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与利他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3)

2025-10-01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随机选择在校大学生100名,年龄21.34±2.01(M±SD)岁,并将被试随机分配到自变量的三个水平中,其中利他组34人(男生17人,女生17人),利己组32人(男生17人,女生15人

  ),中性组34人(男生17人,女生17人),所有被试的视力或矫正正常,非色盲,均为右利手,无精神疾病或器质性引发的各种疾病,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结束后会给予被试小礼物。

  2.2?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三水平的组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组别(任务一中,仅利他词的为利他组,仅利己词的为利己组,?仅中性词的为中性组),因变量为任务二——经典Stroop任务的成绩(正确按键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2.3?实验材料

  2.3.1?词汇选择

  主试实验前通过文献和词典,首先选择生活中的有利他含义和利己含义的四字词各31个,中性含义词42个,再随机请30名心理学专业硕士生(不参与正式实验)对挑选出来的利他词、利己词、中性词的利他利己程度进行一维两极的7级评定(1代表完全利己,7代表完全利他,数字越小越利己,越大越利他)以及熟悉度进行5级评价(1代表完全不熟悉,5代表完全熟悉,数字越小越不熟悉,数字越大越熟悉)。最后根据这30名硕士生的评定,分别选择均值大于5.5的高分利他词15个,均值小于2.5的低分利己词15个,同时选择均值在3.5~4.5的中性词25个,三类词的熟悉度相近,利己词(利己程度:M=1.91,?SD=0.59,?熟悉度:?M=3.91,?SD=0.98),?利他词(利他程度:M=5.54,SD=0.52,熟悉度:M=4.04,SD=0.60),中性词(利他程度:M=3.83,SD=0.70,熟悉度:M=3.56,SD=0.95)。对利他词、?利己词、?中性词的利他程度进行F检验,F(2,27)=268.59,?p<0.001,利他词的利他程度显著高于中性词(p<0.001),?利己词的利他程度显著低于中性词(p<0.001)。对利他词、?利己词、?中性词的熟悉程度进行F检验,F(2,27)=2.47,p>0.05。

  2.3.2?经典Stroop任务材料?采用?E-Prime?2.0?编制Stroop任务实验程序。若色词匹配,如出现蓝色的“蓝”字,则被试按F键;若不匹配,如出现红色的“黄”字,则按J键。本材料共?240张白底图片,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各?60?张,四个字也各出现?60?次。颜色与字义匹配有?80?张图片,不匹配的有?160?张。刺激随机呈现在白色背景的显示屏中央,注视点“+”呈现时间为500ms,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1500ms,空屏间隔?700ms。被试超出呈现时间?1500ms?还未做出反应则记为错误,并自动进入下一个试次。反应总次数为?240?次,约?10?分钟。

  2.3.3?变式Stroop任务材料

  我们采用?EPrime?2.0?编制Stroop任务实验程序。经典Stroop实验材料是颜色字的字义与书写颜色之间的匹配或冲突;据此改编任务材料,用红、蓝、黄、绿不同颜色书写利他、利己、中性词,形成变式Stroop任务材料。

  2.4?实验程序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被试在电脑上进行实验。首先被试随机分配到三组,执行任务一即变式Stroop任务,对利他、利己、中性三水平组中的词颜色判别,随后完成任务二即经典Stroop色词任务,来检测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

  任务一:采用三种类型的词语(利他、利己、中性词语)取代经典Stroop任务材料中颜色词语,采用红绿蓝黄四种颜色书写,然后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对词语颜色进行反应,此任务的E-Prime程序中分为练习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任务一实验流程

  练习阶段:选取中性词语10个(不出现在正式阶段),随机呈现。要求被试对书写词语的颜色进行按键反应,该部分会反馈按键正确与否。键盘上的反应键与颜色的关系是:绿色—F键、红色—G键、蓝色—H键、黄色—J键,练习阶段共40?trials。

  正式阶段:被试练习后,按Q键开始正式实验。首先,在电脑屏幕的中央呈现一个“+”注视点600ms,之后屏幕上随机出现带有颜色的词汇利他组(利他词语)、中性组(中性词语)、利己组(利己词语),词汇呈现2000ms,空屏500ms后进入下个trial;要求被试对词汇颜色进行按键反应,共60个trials。

  任务二:紧接着三组被试均参加经典?Stroop色词任务以检测自控资源损耗。指导语如下:接下来屏幕上呈现有颜色的汉字,该汉字将逐个随机呈现,请判断字体颜色与字义是否一致,一致按F键,不一致按J键。图片呈现的速度较快,请尽快做出正确的反应,如在呈现的时间内未做出反应会被计为错误。如果您已经明白上述指导语请按空格键开始练习,熟悉这个过程后按Q键进入正式实验,如图2所示。

  图2?任务二实验流程

  2.5?统计处理

  筛除无效数据后(将被试规定时间内反应错误的数据剔除,未反应的视作错误反应,同时剔除三个标准差外的反应时数據),以组别为自变量,正确按键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结果分析

  3.1?任务一中三组被试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分析

  通过上表可知,三组被试在任务一中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而正确率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可知被试对利他词汇、利己词汇的反应正确率要显著高于中性词汇(ps<0.05),即为在反应时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正确率明显高于中性词汇,表明被试对利他词汇、?利己词汇存在注意偏向,?这与以往研究中被试对利他、?利己信息存在注意偏向的结论相一致(聂衍刚,?刘莉,?曾燕玲,?20_)。

  3.2?任务二中不同组别被试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分析

  通过上表可知,三组被试在任务二上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反应时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可知利他组按键反应时要显著慢于中性组(p<0.001),利己组的按键反应时要显著快于中性组(p<0.01)。总的来说,被试对利他信息注意偏向的抑制会影响到任务二上的反应,表现为需要更长时间做出按键反应,即任务一中对利他信息注意偏向的抑制需要自我控制资源参与,消耗了自控资源,产生了自我损耗效应,这进一步佐证和扩展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即需要意志力参与的活动会消耗自我资源(Baumeister,20_)。而对利己信息注意偏向是一种自动化的,几乎不需要意识参与对其进行抑制。可从任务二中表现看出,利己组被试按键反应时要显著快于中性组(p<0.01),表明任务二中利己组未消耗自控资源进而未表现出自我损耗效应。

  4?讨论

  4.1?利他、利己信息注意偏向与自控资源消耗

  个体对任务一中词汇进行颜色判断中,当对于利他信息、利己信息、中性信息反应时不存在差异时,利他组与利己组个体正确率均显著高于中性组,这表明个体对于利己、利他信息的确存在注意偏向,符合前人研究结论(聂衍刚,刘莉,曾燕玲,20_)。而在任务一中,实验要求个体对字体颜色进行反应,因而被试需要有意识控制对于利他或利己信息的注意偏向,这就需要消耗自控资源。而在任务二中,发现三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时,利他组反应时显著慢于中性组,表明对于利他信息注意偏向的抑制确实损耗了自控资源;正如自控双任务范式认为,前一个自控任务消耗自控资源会对之后自控任务产生自我损耗效应,这可以通过经典Stroop任务进行检测,若经典Stroop任务中实验组反应时慢于对照组,则说明检测到了自控资源的损耗,反之不然(董蕊,?张力为,???20_;?Baumeister,?Vohs,??20_;??Muraven,?Baumeister,?2000)。而本实验任务二中利己组反应时却显著快于中性组,利己组并没有表现出自控资源损耗。因而,本研究结果部分验证了假设1,即对于利他信息注意的控制会导致自控资源的损耗,而对于利己信息注意的控制不会损耗自控资源。对于利他组与利己组出现不同损耗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个体对于利他信息与利己信息的注意偏向成分并不一致,表现在注意偏向的时间进程上出现偏差。利他信息的注意偏向可能是注意解除困难,因为在抑制其注意偏向时会消耗较多自控资源;利己信息注意则是注意定向,一种自动化注意加工,因而对其加工的内容不需要明显抑制,也就几乎不消耗自控资源。个体对于利己信息的注意偏向进程呈现为注意定向,?正如前人研究结论所述注意定向通常不需要专注或意识的参与(Cisler?&?Koster,?20_)。?另外,前人研究结论中指出,个体对于利己信息具有先天倾向性,呈现自动化;而对于利他信息的关注则是后天习得社会规则后的顺应行为,这种行为与自身利益相冲突,因而在注意时需要更多的自控资源来克制利己倾向(董蕊,张力为,彭凯平,喻丰,柴方圆,20_)。

  4.2?双任务范式中的启示

  本研究双任务中,任务二采用经典Stroop色词任务,而任务一则采用其变式,二者属于同种类型任务。由任务二结果看出,用于检测自控资源损耗的敏感性任务工具——Stroop色词任务,检测出自控资源损耗,验证了研究假设2。有学者认为,双任务范式中应该使用不同类型的两个自控任务,一是排除熟悉和无聊等可能,二是表明不同类型控制任务共用同种自控资源(董蕊,张力为,20_)。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通常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学习等,一个注意力的集中控制后是另一个注意力的集中控制。张国礼与张力为的研究也证实双不相关自控任务不具有普适性,相关的控制任务才具有引发自我损耗的启动效应(张国礼,张力为,20_)。如果只是双不相关任务才引发自我损耗,那么其生态效度是不佳的(张国礼,?曹美,?仇悦,?20_)。前人在关于双任务范式研究中也指出该范式的本质是,但凡需要自控参与的任务皆会损耗自控资源,且即使双任务范式中前后两种任务是不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任务,?也会使自控资源发生损耗(Muraven?&?Baumeister,?2000)。所以,本文研究结果也为同种类型双自控任务可行性提供了实证依据。未来研究,应该采用更加具有生态效度的实验任务类型,如将熟悉性与之分离。

  4.3?自控资源损耗的缓解

  自控资源损耗往往会导致自控失败,而自控失败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影响,?例如酒精成瘾、药物滥用、成绩不良、饮食障碍等;还有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和打击,例如性疾病感染、意外怀孕、吸毒、赌博等(Baumeister?&?Tice,20_)。可见,如何减少自控资源损耗或补偿意义匪浅。而通常减少或补偿损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坚持锻炼身体等提高个体本身的自控素质;适当休息或是补充能量;提高自控资源的使用效率等(董蕊,张力为,彭凯平,喻丰,柴方圆,20_)。

  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对于利他信息的注意抑制会导致自控资源损耗,而对利己信息的注意抑制几乎不消耗自控资源。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利己信息的注意是自动化的,因此几乎不需要个体有意识进行抑制,而利他信息的注意需要个体的意识参与以及有意识抑制。

  基于此,可通过培养个体利他意识,使得利他意识逐步习惯化、自动化来减少自控资源损耗。

  例如通过仪式化行为等方式培养利他意识,也就是利用一些正式而可重复的意义行为或活动逐步增强个体的利他意识(冉雅璇,卫海英,李清,雷超,20_)。另外,鼓励个体积极关注利他信息,避免回避、抑制注意利他信息可以缓解或减少自控资源损耗,从而减少自我损耗后效应的发生(詹鋆,任俊,20_)。正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会遇到需要帮助的环境信息,而时下流行的处理方式是避而远之,这样有意识地回避利他信号,可能为之后的自控失败埋下了?“病因”。

  5?结论

  个体对于利他信息注意的抑制的确会损耗自控资源进而引发自我损耗效应,而对于利己信息注意的抑制并不会损耗自控资源;在研究自我控制的双任务范式中,使用同种类型的双自控任务依然有效。

  参考文献

  董蕊,?张力为(20_).?运动员的自我损耗:?干扰任务的实验方法探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5(6),?541-545.

  董蕊,?张力为,?彭凯平,?喻丰,?柴方圆?(20_).?自我损耗研究方法述评.?心理科学,36(4),?994-997.

  费定舟,?钱东海,?黄旭辰?(20_).?利他行为的自我控制过程模型:自我损耗下的道德情绪的正向作用.?心理学报,48(9),1175-1183.

  关元,?何嘉梅?(20_).?自我控制:内涵、理论及展望.?心理技术与应用,6(2),?118-128.

  高科,?李琼,?黄希庭?(20_).?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证据、质疑和展望.?心理学探新,32(2),?110-115.

  刘晓敏?(2000).?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心理学探新,20(3),?59-63.

  黎建斌?(20_).?自我控制資源与认知资源相互影响的机制:整合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1(2),?235-242.

  聂衍刚,?刘莉,?曾燕玲?(20_).?道德自我对利己和利他行为倾向的注意偏向.?心理与行为研究,?13(5),678-683.

  潘彦谷,?刘衍玲,?冉光明,?雷浩,?马建苓,?滕召军?(20_).?动物和人类的利他本性:共情的进化.?心理科学进展,21(7),?1229-1238.

利己与利他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大学生美学论文集合3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