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刘青(88→51),4班:辜超(5→1)刘惠(35→19)高亚玲(64→4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在这些进步的同学背后一定有
着辛勤的乃至辛苦的付出。当然,在这次月考中退步的也不少。(如1班:余杰君(7→12)高文祥(9→14)谢晓琴(11→18)刘婷(15→21)林萌(42→56),2班:张乐(2→7)余蝶(10→25)张玉琴(16→29)龙燕(33→47),3班:刘雪梅(12→23)余玲娜(30→49)4班:熊武俊(19→32)鞠雨(24→42)。就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有的同学在月考后是更加的斗志昂扬,有不少同学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缺乏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但无论如何,我想告诉我们同学的是“善胜不败,善败不亡”,这一次月考的成功与成败并不决定什么,如何客观的从这次考试中发现问题并用正确的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以后的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第一、学科发展不均衡,拜科现象还很严重,拜科尤其表现在英语、数学和政治上。追其原因:1、对这些学科不敢兴趣或对这些学科的老师不敢兴趣。2、觉得基础反正都差了,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干脆持放弃态度。对此,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中考是一次全面的检测,无论是语文、数学和外语,还是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它们都是中考的必考科目,谁也无法回避,所以任何一科的优劣都将决定你的中考的成败!跛着脚的人永远跑不赢两只脚健全的人!到如今如果还存在着不喜欢哪个老师,不喜欢哪门学科的心理,一味凭兴趣和一时冲动去学习,甚至还想着通过某种言语或某种行动来抵触、反抗某位老师或对某门学科的学习,(我听说有同学就想在下次月考中通过不做某科的试卷,让试卷得零分来表示对某个老师的抗议)那不仅是十分有害而且还是非常危险的!老师也许不尽完美,不尽你意,但“弱者抱怨风向,强者则改变风向”,聪明的同学不会老是抱怨老师教不好,而是不断的调适自己去适应老师的教学!其次,对于英语学科,不少同学总觉得自己基础太差,再怎么努力好像也没什么作用,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英语在中考中占据了一百五十分的重要分制,可以说它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你中考能否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10级我班上的郭才军,数学相当好,平常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中考数学也考了120分,理综考了132分,但英语仅仅考了43分,最终以很悬的成绩考了个一中。现在他读高中,数学在年级里也是第三名,但却相当后悔英语在初中放弃了努力,让他现在的学习相当的困难。当他回过头来谈到这些时,他告诉我说,只要你想读高中,英语都是你必须面对的一门学科,因为不论你将来学文科还是理科,英语都是你的必学科目,所以早一点面对总比迟一点面对好,早一点努力来挑战它一定比迟一点好!现在多学一点,多学好一点,以后学起来也要多轻松一点。相反,04级的林小敏正是在初三用加倍的努力与刻苦补好了英语,让他梦想成真,不仅考上了二中,还在高中继续努力,最终以二中理科最高分考上了重点大学)
第二、学习一曝十寒,时冷时热。追其原因,不外乎1、畏难情绪严重2、自己的意志力较为薄弱。
第三、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无热情、无要求,总是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第四、参照标准不正确,眼睛不是朝前看,而是盯着那些不想读书、不想考学校的同学,让自己的斗志也丧失殆尽。
第五、也有一些同学学习很努力,很刻苦,每晚挑灯夜战,但无成效或成效不大。
对此,我真诚的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一、认清我们当前学习的有利形势,因势利导,确立自我奋斗目标。
我们当前的有利形势有:1、我们现在的初三同学应深感庆幸,在去年,学校一直在修建新教学楼,2010级的同学几乎一直都是在乱糟糟的环境和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中进行学习的,而现在,学校的修建已经完成,我们的同学是在整洁、宁静的校园里进行学习的,所以,比起上届初三,我们要幸运的多,我们更应该珍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初三的所有老师都是学校精心配制的。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虽然授课的方法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心与责任心,时刻关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身体、学习和思想状况,都是我们同学的良师和益友!3、学校领导也相当关注我们初三同学的学习与发展,也正积极的构思促进教与学的一些相关措施:如召开今天的初三优生会,后面将要相继召开的其他层次的学生会、初三全体教师会以及筹备初三的周末补课等,这些都表明,学校是我们同学安心学习的坚强后盾,我们的同学在初三这场紧张而又艰苦的“战役”中不是孤军作战的,你们的身边还有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家长,他们将和你们一起努力!4、今年的招生政策虽还未出台,但从去年的招生政策来看,二中招生700人,一中招生700人,共计1400人,很多同学都会大有希望。因此,面对这样一些有利的形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根据自己的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才是聪明之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上期期末以入围二中的应把进入乐山一中,进入二中的火箭班作为自己的目标;已入围一中的应把进入二中作为自己的目标;还在一中边缘徘徊的应再多一些努力与刻苦,把进入一中作为自己的目标!明确了目标,时刻想着自己的目标,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着眼于小事,永远坚持认真与刻苦的精神。常言道:“天道酬勤”、“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刻苦、认真的重要性,而且以往每一届考上自己理想高中的同学没有一个不是依靠刻苦和认真精神的(如07级的马婷婷),所以,从一个单词,一道数学题,一个元素符号,一篇背诵课文等上去努力,没有不成功的!拿出“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的刻苦精神,没有不成功的!
三、珍惜时间,改良学习方法。对此,请记住:时间是海棉里的水,要挤才会有。“文科要读理科要算,不读不算等于白干”,在初三这最后一年里,最应养成多练、多问、多反思的好习惯!
四、保持良好心态,心系一处,持之以恒。不管以后每次考试怎么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重要;不管开不开设晚辅班,不管进没进入周末补课的班,记住永不放弃努力!
最后,赠送大家几句话:
1、眼望高山,脚踏实地。
2、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个!
3、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勇相逢智者胜。
4、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5、尘埃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篇16:学校德育会议讲话
各位局长、各位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是我到市教育局就任的第四天,今天的会议也是我参加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的全市性会议。一上任就和大家一起商讨中小学德育工作,虽然不是刻意为之,但我相信这也不是巧合,这是在提醒我牢记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刚才,新郑市介绍了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感悟;保华副局长针对当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透彻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工作理念和具体措施,相信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发挥引领作用。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德育永远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哈佛大学的资深学者哈瑞?刘易斯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众所周知,美国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正为追求卓越地位展开空前的竞争,在争夺优质师资和生源的过程中,哈佛这所美国最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显然是赢家,但刘易斯教授以他在哈佛任教30多年的亲身经历,从“选择与方向”、“知识精英与公民意识”、“沟通、竞争与合作”等多个角度告诉大家,哈佛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
我无意去评说哈佛的功过,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教育人,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能够不断反思,坚持自我批判,这才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地方。同样是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我们所追求的卓越是否有灵魂相依?我们所追求的“优质教育”是否仅仅只关注狭隘的“质量”而忘记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复杂的,但教育的本质并不复杂,就是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因此,公民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同等重要。
不可否认,郑州教育面对的诸多现实困难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大班额的现象普遍存在,高考升学压力大,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也不高,等等。这种高度竞争型和资源短缺型的教育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家庭和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社会上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哈佛大学忽视了教育之于人的价值,同样,教育对“人”的发现和认识,在新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之初,教育被定位为“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教育又被定位为“生产力”。无论是把教育作为“上层建筑”,还是作为“生产力”,两者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把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工具来要求教育,泯灭了教育自身的特性。工具论立场下的教育,远离了“人”的发展与成长,关注的只是人的工具性一面,而非一个“真实的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人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理论界开始认识到,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还局限于“社会决定人”的观点,教育因此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按社会的要求规定人的发展方向,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应该承认,对教育的认识从“上层建筑”、“生产力”,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表明教育的轴心开始从“社会”向“人”转换,教育由工具性向本体性转换——人是教育的目的。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好好做一个人,尤其是在教其“心”,从“性情”涵养上做起。这,也是教育最基本的常识。诚然,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但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不同于家庭和社会——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让真、善、美在受教育者心中生发出来、扎根下去,学校存在的独特价值就在于打造一个经过选择的、过滤净化了的、理想的教育园地——在这里,教育者应尽力让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健康成长。
不管家庭和社会道德是如何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学校教育都应该始终坚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伟大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学校是一个经过简化、净化以及平衡环境和文化遗产而形成的一个‘雏形的社会’”。今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需要牢固地坚守这样一种信念,并持之以恒地把学生教育成有道德的高尚之人。我们相信,学校德育不断传递的正能量一定能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二、立德树人是当前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
一年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学校德育必须遵循这一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
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句话二十四个字”,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确立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
同时,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顶层设计。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方法,这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活力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人的灵魂的教育,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使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逐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行为上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遵循现代教育的规律,注重教育与治理相结合,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提升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做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