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为了保障课外实验活动改革的进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7]。为此,我们将课外实验活动的管理纳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统筹进行,中心下设下设形态学、机能学、分子医学、病原生物学四个实验室,对应四种类型的课外实验活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实行专人对口管理,实现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共享,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项目立项、实施、结题、评审和奖励等环节规范管理各类课外实验项目,为课外实验活动的良好运行提供了较好保障。
(三)加大经费投入
经费是保障课外实验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8]。我们采取多渠道、多层面筹措资金。一是从学校层面,积极争取实验室主管部门和学生主管部门投入,尽管这类投入经费有限,但比较稳定,较为保障,是经费的主要来源;二是社会公益资助,资金来自于热心医学教育和研究的企业家和社会团体,扶持力度较大,但并不持续,时有时无;三是由教师提供经费,往往是一种定向的经费资助,实验活动内容跟随着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以上三类经费较好地保障了基础医学课外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创新运行模式
课外实验活动项目类型多,资金来源广,要求评价又不一致,难以规范高效运行。为此,我们设置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化运行模式,以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为平台,设置实验教学网站,将课外实验活动项目作为网上重要内容,集中放置与此相关的各类实验信息,以利查询和交流,同时,以学生专业系为单位,设置课外实验兴趣微信群,指定学生(群主)负责,并将有关教师和管理者加入其中,及时发布有关消息,提高效率,增加交流,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高效快捷的运行模式。
三、基础医学课外实验活动改革的效果
(一)学生参与情况
学生对基础医学课外实验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开始时许多学生有为难情绪或没有认为意义,参与并不积极。但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参与效果逐渐显现,不仅提高了科研的实践能力,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部分学生还获得了相应的省市级奖励,对寻找工作和考研深造都有了一定帮助,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影响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学生的报名参与比例已由原来的10~15%增加到了25~30%,甚至出现了一个项目多人竞争的良好局面,参与度明显提高。
(二)师生调查评价情况
我们对近二年来实验活动项目改革的实施效果做了调查和分析,详见下表。从整体情况看,师生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获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四、基础医学课外实验活动实施过程中需注重的问题
(一)强化师生共识
搞好基础医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关键还是认识问题。在部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当中,总是认为课外实验是正常学习和教学之外的事情,可做可不做,可多做可少做,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是被动服从,这必然会影响到课外实验项目的实施及效果。所以,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的高度认识课外实验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师与管理实施部门要达成共识,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强化项目管理以及表彰奖励,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课外实验活动氛围。
(二)注重项目导向
作为地方院校,课外实验活动项目应坚持实验性原则,紧紧围绕地方医药卫生事业的需求。而目前的做法主要是由学生随意选择项目,项目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延续性都有待提高。我们正在编制学生课外实验活动项目指导手册,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临床岗位的技能需求和实际应用领域设置项目,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长期坚持进行,促进形成学校的课外实验活动特色。
(三)规范申报材料
我们在书写的实验活动项目申报材料中发现,部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尽弱,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项目意图,方向模糊、层次不清、用语不规范、重点不突出及材料不全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申报立项的比例。因此,加强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规范书面用语,开展申报材料的书写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四)合理安排时间
医学教育不管是四年制还是五年制都常常是二段式,第一阶段以基础教学为主,主要在校内课堂进行,其中实验所占有较大比例。第二阶段以专业(临床)教学为主,主要是见习或实习,需依托医院、药企等校外基地进行,课外时间难以保障。所以,基础医学课外的实验活动应安排在第一阶段,即学生开始接触医学基础课程之后的二、三年级进行。
综上所述,开展基础医学课外实验活动对培养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改革现行的课外实验活动模式,形成新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课外实验活动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张晓林
參考文献:
[1]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1):54-56.
[2]杨牧磊.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8,7 (7):81-84.
[3]郭奕晶.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4:48-52.
[4]李赋情.发挥课外活动的促进作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经济师,2009,7:92-93.
[5]沈慧.我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4:136-137
[6]梁楠,李鑫,羊惠君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08,37(16):2104-2105.
[7]臧伟进,王渊.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37-38.
[8]林周孟,李建勇,梁玲波等.有效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初步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