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2)
2025-04-27
因为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几年前还普遍流行“DOS+WPS”,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而且版本在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因此,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却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地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学校的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