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进行基础施工,降低地下水位,为基础结构施工提供一个干燥的作业环境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管井降水技术在某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坑;管井;降水
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某工程基坑开挖土质主要为粘性土,开挖边坡为1:3,根据施工现场以上实际情况,开挖边坡不进行支护。基坑的降排水为基坑开挖关键,开挖前,应降低地下水位,使其低于开挖面0.5m,严禁扰动天然地基,基坑底部预留30cm厚度保护层。基坑降水主要采用明沟排水及管井降水。
工程地质分为上中下三层:上部以人工堆积填土为主,中部为砖红色网纹状粘土,下部基岩以砂砾岩为主。
2材料及设备投入计划
井管:采用砼井管,井管内径φ300mm,管壁厚度50mm,其下部为1.0m的沉淀管,上部为无砂砼滤管。
水泵:明沟排水使用2台22kW泥浆泵,每口深井内配置1台150QJ20-26/4型深井泵,每台水泵配置一个控制开关。
3基坑降水施工思路
3.1总体施工方法
开挖边坡为1:3,这一阶段土料含水量适中,基坑直接进行开挖。在第二阶段52.0m高程以下土方开挖时采用明沟排水及管井排水;第二阶段从52.0m高程以下土方开挖前在52.0m高程开始打深井,在截渗墙施工结束七天后开始管井降水,以降低土体潜水,提高地下水位以下土方开挖效率,同时为提高降水效果,采用排水沟的方式辅助降水;第三阶段是在基坑开挖结束后利用管井井点作为集水井,采用明沟和管井同时降低地下水,确保结构施工在旱地进行。
3.2明沟排水布置
基坑为矩形,长50.6m,宽21m,随着基坑的开挖,当基坑深度接近52.0m时,沿基坑四周(基础轮廓线以外,基坑边缘坡脚0.3m内)设置排水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一直径为0.8m的集水井,沟底宽0.3m,沟底比基坑低0.4m,集水井底比排水沟低0.8m。随着基坑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之分级设置与加深,直到坑底达到设计标高为止。基坑开挖至预定深度后,再对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修整完善,沟壁不稳时须利用砖石干砌或用透水的砂袋进行支护。
3.3管井降水布置
抽降管井沿基坑周围距基坑外缘1.5m布置,在基坑左右侧各布置一排管井,每侧布置3口井,管井布置数量根据降水的效果增加或减少。井中心距离建筑物边线1.5m,井间距为7m,井口直径为600mm,井管分节安装,随基坑开挖逐节拆除至开挖面以上30cm,结构施工期间井内常水位高程控制在48.0m以下,以保证土体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0.5m。
3.4深井施工方法
3.4.1 施工程序
井位放样→做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管壁与孔壁间的过滤层→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降水井正常工作
3.4.2 成孔
采用XY-600型钻探设备钻探成孔。孔径按设计要求选用直径600mm三叶或四锥形钻头,一次成孔。配套水泵为BWT450/12泥浆泵,最大工作压力不低于1.2MPa,输浆量不低于5L/S,可钻性控制在2.5~4m/h,在粘土层可自造浆,进入砂性土层采用泥浆池合格泥浆。严格控制泥浆比重1.1至1.2,泥浆粘度18~20秒,含砂量小于5.0%,一般自钻孔流出的比重在1.2~1.3,经高位池沉淀滤后入低位池,经检测合格方可泵送到钻孔循环。
3.4.3 深井系统设备
井管:采用砼井管,井管内径φ300mm,管壁厚度50mm,其下部为1.0m的沉淀管,上部为无砂砼滤管。
水泵:每口深井内配置1台150QJ20-26/4型深井泵,每台水泵配置一个控制开关。
3.4.4 吊放井管、滤料回填及粘土止水
为保持钻孔与井管同心,井外壁绑扎导向木块,钻架不移动,用原钻架吊装混凝土管,在复量孔底高程无误后,填写记录。底端先配置一节混凝土盲管,用硬木托盘用钢丝绳揽吊,徐徐下落孔内,直至预定深度。盲管上接滤管,对好企口,外壁包一层80目尼龙滤布,两管接头200mm,用无纺布包扎,其外再用3~4根毛竹片竖向固定,用10#镀锌铁丝箍紧,管外回填中粗砂。
管井降水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2025-04-30
管井降水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