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2)
2025-04-27
3.2信号系统 区间自动闭塞为集中控制四显示制式;采用ZPW一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采用计算机联锁;道岔转辙机采用电液转辙机;站内正线及侧线轨道电路采用ZPW一2000A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列车信号机增加LU显示;进站信号机的接近锁闭区段改为第二、第三接近2个区段。正线上出站及进路信号机的接近锁闭区段,在其外方信号机开放时,延长至其外方第二架信号机;控制台上增设一接近、二接近、三接近和一离去、二离去、三离去表示;反向进站信号机不设预告信号机,在反向进站外方设3块预告标,对反向进站信号机的接近区段小于1100m的车站,反向进站信号机的接近锁闭区段延长至二离去区段。
4站场及装卸车点
4.1站场改造 为配合重载列车开行,需对车站站场进行改造,到发线有效长延长到1700~2800m,到发线有效长范围内坡度不大于1.5‰。同时,对到发站按2条到发线夹1条机走线的模式修建不同数量的线束。到发线和机走线间设3组腰岔,腰岔与腰岔间有效长700m以上。
4.2扩大装卸车点能力 为满足大秦线运量增长的需要,增加单元1万t及2万t列车开行,开拓了大列装车点,扩大了卸车点能力。积极主动协调专用线产权单位及地方企业、港口,进行既有专用线的1万t、2万t改造及增加出口卸车能力。目前,投入的1万t列车装车点45个,2万t装车点8个,卸车点增加为8个,2万t列车开行基地为5个。
5工务设备
5.1铺设重轨和可动心道岔 由于大秦线重车线和空车线运量差距较大,为减少换轨次数,对于空重车正线均换铺75kg/mPD3钢轨跨区间无缝线路,并采取“双向信号显示,定期换线运行”的方案。 应用新技术:大秦线采用75kg/m钢轨、18号和12号可动心道岔以及75kg/m轨12号固定型辙叉5.3m间距交叉渡线。在到发线和正线衔接的用于接发列车的道岔,分别采用75kg/m钢轨、18号可动心道岔,以提高列车通过速度。
5.2提高线路整体质量 双线均采用Ⅲ型混凝土枕、弹条Ⅱ型扣件。Ⅲ型混凝土枕支撑面积大、配筋及混凝土强度大。换铺Ⅲ型混凝土枕及弹条Ⅱ型扣件,可以减少轨道弹性下沉,减少钢轨应力,从而减少道床的维修作业。完成了线路大中修、道床大修和桥梁大修等工作。同时,为了保证运输效率,完善了延长轨道大修周期的技术措施。对线路采用栅栏封闭,取消所有平交道口。
6供电系统
6.1提升接触网整体强度 为开行重载列车,正线接触线采用新型CTHA150型银铜合金线,承力索采用THJ150型镁铜合金线。悬挂方式采用直链型悬挂,水平拉杆改用平头腕臂,吊弦改用整体载流吊弦,适应重载列车运行要求,提升了接触网整体强度。
6.2确保供电需要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以既有大秦线现状为基础,从供电方案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荐采用增设AT所方案。该方案避免了大拆大改,利用最小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并且为运量的进一步增长预留了条件。国内首次提出了在AT供电方式下采用增压变压器提高网压的综合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本线区段的应急改造工程,为既有AT供电方式电气化铁路提高网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为确保供电设备运行可靠,对变配电所采用微机保护,变电所、分区所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同时,更换容量不足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增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调整了供电臂长度。
7安全保障措施
7.1长大列车的纵向冲动 纵向力是开行长大列车中的关键技术指标。重载列车编组长、列车制动管长,由于空气制动系统制动波速的限制,在常用制动或紧急制动时,列车前后制动力不一致,将产生巨大的车钩纵向力,极易发生严重的断钩、脱轨事故。作用在列车上各车辆的外作用力差异越大,造成的冲动也越大。车钩间隙是对列车纵向冲动影响较大的另一个因素。解决措施包括2个方面:一是提高车辆承受纵向力的能力,包括增加车体纵向强度,增加车钩纵向强度和缓冲器容量等。目前,在C80列车车组的中部车辆间已采用与l6,17型联锁式车钩可互换使用的牵引杆及配套的钩尾框。二是减少列车的纵向冲动,包括增加长大列车制动波速和增加列车制动作用的同步性。
论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