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学习兴趣摭谈
泰兴市扬子江高级中学 鲁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其根源在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兴趣从何而来?兴趣从学生成功的体验中来,从教师的激发中来。为此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通过合作学习,多角度欣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实践证明,小组式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为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加速语感的形成和优化。
二、仔细观察,激发好奇心,走向成功的“起跑点”。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产生兴趣,走向成功的“起跑点”各不相同。如果起点过低,影响教育教学的效率;如果起点过高,往往欲速不达,事与愿违。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学家王朝文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快乐教育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渲染气氛,创设声有色的视听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