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不懈探索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新途径,品牌活动成效显著。长期以来,广大企业科协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搭建平台,集成资源,在组织开展技术咨询、科技攻关、技术革新、论文交流、专利申请以及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服务企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讲理想、比贡献”、“厂会协作”、“金桥工程”就是组织科技工作者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品牌活动形式。“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自1987年与原国家经委联合实施以来,针对企业科研和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双增双节”、“节能降耗”、“质量、品种、效益”、“上质量、创名牌、求实效”、“三改一加强”等主题,通过技术立项、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合理化建议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浙江、湖南、山西和南京等省市科协长期狠抓“讲、比”不放松,使之成为企业中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国每年有近万家企业、150余万科技工作者参加“讲、比”活动,平均每年为企业提出科技建议79万条,被采纳43万条,技术立项20余万项,完成13万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千厂千会协作行动”是中国科协与原国家经贸委在共同组织开展的,旨在推动和不断深化企业和学会的协作。到20xx年共结成协作对子5271个,总项目达6322个,其中完成项目成果4880项。事实证明,“厂会协作”是把学会资源引入企业的好形式,也是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发现研究课题的好途径,对促进产学研结合起到重要作用。“金桥工程”是中国科协在1993年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主旨是在科技与经济之间“架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仅在“十五”期间,“金桥工程”实施项目就达到4.4万项。其中,河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就开发产品500多项,提出方案建议5000多条,实现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泉州市科协完成金桥项目50项,其中效益50万元以上的28项,创经济效益3.3亿元。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科协完成金桥项目约88项,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2项,专利39项。北京市科协以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为切入点,先后与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受到普遍欢迎。
三是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质,科普活动有声有色。结合企业发展,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企业科普活动,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是企业科协的一项重要任务。武钢集团公司科协着力拓展科普领域,形成了以“武钢科普网站”为龙头,以“学术交流”为重点,以武钢科普宣传区和“武钢科普画廊”为两翼的稳固科普阵地,为提高武钢全员文化素质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平台。天津港科协针对进城务工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匮乏的状况,通过建立科普车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参加人数达3000余人次。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科协还结合行业特点和公众需求,着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把企业科普工作融入到社会大科普之中。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科协建立的“国家电力科技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飞机博览园科技馆,江南造船厂建立的造船博物馆等,给科普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竭诚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服务,建家活动进展明显。长期以来,许多企业科协竭诚为企业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企业领导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反映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千方百计帮他们排忧解难,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充分体现了“家”的温暖。北京市科协自1989年开展“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评选活动以来,坚持之久,为培育杰出青年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天津摩托罗拉公司科协积极开展职称评定和专利评审工作,自来共为2191人评定了不同级别的职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科协20xx年组织40岁以下的1389名科技工作者进行体检,并将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企业领导反映,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科协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了企业科协的社会影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企业科协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科协的覆盖面整体上还比较小,数量也比较少,迄今为止还没有达到顶峰时期15000余家企业科协的最高水平;二是对企业科协的重视、指导不够,对企业科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还缺乏深入研究;三是部分企业科协活力不强,工作机制、活动内容等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与企业科技工作者的需要不相适应。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开创企业科协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形势非常好,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意气风发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科协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明确了“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搭建平台、搞好协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的32字工作方针。现在,科协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向企业的科协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为主线,以调动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活力为重点,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抓住关键、讲求实效,为建设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企业科协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企业科协是科协系统的重要组织基础之一,也是中国科协履行桥梁纽带职责的重要依靠力量。随着大量科技工作者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的场所,企业科协工作成为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做好企业科协工作不仅仅是企业科协自己的事情,也是各级科协组织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责任。
一是已有的企业科协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工作开展较好的企业科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组织体系比较健全,坚持把为企业服务作为主要任务,把企业领导和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主要标准,找准位置、突出特点、发挥优势,自觉将企业科协工作统一到企业工作大局之中。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科协一定要注意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坚持民主办会,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满足科技工作者需要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按时召开代表大会,重视选好秘书长,努力形成一个对科协事业有热情、开展工作有思路、解决问题有办法的核心团队,建设一批活动开展好、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先进企业科协。国有企业科协要定期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党委主管领导汇报、听取指示。非国有企业科协要大力宣传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争取企业领导对科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企业领导重视了,企业科协工作才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企业科协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及时得到研究解决,企业科协也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具备条件而且也有意愿建立科协组织的企业,要抓紧建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一些企业领导的科技意识也在迅速提高,对科技工作越来越重视,对科技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调动和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重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科协组织要抓紧工作,加大力度,有意识地发现和选择一批生产经营好、科技人员较为集中、对企业科协的作用认识到位、建立企业科协意愿迫切的企业,及时建立科协组织,加强典型示范。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探索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科协组织的新途径,加强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积极推动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和非国有科技企业的科协组织建设,不断扩大企业科协的覆盖面。要特别注意搞好同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科技人员的联系,把中央书记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目前暂不具备条件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工会等其他社会组织及企业研发机构,加强联系,开展工作。在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在科技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这些企业规模一般比较有限,人员较少,成立规范的企业科协组织有困难,但科技工作者相对集中,学历层次也都比较高,具有开展学术交流、接受技术培训的强烈愿望。对于这些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各级科协要主动联系、提供帮助,积极支持他们通过基层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岗位练兵、产品推介、科普宣传等科技活动,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活动质量和作用发挥,切忌盲目追求数量,过泛过滥。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首先要抓好现有企业科协的活动开展,切实做到有组织就要有活动,有活动就要有效果,不图虚名,不搞空架子。发展新的企业科协组织,既要积极主动,又要稳妥慎重,切实把握好条件标准,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搞活一个,把企业科协激发创造活力、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二)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科协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抓好企业科协工作,推动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任务的提出者、自主创新经费的投入者、研究成果转化的实践者和自主创新收益的享有者,最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工作做到实处。
一要找准定位,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是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了解最新科技信息、把握科技前沿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科协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活动之一。企业科协要及时了解、准确把握技术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善于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技术传播平台,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最新科技信息,掌握国内外动态,把握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推动解决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促进企业与相关学会开展“厂会协作”,深入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建立健全依托学会、依托专家、依托企业科协的科技咨询网络体系,把学术资源引入企业,把科技人才引入企业,为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权威的决策参考。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加入相关科技团体,结交学界同行,活跃学术思想,激发创新灵感。适应企业紧迫需求,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把做好本职工作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促进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要突出特色,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创造活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激发员工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科协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和特点,积极组织企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人人参加一项技术攻关活动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发扬“传帮带、赶比超”的优良传统,把企业有组织的研究开发工作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小设计、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等活动,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逐步建立完善适应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组织企业员工在班组之间、部门之间开展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经济效益高的协同攻关活动,敏锐把握创新苗头,激发创造活力,推动职工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加强对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指导,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努力培育一种事事追求创新、人人为创新作贡献的创新文化,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要发挥优势,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质。员工科学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企业科协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认真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拓展科普领域,丰富活动内涵,不断提高员工科学素质。针对企业科技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联合科技、教育、组织人事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的继续教育,加快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速度。针对企业中农民工数量迅速增加的情况,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主题,结合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新工艺普及、新材料应用、新标准实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为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综合经济指标作出贡献。充分发挥企业科普优势,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营销活动与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向公众开放具有科学普及意义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普及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