程项目,既要划分施工段,有要划分施工层,且要证相应的专业工作队在施工层之间连续施工。
施工段划分:
本办公楼工程成“L”字型布置,两头为砖混结构,中间搭接部分为框架结构,两端五层,中间框架结构六层。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将主体工程划分为三段,框架结构为“Ⅰ”段,砖混结构的1—14段为“Ⅱ”段,砖混结构的D—L段为“Ⅲ”段。Ⅱ、Ⅲ段主体完工就可以做屋面,屋面完工后就能尽快做外装修,以免因雨季影响外装修工程而延误工期。
② 施工流向的确定
施工流向的确定原则:
1.建设单位的生产或使用要求。
2.从建筑结构特征来看,一般情况下,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复杂,工期长的部位先施工;当有高低层或高低跨并列时,应先从并列出开始;多层建筑应从层数多的区段开始施工。 3.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要求,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及基础埋深不同时应先深后浅,先土建,后局部安装。
本工程为五层,局部六层,因为竖向施工流水在施工层数上是不同的,所以根据施工流
- 8 -
水段划分原则应先从层数多的部位开始施工;横向施工流向从施工第Ⅰ段到第Ⅱ段,再到第Ⅲ段。
施工流向(施工起点流向):
主体工程:第Ⅰ段施工段→第Ⅱ施工段→第Ⅲ施工段 内 装 修:下→上 外 装 修:上→下
综合考虑工期,在主体第三层结束后就开始内装修,当Ⅱ、Ⅲ段主体结构完工后就开始屋面工程,以保证雨季前完成外装修。 ∴施工流程图如下:
测量放线复核 柱钢筋 柱支模板 搭梁板支撑架 梁板支模 梁板钢筋 梁板模板拆除 墙体砌筑 混凝土养护 柱模板拆除 浇筑混凝土 接上一层 2. 主体工程及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包括机械化施工方案)
2.1主体结构工程
① 钢筋工程施工
本工程钢筋加工与制作均安排在施工现场进行,采取机械制作、人工绑扎。 (1)施工工艺:
钢筋绑扎施工工艺:钢筋翻样→ 材料检验→ 焊接试验→ 钢筋制作→ 成品钢筋检验→ 钢筋绑扎→ 成型钢筋验收→ 隐蔽工程记录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