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深刻变化的当今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那么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当代中国则是这一理论体系产生的现实土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30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也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高度弘扬。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是中国人民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也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党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潮流的前面,热情支持、鼓励、保护、引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深刻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从中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及其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具有的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的显著特征,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艰巨性、开创性、丰富性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特性的能动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对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发生了严重曲折,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加引人深思。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在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经历了失误和挫折,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我们党对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进行正确分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上升为理论。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营养。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