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功能评定
1)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检查ROM需在关节运动之前操作,用角度计或量规器精确测量,左右对比,患者主动活动范围即主动ROM与被动(检查者外力活动关节)ROM对比。
2)肌力评定:一般采用徒手肌力测定法,对手的肌力测定一般采用握力计法。
3)疼痛评定:关节疼痛的评定可以采用视觉模拟评定法(VAS)来进行。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DL的评定可采用功能病损信号评定法(SOFI)。
5)畸形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手为例,常见的有尺偏畸形、“鹅颈”畸形、“纽扣花”畸形、“望远镜”畸形和“槌状指”畸形。
6)心理功能评定:一般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2)骨关节炎的康复功能评定
1)关节活动度的评定:中晚期骨关节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和ROM减少,常用的方法有半圆规量角器测量法和方盘量角器测量法。
2)肌力评定:常用的方法有徒手肌力测定法(MMT)和器械肌力测定。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常用的ADL评定的方法为Barthel指数分级法。 2.记录评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3.确定康复治疗目标,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方法
①合理休息;②运动疗法(包括关节被动活动、主动助力活动、关节主动活动、等长肌肉收缩、等张肌肉收缩、抗阻力活动、肌耐力训练、牵引训练等);③物理治疗;④推拿按摩;⑤作业疗法(包括进食、梳洗、更衣、写字,站立、行走、蹲下、上下阶梯等);⑥心理疗法(包括支持疗法、暗示疗法等)。
(2)骨关节炎的康复方法
①运动疗法(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主动助力活动、肌耐力练习和牵张练习等);②物理治疗;③推拿按摩;④支具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注意事项】
1.在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操作中注意安全。
2.在对患者评定和治疗中注意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在关节炎的急性疼痛期要合理选用物理治疗方法,必要时给予药物镇痛。 4.尤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注意心理康复,消除患者的焦虑、绝望等心理障碍。
5.对康复治疗无效的中晚期关节炎患者,可考虑采取手术疗法。 【实训报告】 写出本次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要求:①实训目的与要求;②实训所需仪器设备;③实训步骤和内容:重点记录康复评定方法及评定结果,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④注意事项;⑤实训体会。
思考题: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功能评定有哪些? 2.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方法。 3.骨关节炎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哪些?
( 杨常青 )
实训九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实训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不同阶段的康复目标。 【适应证】
1.有一定的认知功能,可以完成学习活动。
2.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可以与治疗师完成交流性活动。
3.有主动性康复活动所需要的基本体力,即在辅助下保持坐位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或能够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禁忌证】
凡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此外患者不理解或不合作康复治疗者不宜进行康复治疗。
【主要仪器设备】
Harris髋关节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各种关节活动度测量工具、肌力评定工具、PT床、CPM关节康复器、各种运动训练器械等。
【实训方法和内容】 (一)实训方法
1.学生分组对提供的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内容: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
2.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与方案。
3.学生每2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患者,一人扮演治疗师,练习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二)实训内容
1.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1)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功能评定
1)术前评定:①步态;②姿势;③肌力;④关节活动度;⑤疼痛;⑥下肢的长度;⑦下肢的围度;⑧X线检查;⑨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
评分。
2)术后评定:①心、肺功能;②伤口情况;③关节水肿及疼痛;④神经系统检查;⑤X线测量;⑥关节活动状况;⑦再评定下肢肌力;⑧活动及移动的能力;⑨分析步态;⑩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
(2)记录评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3)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4)根据康复治疗目标,针对康复分期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具体方法: 1)术前康复治疗: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和康复指导。
2)术后康复治疗:①术后固定;②消肿、止痛:冰疗、经皮神经电刺激;③体位摆放;④预防并发症:呼吸训练、踝关节“泵”式往返训练;⑤肌力训练;⑥关节活动度训练;⑦转移能力训练:卧位-起坐转移、长腿坐-床旁坐位转移、坐-站转移;⑧负重与步行训练:包括负重训练、步行训练、步态训练;⑨功能性独立能力的训练;⑩髋关节保护技术。
2.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1)康复训练前的评定及准备 1)原发疾病有关因素的评价
2)局部膝关节情况的评价:①膝关节活动度;②下肢周径;③肌力;④膝关节评分: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⑤X线检查;⑥术中情况。
3)全身状态及并发症 4)精神、心理、智力状态
5)年龄、性别、经济能力等社会背景资料 (2)记录评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3)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4)根据康复治疗目标,针对康复分期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具体方法: 1)术后早期康复(术后3周内)
A.术后当日~第3天:主要是控制疼痛、肿胀、预防感染及血栓形成,促进伤口愈合。康复方法包括:①术后固定;②术后疼痛处理:药物、冷冻疗法、穿刺抽吸关节积液;③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④踝“泵”运动;⑤按摩;⑥肌力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⑦体位转移训练:从卧位→坐位→立位;⑧关节活动
度训练;⑨髌骨滑移活动。
B.术后第4天~2周:重点加强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0°~90°,恢复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康复方法包括:①继续上述内容项目的练习;②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CPM)练习;③股四头肌交互抑制;④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⑤行走及负重训练;⑥本体感觉训练。
2)术后晚期康复(手术3周后)
A.术后4~6周:主要是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康复方法包括:①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②肌力训练;③关节活动度训练;④步态训练与平衡训练。
B.术后7~l2周:主要是继续增强膝关节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加强肌肉功能,改善膝部稳定性和功能性控制。康复方法包括:①继续上述项目练习;②肌力训练;③膝部稳定性和功能性控制训练;④步行训练;⑤上下楼梯训练;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包括卧-坐-立转移训练、如厕转移训练,乘车转移训练以及穿戴鞋袜训练、上下台阶训练等。
【注意事项】
1.注意做好关节置换术的常识宣教。
2.在对患者评定和治疗中注意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在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操作中注意安全。 4.注意心理康复,消除患者的顾虑。 【实训报告】 写出本次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要求:①实训目的与要求;②实训所需仪器设备;③实训步骤和内容:重点记录康复评定方法及评定结果,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④注意事项;⑤实训体会。
思考题:
1.如何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康复治疗? 2.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如何保护髋关节?
3.如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临床康复分期?各期的康复目标?
( 陆建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