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常用名词解释(2)

2025-08-16

按墙体所采用的材料和构造方式分为砖墙、砌块墙、幕墙、复合墙、混凝土墙、大型墙板等。

由于墙体具有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作用,因墙体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且要求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风、防水等能力。墙体的厚度及所选择的材料就满足上述要求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墙体的材料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选用。一般内隔墙应选用轻质、强度高、有良好的隔声、防火、防水性能且有良好经济性的材料。外承重墙一般多为砖墙和混凝土材料。

玻璃幕墙:悬挂在建筑主体结构上以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外围护结构称为

玻璃幕墙。玻璃幕墙一般由金属框、玻璃、连接固定件、装修件、密缝材等五个部分组成。

金属框有竖框、横框之分,起骨架和传递荷载作用。玻璃有单层、双层、中空玻璃,起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围护作用。连固件有预埋件、转接件、连接件、支承用材等,在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以及幕墙元件与元件之间起连接固定作用。装修件包括后衬板(墙)、扣盖件及窗台、楼地面、踢脚、顶棚等构部件、起密闭、装修、防护等作用。密缝材有密封膏、密封带、压缩密封件等等,起密闭、防水、防火、保温、绝热等作用。

玻璃幕墙在设计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刚度要求;

2) 满足温度变形和结构构件变形要求; 3) 满足围护功能要求;

4) 防止“热桥”产生; 5) 满足防火要求;

6) 美观、经济、耐久、易维修、易清洁;

7) 满足水密性、气密性、保温性、隔声性、强度、刚度、防火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与室外分隔的外围护构件,屋顶可以起到抵抗雨、雪、防日晒、防寒、隔热等作用。屋顶一般分为坡屋顶和平屋顶两大类。 坡屋顶的屋面常采用瓦,瓦有粘土瓦、水泥瓦、琉璃瓦、金属瓦、钢丝网水泥大波瓦、石棉水泥瓦、玻璃钢瓦等多种。坡屋顶的屋面坡度主要决定于屋面材料和排水两方面因素。坡屋顶可以分为单坡、双坡、四坡等形式。坡屋顶一般由承重结构和屋面两部分组成,其防水主要由屋面覆盖材料完成,其保温、隔热可以在屋面层做保温层,也可以在顶棚层上设保温材料完成。坡屋顶还应考虑隔热和通风等问题,南方地区屋顶表面受太阳直射,温度很高,为防止屋面热量传到室内,一般用屋顶的通风空间起隔热作用。屋顶的通风与隔热一种是把屋面做成双层,屋檐设进风口,屋脊设出风口,靠屋面通风隔热;另一种是在吊顶上进行通风起到隔热的作用。

平屋顶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为承重层。平屋顶排水分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种,采用无组织排水时,屋面伸出外墙形成挑檐,屋面的雨水经挑檐自由落下。这种排水一般用于低屋和次要建筑上;有组织排水是在屋面上做出排水坡度,有组织地把屋面上的水排到天沟或雨水口,然后经雨水口排泄到地面或雨水管道内。有组织排水又分为外排水和内

排水两种形式。平屋顶防水常采用卷材防水和刚性防水等形式。无论采取何种防水材料,在设计、选材和施工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范和要求,避免屋面渗漏现象发生。平屋顶还应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一般设在屋顶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为了防止室内水蒸汽渗入保温层内,一般在保温层下设一道隔气层。屋顶保温材料应采用轻质,保温性能好,吸水率小的材料。

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个部件,它除起到分隔、保温、隔声、防水、防火等作用外,主要的功能是采光、通风和眺望等。窗由开启部分和非开启部分组成,有平开窗、推拉窗、旋窗等几种形式。窗的大小尺寸一般根据采光通风要求、结构要求和建筑立面造型要求等因素决定。窗按材料分有木窗、铝合金窗、塑钢窗等几种。由于保温、隔声的要求,窗分为单层、双层、三层窗,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双层窗。窗玻璃厚度与窗扇分格大小有关,分格面积较大的窗,应选用较厚的玻璃。根据不同的作用要求玻璃还可选用磨砂玻璃、压花玻璃、夹丝玻璃、钢化玻璃、彩色玻璃、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窗的形式在建筑立面造型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满足窗的作用要求基础上,对窗的大小、形状、位置进行合理设计是搞好建筑立面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

门:门主要起对建筑和房间出入口进行封闭和开启作用,有时也兼通风或采光等铺助作用,因此要求门开启方便、关闭紧密、坚固耐用。门的形式有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上翻门、卷帘门等多种。按其组成材料分木门、钢门、铝合金门、塑料门、钢木组合门、玻璃门等。门的位置、数量、大小、形式和材料选用主要由使用和安全防

火等要求决定。门的位置和开启方向的设计会影响人的使用和家具布置,尤其在住宅等居住建筑中更为重要。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有透明玻璃、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普通门。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

楼梯:多屋建筑中作为垂直交通之一的建筑构件,它由连续的梯段和休息平台和围护栏所组成。人流较多和超过一定层数的建筑,一般设有自动扶梯和电梯作为主要的垂直交通,但在这种建筑中也设置楼梯。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一般楼梯的宽度按每股人流宽0.55+(0—0.15)米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楼梯在改变方向时,其平台扶手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每个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米,楼梯净高不应小于2.2米。楼梯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米。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米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米。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住宅共用楼梯最小宽度为0.25米,最大高度为0.18米;

2) 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最小宽度为0.26米,最大高度为0.15米; 3) 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最小宽度为0.28

米,最大高度为0.16米;

4) 其它建筑楼梯最小宽度为0.26米,最大高度为0.17米;

5) 专用楼梯是为某种专门目的设置的楼梯,如复式住宅的户内楼梯,供

专门疏散用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间等; 6) 住宅户内楼梯最小宽度可做到0.22米,最大高度为0.20米。

封闭楼梯间一般应在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12—18层

单元式住宅、不超过双屋的通廊式住宅中设置。 封闭楼梯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2) 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开向疏散方向;

3) 梯间的底屋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与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

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4) 疏散用的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5)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6) 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分别是住宅1.1米、医院1.3米、其他建筑1.2米。 防烟楼梯间就在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19层以上单元式高层住宅和11层以上通廊式住宅中设置。 防烟楼梯间应符合下要求:

1) 梯间入口外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 2) 前室面积大于6平方米; 3) 前室应设防烟、排烟设施;

4) 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开向疏散方向; 5) 前室内不应设烧水间、可燃物贮藏室、可燃气体管道、易燃或可燃液

体管道和影响疏散的突出物等;


建筑常用名词解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graphics 2d&3d总结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