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成了教育工作者长论不休的话题。语文学科作为基础课程,有着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无论是学识修为还是思想道德——都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在农村中学工作的语文教师,我深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一、 农村初中学生思想情感状况堪忧
首先,在长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思想意识尚未定型,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处于摇摆不定甚至是偏激的状态。而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多多,我们身边不乏“个人享受至上”、“读书无用”的论调,学生很容易受此影响。而农村与城市物质条件及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更是直接挑战农村学生的心理。从平常的观察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金钱观念浓厚,利己思想严重,谈到个人理想时多是“发达富贵”型而鲜有“默默奉献”型。
其次,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其中很多是丢下孩子的中年夫妇。他们常年在外,对孩子关心有限,零星的回家则是用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方式来弥补对孩子的缺失的“爱”,殊不知适得其反,这样更增强了部分孩子物质至上的观念。更有甚者,父母离异,将孩子扔给年老力衰的上一辈,不闻不问。在破碎的家庭中,处于懵懂之中的孩子成了受伤害最深的。他们敏感、脆弱,而又倔强、自尊。亲情的缺失使他们逐渐封闭自我,失去少年应有的奔放、热情、宽容、奋进,对周围一切漠不关心,情感变得冷漠。
这些或深受“利”的诱惑或深感“情”的缺失的学生,难道不更需要我们去疏导去教育吗?课后的关心帮助是应该的,而在课堂上予以正确的引导也是必需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依然陈旧
我们目前的一些语文教学,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方法的指导、能力的训练。一堂语文课,被“生字词掌握”、“内容分析”“知识测验”占得满满当当。教师为了赶进度、应考试,不断地将“教学参考”上的东西抛给学生。即使是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也仅限于文章本身,很少将文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内涵与学生个人体验及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感悟生活,品味人生。这样的语文教学,只是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没有体现出它的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学,从长远看,语文教学应承担着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的重任。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21世纪,这一责任的落实已是刻不容缓。
三、重视语文课堂上的思想情感教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呢? 我有如下一些浅陋体会,愿在此与大家共探讨。
(一)教师自身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的知识素养是基本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语文之美,要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教师的语言表达则至关重要。语文教材潜藏着经过艺术化处理的真挚、浓烈的爱国之情、爱人之情、爱物之情等,它们或悲壮、或豪迈、或超逸、或委婉-----而语文教师的美的语言里也毫无疑问包含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应在诵读和讲解中让这美的情感洋溢、流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冷冰冰的宣讲、冷冰冰的解读,而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被动的作着反应,那么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气毫无美感,学生也根本得不到思想情感上的感染、教育和启发。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过:“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的精力和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出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2、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要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和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二是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中要不停的发生转换。课堂上的教师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的思想情感教育不是生硬的训话,而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对话。这种“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会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而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心灵的沟通下,学生更容易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材内容要充分地利用。
1、深掘教材内涵,提升思想境界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是分主题编排的,一个单元一个主题。选入的文章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在与学生共同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课文,感悟课文,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如七年级下册有一组以“探险”为话题的课文,教学时,除了要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坚定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念,还应让学生明白,在危急时刻,更需要的是个人对生死的超越,更需要集体主义观念和舍我精神。其中一篇《登上地球之巅》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八年级上册有一组课文以“战争”为题,在学习过程中,应联系历史事件与现代世界形势加以拓展,让学生深切认识到战争的实质,领悟到和平美好,从而思考“让世界铸剑为犁”的深远意义。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加强班级管理、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