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约肌控制 (7)大便管理 (8)小便管理 转移
(9)床-椅转移
(15)表达(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 社会认知 (16)社会交往 (17)解决问题 (18)记忆
根据患者是否需要他人帮助等情况,将患者的功能分为独立和依赖两大类,各包括了两个和五个功能级别,共计七个级别。其评分标准如下:
1)独立: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完成活动。包括两个功能等级,其评分情况如下:①7分:独立在合理的时间内规范而安全地完成活动,无需对活动进行修改或使用辅助器具。②6分:有条件的独立,即在活动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下述情况:①需用辅助器具;②完成时间较正常时间长;③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2) 依赖:需他人实施监护或给与身体上的帮助,否则不能进行该项活动。又可分为五个功能等级,每级得分及评分标准如下:①5分:需有人在一旁监护、提示或鼓励,无需对身体给予协助;或者需使用协助用品或需帮助穿上矫形器。②4分:最小量的接触身体的辅助,所需帮助仅限于轻轻接触,能自己完成整个活动的75%或以上。③3分:中等帮助,所需帮助多于轻轻接触,能独自完成整个活动的50%~75%。④2分:需最大量的帮助,患者仅能完成整个活动的25%以下。⑤1分:完全依赖他人,即仅能自行完成整个活动的25%以下。 (2)肌力的评定
徒手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0 1 2 3 4 5
名 称 零(zero,0) 微缩(trace,T) 差(poor,P) 尚可(fair,F) 良好(good,G) 正常(normal,N)
标 准 不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在除重力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运动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相当正常肌力的百分比/%
0 10 25 50 75 100
(3)痉挛的评定
自1964年Ashworth原始痉挛5级分级法建立以来,原理与PROM检查法相似的Ashworth分级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对痉挛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定。
1)评定标准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 0级 1级 无肌张力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的卡住或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的被动移动 3级 4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呈伸展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评定标准
2)操作方法:检查者评定时,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分别对双侧上、下肢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
3)特点:改良的Ashworth分级法具有较好的评定者间信度,评定方法也较为便捷;但这一方法不能区分痉挛和其他肌张力增高的障碍问题。
3.记录评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4.制定康复目标。
5.对常见的脑瘫类型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1)物理治疗/运动治疗
1)运动治疗要点:①头部的控制。②支撑抬起训练。③翻身训练。④坐位训练。⑤膝手立位和高爬位的训练。⑥站立和立位训练;步行训练。○7步行的进一步实用性训练。
2)运动治疗内容:以各类治疗技术为主。常用的方法有Bobath 法、Vojta
技术等。
Ⅰ 痉挛型——Bobath治疗技术 ①治疗目标
a.良好的坐位平衡。
b.坐位时上肢的所有机能(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 c.立位保持、步行。 ②应控制的模式
a.髋关节屈曲、内收模式。 b.脊柱的过度后弯或过度前弯。
c.肩胛带、躯干部、骨盆带的非对称模式。 d.伴有上肢内旋的肘屈曲、前臂旋前模式。 e.伴有髋关节屈曲或过度伸展的踝关节趾屈模式。 ③应促通的模式
a.髋关节伸展、外展、外旋模式。 b.髋关节与躯干部的抗重力伸展活动。 c.对称性发育。
d.由本体感觉反馈形成的身体认知觉。 e.伴有可动的上下肢支持。
f.上下肢各关节单位的分离运动或选择性运动。 Ⅱ 痉挛型——Vojta治疗技术 具体操作方法: ○1反射性腹爬 a.摆好出发姿势。
b.选择性给予诱发带一定方向和一定压力和时间的刺激(主诱发带共有4个,辅助诱发带共有6个)。
c.诱导出反射性腹爬运动。 ②反射性翻身 a.摆好出发姿势。
b.选择性给予诱发带一定方向和一定压力和时间的刺激(主诱发带共1个,
辅助诱发带4个)。
c.诱导出反射性腹爬运动。 ③选择性采用其他手技和各种变法
注意事项:①治疗安排一般一日4次,每次时间为10~30 min,每侧每次3~5 min,根据患儿情况而适当增减次数和时间。②接受手技操作的患儿应裸体。③进食后1小时内不宜治疗。④患重病、高热时应停止治疗。⑤治疗前后不宜洗澡。
Ⅲ 手足徐动型——Bobath治疗技术 ○1治疗目标
a.抑制非对称性姿势、肌张力的不稳定性、不自主运动。
b.促进对称性运动、随意运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肌张力的稳定性。 ②治疗要点
a.以抑制伸展模式为主。使姿势肌紧张稳定化,抑制阵发性的肌痉挛。当姿势肌紧张过度低下时,应用体重负荷、压迫抵抗来提高肌紧张,使之接近正常化。使患儿形成有秩序的、缓慢的、充分控制的运动。将运动限制于几个具有功能的模式上,缩窄其运动范围。
b.保持正常姿势,尽量减少刺激。从头部、肩、肩胛带、骨盆、脊柱、上肢开始,控制全身。注意身体成一线和头的正中位置,使全身呈对称姿势和保持中间位。
c.应用压迫、叩击刺激本体感觉、皮肤感觉的感受器。 d.应用反射抑制姿势模式抑制痉挛。
e.应用交替叩击和压迫叩击调整矫正反应、平衡反应、保护伸展反应,促通其发育。
Ⅳ 手足徐动型——Vojta治疗技术 根据需要选用(参见痉挛型脑瘫)。
(2)作业疗法:主要是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1)进食训练:包括:正确地进食的体位,通过下颌控制技术(图1,2),纠正流涎,增加唇、舌的力量,增加咀嚼能力,控制伸舌,饮水以及自我进食的训练。
2)穿衣训练: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下建议可供遵循:①如为偏瘫型脑瘫患儿,宜先穿偏瘫侧。②将衣物放在患儿能看得见和易取到的地方。③如上肢有屈曲痉挛,应先对上肢进行缓慢的牵伸,然后再将其带入衣袖内。④遇下肢伸直痉挛时,治疗师可将双手置于患儿的下腰部并轻轻用力,使其上身前倾,髋、腿屈曲,然后,再进行衣物的穿着。⑤刚开始穿衣训练时,可选择宽松的、易于穿脱的衣物。⑥开始穿衣活动的训练时,应让患儿从完成最后一步的动作做起,以让患儿获得某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对穿衣训练的兴趣,然后,逐渐增加所完成动作的步骤。如患儿能完成所有步骤的穿衣动作,要给他足够的时间,避免催促,在他完成得好或努力尝试时要给予鼓励。⑦对于经常将衣服穿倒或穿错左右鞋的患儿,应在衣服或鞋子上做其能够识别的提醒标记。⑧必要时,可使用辅助用具或对衣物进行改良,如用松紧带代替裤带,尼龙搭扣代替钮扣等以提高患儿在穿衣方面的独立能力。
3)用厕训练:具备膀胱、直肠的控制是保证用厕训练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患儿必须具备头部和躯干控制,能用臀部坐住,膝部弯曲并分开,两脚平贴于地面才能独立坐于便器上,因此,适当的排便体位将有助于用厕训练取得成功。可将便器置于木盒内,或墙角,或三角椅内,此种方法可有效地帮助患儿保持双肩及双臂向前,髋部屈曲,提高其坐位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唯有定时、规律的排便才可能将用厕的训练引向成功。当患儿坐在便器上时,要让其明白坐在便器上的目的,不要同时给他玩具,以免分散注意力。
(3)语言治疗
1)语言障碍特点: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器官功能障碍,交流意愿障碍及其他障碍。特点为语言发育迟缓和(或)运动性构音障碍。语言障碍的矫治是指言语及交流障碍的矫治。
2)矫治的原则:①最大程度降低导致障碍的原因。②确定目标,制定系统训练方案。③采用多种训练方法。④强调正确发音,使用规范语言。⑤语言训练结合实际,具有实用性。⑥采用简捷方法进行训练。⑦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⑧早期治疗。⑨家庭成员参与。⑩辅助或替代语言交流工具的使用。
3)矫治的主要内容:①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训练。②进食训练。③构音障碍训练。④呼吸训练。⑤语言发育迟缓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