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2)
2025-04-29
(二)建立适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改革现有价格体系,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反映环境外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参与市场的经济行为人自发地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2.完善和进一步改进财税体制,形成财税对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出台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新税种减少并停止对资源和环境有严重负面影响的财政补贴,强化对节能减排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财政贴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调节相关利益方在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以鼓励环境保护的行为。
4.严格节能减排的微观管理机制,为中国的企业引进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生产标准,提高排污费标准,开展排污权交易。
(三)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建立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
1.鼓励地方、社区和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界参与公开听证,福利诉讼以及其它自愿性的活动。
2.国家应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机会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
3.改善公众对有关污染物排放及其造成后果方面的环境信息的获取,以便使他们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参与。
4.涉及环境保护和开发的重大项目申报应提前公告,为公众更好地参与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四)推动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
1.突破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瓶颈制约,把能源、环境、农业、信息和生物等领域的重大适宜技术开发放在优先地位,重点组织开发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2.加快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促进能源供给结构的多元化、逐步改变依赖石化燃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3.积极建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五)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管理
1.优先保证饮用水安全,重点改善公共卫生条件。
2.立足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提高废物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例如,开发并推广沼气池,在条件合适的地区推广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高度重视农村资源污染。探索低成本治理方式和技术。
4.研究和探索能够吸收和固定碳的农业耕作方式,以获得社会环境和全球化利益。
参考文献:
[1]解振华.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领导干部读本.环境科学出版社会,2005.
[2]齐建国,刘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节能环保目标与政策分析.载于陈佳贵等主编.2007中国经济蓝皮书(春季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3]十七大报告.“十一五规划”.
略论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