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的角度来加以考察,运用意象论阐释“美”。 [5]
叶朗从意象论出发来阐释美的本质问题,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我并不是十分赞同他的观点。首先,叶朗将审美活动看成是一种意象性的活动。这就是是不合适的。审美并不是人主观头脑中的审美意象,不是意象作用下的结果。如果审美活动是意向活动,审美对象必定是一种意象。举个例子来说,当一个人疲倦后,睡上一觉美不美?我想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也是一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美美的睡上一觉”的说法。人的休息过程中和将要睡着的前10分钟,大脑也基本属于休息状态,何以构建出意象了,而且人睡觉,只是人休息的一种过程,无法用叶朗的审美意象来解读这种美。其次是关于审美对象和客体之间有些混淆,反正我是没有看懂,可能是因其愚笨吧。
通过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四种观点与叶朗教授的美学观点的解读和反思,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认为美的概念只能放在一个一个单独的人身上,而不能把它放在一群人或者整个社会,如果把美放在一个社会的广度去论证美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也没有统一的答案,除非出现一种不可能出现的情况,那就是所有人的思想都是统一不变的。而把美的本质问题放在单独的个体中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我认为能让个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事物是美,当然这个美也只是针对这个个体,且愉悦也并不是单单指高兴,而是指正面情感。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人为主体的一种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2]柏拉图.柏拉图对话录、大希庇亚篇[Z].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朱元立.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52 [4]蒋孔阳.美和美的创造[M].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60-68 [5]叶 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