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民主是善的竞争机制(4)
2025-04-27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封建主义的残余,此乃朝野共识。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我们喊了三十余年,结果怎么样?请听一首民谣:“毛泽东 坐北京,一声号令谁不听?现如今,政令不出中南海,中央的权威没影踪。要问这是为什么?中央没有了毛泽东,在基层,遍地开花小小毛泽东……”毛泽东的时代,只有一个“王国”,一个“皇帝”。现如今则有千千万万个独立王国,千千万万个土皇帝,——全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单位,虽然不能说每个单位的一把手都是土皇帝,但是土皇帝的概率相当高。而且很多上下级关系变成了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关系,这就更加重了独立王国的问题。就是说封建主义的残余不但没有肃清,反而更加严重了。什么原因?因为没有触及到封建主义的总根源——“内定选举”。
最后谈一谈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问题,就是说第一步应该怎么走?首先要学习西方的程序民主吗?我以为首先应该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挖掘我们自己的好东西。继承发扬党的优秀的民主传统,捡回丢失的民主大旗。彻底废除“内定选举”,将根据地的“豆选”和建国初期民主选举的成功的经验继承下来,——当然我们不能停留在那时的水平,而是要将那种趋势性发扬下去,既要继承又要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程序民主。它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避免移植外域经验可能带来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万事开头难,选择带有中国特色的程序民主作为突破口相对容易。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选举社会及其终结》5页 何怀宏 著 三联书店1998、12
4、《公民选举权六十年》 作者 魏兴荣 炎黄春秋杂志2009年第6期
5、《列宁全集》,第 23 卷,第 279 页。
6、《把民主简化为“程序民主”是对民主的异化》——从“内容”和“结果”出发,探索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基本思路 作者:张维为,陈叶军 人民网 2009-7-11
程序民主是善的竞争机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