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

2025-04-30


  落实和加强导师责任制。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2],而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的落实与否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强化导师负责制,导师不能只用人不育人。建立导师问责制度,对不认真负责、学风不正的导师停止其招生资格直至追究责任。坚持执行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分别不超过3名的规定。未毕业博士生累计超过一定数量的导师,暂停招生。此外,以导师责任制为核心还能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4]。


  打造精品活动“我和导师在一起”。优化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4]。为了加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丰富研究生的业余生活,举办“我和导师在一起”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及实验室,为研究生与导师搭建了一个沟通理解的平台。


  2.4重视研究生心理引导和教育


  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普及活动。对刚入学的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基础医学对生命认识的先天优势,开展“认知生命,健康心理”系列活动,参观人体形态馆,专家讲座等。


  建立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朋辈心理互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马歇尔夫(Mamarchev)将朋辈心理咨询(peercounseling)的定义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研究生朋辈互助是朋辈心理咨询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易于开展,易于接受,实践效果好。建立研究生“朋辈互助队”,并形成工作机制:学院设立朋辈心理互助队长一名,从各个系室选拔数名朋辈心理互助队员。互助队员负责发现问题,能解决者给予解决,不能解决者及时上报到互助队长,互助队长再与主管老师取得联系,派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帮助。互助队员采用动态选拔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相结合;队员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偶遇突发事件,及时汇报。


  2.5更新观念,多方参与,共促就业


  更新就业观念,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难的根本成因之一在于研究生就业工作机制滞后和学生自我规划意识淡薄两大根本问题。应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积极转变,并从价值观念、行动指南、方法应用等多个方面给予具体帮助,从而为解决当前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径[5]。


  学校、学院、导师、家长及个体共同参与。学校和学院一方面不断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协助做好研究生职业规划;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平台,增加就业机会。鼓励导师、家长及个体利用可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


  2.6搭建信息平台,分级管理,加强人文关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研究生管理中搭建完善信息平台,有利于日常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各系室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和便利,建立了QQ群、短信、飞信以及电子邮箱等平台,基本实现了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及实时互动。并且这些平台具有开放性、超时空性、平等性及相对隐秘性[6]。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7],全球医学教育也都处在不断的变革当中[8,9,10],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置身事外。总之,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相对于其他类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有其共性,更有其特殊性。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有赖于完美的顶层设计,多方的参与,以及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校院两级领导的重视;直接参与管理人员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及热情周到的服务;导师尽心尽责,德智教育并重;最后,作为主体的研究生应不断加强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文修养,夯实专业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必将走出一片新天地,推动整个医学的发展。


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础医学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