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载体(2)
2025-04-30
长期以往,使孩子享受了太多的爱和给予,依赖心理、寄生思想较重,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社会的关爱之情,这种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的不健全,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第二,以感恩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给学生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不断地侵蚀学生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缺乏感恩意识,使之堕落成“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怜惜,对己不严格”的情感冷漠一族。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内心等基本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第三,以感恩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运用“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感恩格言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更好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腐蚀,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运用感恩教育载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认识层面。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一个人没有知识,也就是不懂得善的概念是什么,他就不可能为善,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是运用感恩教育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感恩内涵的认识。只有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才能做到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不是只要别人提供任何性质的帮助都要感激。别人提供对自身和社会发展有益的帮助,我们才能接受别人的帮助,并对其帮助表示感激;对于别人提供对自身和社会发展有害的帮助,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对其进行惩罚。
其次,要提高学生对感恩形式的认识。感恩既要明确其内涵,有感恩的心,更要使未成年人明白感恩的形式。对于别人的帮助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表达感激之情,这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的思想只有通过适当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如一个电话、一封邮件等都可以表达感激之情,而不一定非要用物质回报才是感恩。只有内容没有形式,感恩之情是无法表达。
最后,要提高学生对感恩重要意义的认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他人,因此,感恩是大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发展自己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情感层面。在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对感恩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只有对感恩内涵的认识,没有对感恩的一种愉悦之情,学生难以自觉地去践行感恩的行动。所以情感层面是连接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中介,也是践行感恩行动的催化剂。
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载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