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富内涵、夯实基础,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回顾“十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的主题教育活动,编写形势政策宣传提纲,动员激励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奋斗。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部署建党85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唱响共产党好、人民解放军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广泛宣传一批弘扬民族精神、富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全市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建设良好社会环境、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上取得实效。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积极倡导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文明广州、礼仪亚运”主题教育活动,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落实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5项重点工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创作生产面向青少年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基层宣传教育工作体系。不断拓展工作阵地,扩大覆盖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向外来务工人员、新社会群体、新经济组织延伸的有效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强说服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避免单一灌输、呆板生硬,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新时期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创建活动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群众认可程度越来越高。要以2008年申报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努力巩固工作成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规划》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表彰管理办法,召开2004-2005年度精神文明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评选第三届“羊城公德公益百星”。一是巩固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认真贯彻省、市委关于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的工作要求,分批巩固、重点提高创建成果。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建设方便实用的文化体育设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睦邻日”、“邻里节”等社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广泛开展创建星级文明家庭、文明户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巩固首批文明示范村的创建成果,开展第二批创建活动。继续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参与城乡共建,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改变环境面貌为重点,以提高文明素质为根本,在首批中心镇开展文明示范镇创建工作。进一步开展“三下乡”活动,把文化、科技、卫生服务送到农村、送进农户、送给农民。三是继续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认真总结全市诚信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文明行业(单位)测评指标体系,推动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信用体系。在全市“窗口”行业大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行业风气的满意度。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点活动,进一步推动政务诚信、企业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