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充分认识扩面征缴工作的迫切性
近几年来,虽然我县医疗保险费征缴不断增加,但医疗保险费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基金压力却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1-10月份,入库567.2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44.9万元,但同期缺口为47.5万元,当期收不抵支,医保中心已经开始动用历年滚存,医保基金面临着一定风险。
造成社会保险收支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全员参保、应保尽保的要求,我们还没有做到社会保险全覆盖,扩面不够,参保率不高。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全县296家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只有12家参保,占工商登记户数不到4%。二是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县现有参保人员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老龄化程度高于市直和××县,退休人员比重越来越大,医疗保障需求越来越大,住院医疗的频次及次均医疗费用都高于在职职工,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医保政策不断调整,参保职工医疗待遇不断提高,参保职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消费需求增长;医疗服务的范围扩大及价格提高,增加了基金的支付总量。从2002年起,按市里的统一部署,降低住院起付标准100元,降低慢性病起付标准100元,依次降低住院自付比例5个百分点;扩大4个慢性病病种。先后3次调整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增加新药品种,不断缩小自费药品范围 。四是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原来的参保主体消亡,参保对象流失,断保情况严重。例如,粮食收储企业改制,5个中心粮食站原有参保职工835人(其中退休111人,赡养率13.29%),改为股份公司后,参保人数下降为454人(其中,退休138人,赡养率43.67%),再如,棉麻公司原有参保职工236人(其中退休52人,赡养率28.26%),改制后,参保人数为143人(其中退休63人,赡养率78.75%)。五是医疗保险征缴工作的执法力度不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强制用人单位参加医疗保险,同时经办机构的服务工作还存在差距。
第三,充分认识扩面征缴工作的可行性
我们在认真分析当前医疗保险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有利条件。
一是存在充分的扩面空间。据县发经委提供的资料反映,截止2004年底,全县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0891人,而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仅占5.3%;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新招用人员几乎都没有参保;卫生系统还有11个卫生院没有参保;我们还有3个乡镇的差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没有参保。这就是我们的扩面空间,是我们下一步要做好工作的对象。刚才我分析了社会保险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另一角度来看又是我们社会保险扩面的潜力。
二是职工群众参保愿望很强烈。据调查,全县改制关闭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中,还有407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老年人容易得病,有的老人看不起病,甚至病逝在家中,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非常痛心不安,深感愧疚自责。在我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中,职工患病、非因工伤亡和女职工生育时基本没有保障。个别企业甚至在职工发生工伤时,也不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经济补偿。由于民营企业职工没有能够参加医疗等社会保险,不仅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劳资纠纷也时有发生。从我县企业改制、开门接访以及深入民营企业调查等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广大职工有着强烈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愿望。
三是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化解用人风险。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安全生产问题,多次强调要把矿山等高风险行业企业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解决拖欠工资,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问题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国务院颁布了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6条意见,明确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一方面,将民营企业纳入医疗保险范筹是政策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在民营企业工作的职工患大病医疗费用巨大,加大了企业用人风险,将民营企业纳入医保,保证了民营企业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