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慈善国旗下讲话四分钟
20--年9月30日,令世人瞩目的“巴比”慈善晚宴在拉斐特城堡酒店揭开神秘的面纱。股神巴菲特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来中国举办慈善晚宴,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美国和欧洲举办过多次类似的慈善晚宴。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当人们开始想象慈善事业,他们就可以改变整个社会。”因此,他们对中国富豪发出邀请,就是希望利用这种晚宴的形式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与中国人一起讨论该如何做慈善事业。陈光标在受邀之列。
20--年11月10日《长沙晚报》报道:最近,两个湖南人的慈善行为让人注意。刘斐章先生的夫人和儿子,代表他实现了遗愿,将他生前唯一住房变卖所得的30万元捐给老家学校。目前,刘斐章先生的夫人租房居住。湖南大学曾光明教授,喜获“长江学者成就奖”,并因此获得了100万元奖金。他用这笔奖金在湖南大学设立“长江环境奖”基金,资助寒门学子。
现在,乐善好施不仅是我国传统美德,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趋向。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社会,慈善事业都是充满人道关怀的光荣而崇高的事业,倍受世人推崇。 有“施比受更有福”的说法,“施方”是在“受方”的困境得到改变的过程及结果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因此,做慈善的人内心是无比快乐的。富豪们深知自己拥有的财富,固然是其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但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财富有些理应转换成社会财富回报社会,做慈善是富豪们对社会有责任心的最好表达,也是一种直接回馈社会的形式。也许会有人把普通人的慈善与富人们的慈善做一个比较。从单笔的慈善捐赠数目来看,富人们的慈善当然明显占据优势。但是,普通人的慈善,是让人动容的,他们往往倾其所有义无反顾,这让人们甚至还为慈善者的生活担心。比如刘老先生的妻子和儿女,虽然遵从老人遗愿,但他们目前只能靠租房生活,这样的慈善,让人敬佩而又忧心。两相比较,是不是会对普通人的慈善,更多了一份敬重和钦佩呢。因为慈善是要用心去做的,做慈善的人必须拥有一颗美丽而又仁慈的爱心、善心。帮助他人是快乐的,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有爱心的人。
东外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对师生慈善爱心的培养。我们的“爱心阳光”活动已经持续了四个年头,无论是爱心募捐还是爱心义卖,每一个东外人都积极投身其中。我们的爱心汇成了“爱心阳光基金”,三年来,已经救助了初中部28个家庭,37人次,发放扶贫助学金近7万元。寒假期间,我和赵校长走访了本学期的贫困生家庭。把学校从爱心阳光基金中提取的助学金和慰问品送到每个家庭手中。面对学校的关心,他们非常感动……当我们将爱心播撒给他人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呵护自己的心灵,使心灵如纯洁之泉,如暖冬之日,在滋润、温暖别人之时,也使自己变得高尚、幸福。爱心就像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
我们经常会为边远贫困地区失学的孩子悲叹,我们经常会为路边可怜的人慷慨解囊。 其实,如果能让捐助更有意义,我们最应该将援助之手热情地伸向身边这些活生生的同学。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东外学生中也有一部分来自普通甚至困难家庭的学生。为了让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竭尽全力,倾其所有,难以为继。还有个别学生,求学途中却因为家庭遭遇突然变故不得不中断在东外的学业。这些同学艰难地同命运进行不屈的抗争,他们刻苦勤奋,积极向上,不仅在学习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在品质上更是乐观而坚强。他们虽然贫寒,但在意志和品质上远远高于那些不珍惜时光,不上进刻苦的人。如果说那些家庭富足的孩子是鲜花,那么,这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就是一株株小草,尽管弱小,却努力地向着阳光,向着理想伸展。他们身上的坚韧和乐观,令人钦佩,让人动容。
作为东外的一份子,我们不会让他们独自与命运抗争,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对他们进行援助,在东外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帮助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东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每年的3月份是我们的“爱心互助月”,开展“爱心阳光”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义卖筹得善款,帮助身边这些值得敬佩的同学,让他们和我们一道享受阳光、享受关爱,享受求知带来的无限乐趣。
在第4周我们将全面推开爱心阳光活动,开展爱心阳光义卖活动,激发全体师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意识和品质。我们希望全体师生都能认真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无私地献出我们的爱心,帮助当下最需要帮助的同学。我们还记得,在去年的爱心活动中,涌现了许多积极踊跃的爱心学子、志愿者和爱心班级。09届毕业生王山山,自己家庭非常贫困,但是在历次的爱心义捐中她总是捐出自己全部的零花钱。她说:“还有比我更困难的人。” 还有不少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爱心阳光活动中来。一个富翁的100元钱和一个乞丐的100元钱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平时一件衣服、一双鞋可能就要花掉几百上千元,但是这些钱对一个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帮助。我们应该比什么?不是家里的车,不是谁的手机,我们应该比爱心!
爱心,就是给他人: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美好的祝福。即使你家财万贯,却不愿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出关怀,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
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你爱着世界,世界也爱着你。让我们积极投入到爱心阳光的活动中来,让爱心在你心头驻足,让真情在你身边弥漫。
篇2:节俭国旗下讲话四分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同学们回到美丽、快乐的校园,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品质,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淡忘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奢侈浪费。特别是在公共资源的利用上,更是浪费惊人,我们身边的小事,足以体现浪费的严重性。一日三餐,剩饭剩菜;白天光线充足,还有几间教室的灯在亮着;休息时电脑还处在待机状态;水使用过后,还听见“滴答滴答”的水声,种.种浪费的现象,让我们感到可惜。作为少先队员,我向大家发出倡议:崇尚节约光荣,增强节约意识。杜绝浪费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节约用电,人走灯熄;节约用纸,做到双面用纸;节约用餐,做到光盘行动;生活节俭不攀比,做厉行节约的宣传员,以实际行动相应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的号召。
谢谢大家!
篇3:公民道德国旗下讲话四分钟
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学生
如果人好,就一定要内心好!即使长相再美,也没用!
道德是一个旦古如一的话题,即使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
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大到天下,小到个人,追求理想的人格,受辱而不失大礼,极力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胸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走进历史的长河,关于道德修养已谈了两千多年,老话题不断赋予新内含,今天的教育依然离不开品德教育。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培养德性,修身养性的地方。学校开诊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同学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我们走上社会打好基础。因为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能被社会所承认的。
记得意大利但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做一个有道德高尚的人最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想要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中学生,必须从根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说文明的话,做文明的事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亲爱的同学们,党和政府在关心着我们,爸爸妈妈在期待着我们成才,我们在为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设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谢谢大家。
篇4:新学期的国旗下讲话四分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学期的第一次升国旗仪式。首先我祝大家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新的成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人生的辉煌。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要求、新学期,全体同学都要思考、要计划、要奋斗、要拼搏,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靠我们学生自我的内在约束,自觉的行动。 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好习惯可以受用终身,坏习惯会误了你的一生。因此,我们要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从小做起,从每天做起,从小事做起:听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篇课文,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米。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整理好教室里的每一样用具,真正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让老师放心、让家长放心。
另外,我们平时应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有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从现在起,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一步一步地前进,这才是迈向成功的唯一阶梯。 谢谢大家!
篇5:国旗下的法律讲话四分钟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当今社会,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当然对他们是万分呵护,但是家长那方面做的再好,也只是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真正的呵护当然是来自个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掌握许多的法律知识,从而不仅让家长放了心,而且让自己的行为有了约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由于我们这一代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太过薄弱,犯罪的事例频繁发生,而这些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是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当然,我们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与其他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让整个校园里都充满正气,充满阳光,那么违法犯罪的种.种事件便会消失。
但要将所说的落到实处,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该如何来实现呢?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规定告诉我们“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批判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这里面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应该如何规范自己。比如说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作为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增强法律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我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身处于这个法治社会中,懂法当然成为了我们首要的一步。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的'要求,都在告诉我们要懂法,守法,做个好学生,做个好公民,让这个校园,这个社会更加和谐!
篇6:告别陋习国旗下讲话四分钟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献词的题目是:“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也是学校的“名片”和资本,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开学以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下,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我们自身还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很多陋习需要摒弃:如有的图省事方便,乱扔纸屑、包装袋、矿泉水瓶,乱倒垃圾,有在课桌上、在宿舍里乱贴乱画,有的张口污言秽语,有的爬围墙栏杆,桌凳、开关有破坏,课间高声喧哗、同学间拉帮结火、抽烟、随意玩弄手机等等。这些现象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事实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日常生活中这些?种植缓托骋舴??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应该向这些不文明行为告别。在当今全社会大力提倡公民道德规范,注重道德修养的氛围中,在我们与时俱进的生活、工作中,更不要忘记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作一名合格的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