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探讨(3)

2025-04-30

站台长 20~30m 60~100m 100~200m 运行方式 多线混合运行 独立运行为主 各线独立运行 最小间隔 1min 2min 2min 平均速度 17~18km/h 25~30km/h 35~50km/h 车  型 四轴 四轴,六轴,八轴 四轴 轴  重 8t 10t 16t 编  组 1~2辆 2~4辆 8~10辆 列 车 长 20~20m 60~100m 100~200m 供电电压 DC600V DC750V DC750,1500V 授电方式 架空线 架空线 三轨,架空


 

2 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立体布局的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起步快、见效快、运量大、造价低的经济而实用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轻轨交通的特点,具体系统模式构思如下:
  (1)运量 运量是决定建设规模的基本要求.对综合轨道交通系统来说,运量是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
  参照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城市的特点,并控制一定的规模,确定本系统的适应运能为高峰小时单向断面流量1~3万人次.3万人/h的运能要求,意味着每列车最大载客量(定员)为1000人,行车最小间隔为2min的密度.
  (2)适用范围 根据客流预测实验,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达到3万人次,一般来说,适用于市区外围地区,如北京市的8个边缘区域之间及与市区联系的交通干线上.
  (3)线路型式 线路布设基本上是沿街道走行,根据城市街道条件,采用立体化布局.因此线路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根据城市条件,能走地面线为优,在重要路口和地段可以高架,在城市中心区必须采用地下方式.要尽量减少地下段,降低工程造价.
  地面线路要设置专用道和部分平交道口,以提高运行速度和保障运行安全.平交道口设置要与道路交通组织结合,尽量减少平交道口,即使要设,也要尽量与车站位置结合.平交道口要有信号防护,并与城市交通信号联网,以保证轻轨优先通过.
  高架线路的位置,必须与城市道路功能综合考虑,其结构型式和高度必须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既符合轻轨交通功能的要求,又与城市建筑总体规划相一致.
  (4)车辆 根据运量和线路型式,车辆必须满足如下要求:车型新颖、载客量大,具有防寒能力、性能灵活、维修方便.
  因车辆在城市中运行,对景观、噪声的影响比较敏感.从列车运行动态效果来考虑,车辆造型要新颖,要为城市增添美感,要有降低噪声措施.
  由于未来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很快,客运量大,车辆必须要考虑增加载客量,在不降低标准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立位,减少座位,以保证在高峰时间的最大载客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探讨(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坦克火力运用与信息战的关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