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动物
SPF级近交系BALB/c小鼠,雄性,8~10周龄,体质量(20±2)g,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60015。
2 实验方法
2.1 连翘水提取物的制备
取连翘原药材(生药)300 g,加12倍蒸馏水3 600 mL煎煮1.5 h,滤过,再加入蒸馏水3 600 mL煎煮1.5 h,连续3次,合并煎煮液,减压浓缩,定容为1 g生药/mL,冰箱保存。此为连翘水提取物原液。实验时取上清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后,用完全RPMI1640培养液稀释,使细胞培养时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8,4,2,1,0.5,0.25 mg/mL(相当生药量)。
2.2 连翘水提取物各化学部位的制备
取连翘水提取物原液200 mL,依次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进行萃取,剩余部位用φ=80%乙醇醇沉。分别得到石油醚部位FSⅠ、乙醚部位FSⅡ、乙酸乙酯部位FSⅢ、乙醇溶解部位FSⅣa和乙醇沉淀部位FSⅣb。实验时用完全RPMI1640培养基稀释(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使得在细胞培养时,终质量浓度分别为8,4,2,1,0.5,0.25 mg/mL(相当生药量)。
2.3 实验分组
体外对小鼠S180肿瘤细胞增殖影响: 对照组(不加药组)、5FU组、连翘水提取物组(FSTE)、石油醚部位组(FSⅠ)、乙醚部位组(FSⅡ)、乙酸乙酯组(FSⅢ)乙醇溶解部位组(FSⅣa)、乙醇沉淀部位组(FSⅣb)。
体外对免疫细胞(小鼠脾细胞)增殖影响: 对照组(不加药组)、5FU组、连翘水提取物组(FSTE)、乙醇溶解部位组(FSⅣa)。
2.4 体外细胞增殖实验(MTT比色法)
2.4.1 小鼠S180细胞体外增殖实验 取冻存的S180细胞,经复苏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调整上述细胞浓度为4.0×104个细胞/ mL,分别接种于96 孔板中100 μL,接种时用磁力搅拌器边搅拌边加样,培养24 h 后,分别加入上述6 种不同浓度的连翘水提取物各100 μL;空白对照孔仅含完全培养基,不含肿瘤细胞;实验对照孔仅含肿瘤细胞,不含任何药物;另设5FU对照孔(终质量浓度25 μg/mL)。每个浓度组及各对照组均设6个复孔。将培养板置于37 ℃、含5%CO2 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检测。培养结束前4 h每孔加入MTT(5 mg/ mL)20 μL,继续培养4 h,将细胞转移置EP管中,离心弃上清液后,每管加入二甲基亚砜200 μL,溶解紫色化合物,溶解液再转移置相应的96孔板孔中,微型振荡器振荡10 min,充分溶解,用全自动酶标仪于57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按如下公式计算细胞抑制百分率。
抑制率(%)=[1-(实验组A值-空白组A值)(实验对照组A值-空白组A值)]×100%
连翘水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FSⅠ)、乙醚部位(FSⅡ)、乙酸乙酯(FSⅢ)、乙醇溶解部位(FSⅣa)和乙醇沉淀部位(FSⅣb)的肿瘤抑制实验与水提取物相同。
2.4.2 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实验 根据小鼠S180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结果,选取连翘水提取物、乙醇溶解部位(FSⅣa)进行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实验。
取小鼠1只,拉颈椎处死,无菌取出脾脏放入盛有小量RPMI1640完全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用2块玻片挟持捻碎,移入离心管中,经200目尼龙布滤过,滤液离心(1 500 r/min)收集细胞,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洗3遍,计数,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配成8×106个细胞/mL脾细胞悬液,并在已经加好待试药物以及空白对照、实验对照和5FU对照的每孔(96孔板)中加入100 μL,使每孔总液量为200 μL,置于37 ℃、含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检测,其余方法与上述小鼠S180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