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责任(4)
2025-04-27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的科学论断,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和谐是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的。和谐是一个相对的、发展中的概念。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中的统一。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的重点,也为实现美好社会的最高理想指明了现实的途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文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环节展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造福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伟大历程,也是一个充满艰辛探索和顽强奋斗的历程。中国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和启迪作用、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对全民族的亲和与凝聚作用。
文化要承担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必须坚持重在建设,努力推进文化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党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是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客观依据。本世纪的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党中央对于这一历史阶段的形势和国家发展做出了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第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关键意义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有着承上启下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二,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第三,这一发展阶段有其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充满挑战,存在着诸多需要特别注意把握和处理的矛盾和问题。第四,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实现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统一,是胜利完成这一阶段历史任务的战略抉择。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根本目的。强调文化重在建设,符合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也是鉴于历史上重于批判、疏于建设的教训。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强调重在建设,有利于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规划和实施,全面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业务建设。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强调重在建设,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实践,也有利于启发、激励社会成员从我做起,增强文化修养,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创新,核心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促进文化思想的与时俱进,关键是文化体制及机制的创新,主体是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十六大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并明确提出构建文化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
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文化创新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新的积累和结晶,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不断创新是这一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几千年来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包括新文化运动形成的爱国、科学、民主的传统和党领导下形成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传统,这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创新的坚实基础。同时,应该看到,中国文化赖以生长、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代文化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责任(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