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蕴对比(5)

2025-04-29


 
四、英汉委婉语的发展趋同性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媒体传播的高度现代化使整个地球都在变小,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在经过碰撞后又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委婉语在英汉语中通用的现象也逐渐增加。”[15](P79)英语中地位低微、受人歧视的职业通过人为地拔高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将餐厅中的“waiter”或“waitress”(服务员)称为“dining-room attendants”(餐厅管理员),“janitor”(看门人)成了“security officer”(安全官员)。受英美职业委婉语影响,汉语中也逐渐兴起对职业的美化婉称,如:称“跑堂的”为“服务员”、看门人称为“保安”。汉语中历来尊老、敬老,但随着中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现在汉民族也有忌问年龄的倾向。从委婉语的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上,我们也可看出人类文化的共性及中西方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一面。
 
五、结束语
本文从委婉语的产生根源及使用领域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语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委婉语这种语言背后所依托着的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委婉语是与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因素密不可分的。了解委婉语的产生、使用和发展,有利于加深对中西语言与文化的认识,助于减少交际中的障碍,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吕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P228
[2]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第四版增补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P491
[3] 卢炳群.英汉辞格比较与唐诗英译散文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P69
[4] 同[1]:P229
[5] 同[1]:P229
[6] 刘玉玲.英汉委婉语的历史轨迹与发展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报,1999(28):P122
[7] 姚剑鹏.委婉语的文化探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3(4):P45
[8] 同[7]:P46
[9] 同[7]:P46
[10]肖乐.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P99
[11]谢军.英汉委婉语对比初探[J].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24):P80
[12]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P172
[13]王莉.迂回宛转 曲径通幽——英汉社会生活委婉语的文化内涵[J].湘潭师范学报,
2003(25):P109
[14]同[13]:P110
[15]于辉.英汉委婉语差异的文化意蕴对比[J].东疆学刊,2002(19):P79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蕴对比(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