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何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探究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其中教学方法就是一个重点环节。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 " 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法中也应该有讲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要讲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做法
首先,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推举小组代表以言。
其次,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 ,往往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是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参与合作学习,收到相互启发之功效。
此外,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不能袖手旁观,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难点,还要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从而为灵活安排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二、激发学习欲望 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调整,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 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掌握教法 凸显有效
2025-04-30
掌握教法 凸显有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