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文化状况总体是好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决反“四风”、转作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从全党的主体和主流来看,党内政治文化是进步、健康和先进的,但是受外部环境和党内某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在某一局部、某些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党内政治文化中还受到一些庸俗腐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习近平所指出的“七个有之”“十个主义”等问题。结合基层实际来看,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特权意识。某些党员干部以为当官就该享受特殊待遇,在资源配置中捞到好处、攫取各种私利,甚至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错误思想,搞“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二是官僚习气。有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有的干部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有的干部当“三拍干部”,官气十足、独断专行。在反“四风”的大势下,表面上有所收敛,但骨子里官气重、官僚味浓。三是家长心态。某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喜欢搞家长制、一言堂,想问题刚愎自用,做决策独断专行,办事情一个人说了算。当了“一把手”就想“一把抓”,不容许别人插足。别人提意见,就认为这是挑战自己的权威;指导工作,没摸清情况就指手画脚。四是圈子文化。
有的领导干部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搞山头主义、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排斥异己,习惯拜码头、找靠山,搞人身依附,把对组织的感恩变成对个人的感恩,把党的干部变成某个人的“家臣”。面对上级摆不正心态,喜欢阿谀奉承、逢迎拍马、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奴颜婢膝。五是好人主义。有的领导干部搞官场术,当“不倒翁”,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一味充当好人,信奉你好我好大家好,工作中只栽花、不插刺,决不得罪人,拿制度、原则、规矩作交易。六是“两面人”现象。有的领导干部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公开场合要党员和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成为口是心非的“两面人”。七是潜规则思维。有的地方和部门明规则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有的人把规则当手电筒,照别人不照自己;把制度当画墙上挂,不敬畏制度、不遵守制度,信奉只有潜规则才能行得通,总想找关系、走后门。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的,有搞行贿受贿、权钱色交易的,有各管一摊、互不干涉的,有官官相护、包庇纵容的,消解了党内规则规矩、制度纪律,扭曲了党内政治生态[4]。
三、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做到“四个坚持”
当前,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 必须正确看待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着力从文化正本、制度清流、价值引领、实践养成四个层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新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化之以文”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新实践中,习近平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在5000 多年历史发展中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为我们党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启示,是党内政治文化最丰富的精神宝库。
要坚持以革命文化为“源”。孕育和成长于战争岁月中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发展的深厚土壤,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文化是最可宝贵的精神优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淀下来的诸如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是我们党永不变色的红色基因,也是党内政治文化须臾不可或缺的精气神。习近平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革命文化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长期加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