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为:矩阵A-B的特征矩阵为[0.3472 0.4118 0.1806 0.0604]T,CI=-0.0042,CR=-0.0046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1-C的特征矩阵为[0.4722 0.1889 0.0236 0.3153]T,CI=5.6226e-004,CR=6.2474e-004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2-C的特征矩阵[0.0067 0.1569 0.6278 0.2086]T,CI=-0.0076,CR=-0.0085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3-C的特征矩阵为[0.0794 0.1608 0.4585 0.3013]T,CI=-0.0070,CR=-0.0078通过一致性检验;矩阵B4-C的特征矩阵为[0.1502 0.1605 0.1502 0.5392]T,CI=0.0033,CR=0.0037通过一致性检验。
最后,根据所得的各层次的特征矩阵可得表1:
方案C1的重要度为0.3472×0.4722+0.4118×0.0067+0.1806×0.0794+0.0604×0.1502=0.19,其他方案也可依次得出。由数据可知,方案C1乘公交车、C2乘坐城际客车的重要度比较接近分别为0.19和0.17,方案C3打车的重要度最高为0.36,C4乘校车的重要度其次为0.28。此外,根据实际调查,该校师生由学校前往南京市中心占84%,所以本文主要讨论从学校到南京市中心这一出行路线。而出行的方式主要为上述四种出行方式到中转站,再到南京市中心,但是所到达的中转站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前期调查的数据可知:方案C1乘公交车到河定桥地铁站占全程的61.4%,方案C2乘坐城际客车到中华门地铁站占全程的92.2%,方案C3打车到百家湖地铁站占全程的57.1%,方案C4乘校车到南航将军路校区占全程的74.9%,而乘坐地铁的重要度为0.5。本文认为各方式的重要度与行驶距离为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计算得:方案C1为0.614×0.19+(1-0.614)×0.5=0.31,同样地方案C2为0.20,方案C3为0.42,方案C4为0.36。最终,四种方案的优劣排序为C3、C4、C1、C2,最佳的出行方案为C3打车到百家湖地铁站然后乘地铁到南京市中心。
2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各功能区划分的转变,高校分校区选址偏远郊区已成为事实,而由此带来的师生出行问题难以避免。本文正是基于此,实际调查南京某高校的出行情况。通过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四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到最佳的出行方案为打车到百家湖地铁站然后乘地铁到南京市中心,其次是乘坐校车到本部然后转地铁到南京市中心。本文所得的结论可供学生出行时参考,以此来方便优化学生出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付加锋.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J].城市,2002(01).
[2]郑常龙,等.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36).
[3]徐俊,刘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实际应用[J].情报探索,2008(12).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