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时间较短,教师教学任务较重,科研时间不足,尤其是新增专业高水平教师培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化工专业作为传统高校的基础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入,因此,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化工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其就业前景良好,较多的化工专业毕业生选择去企业锻炼,高校的化工教师往往没有一线实践经验,教学基于理论和实验室实验阶段,因此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升[2]。
2.3毕业设计质量滑坡
自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至今,教师的增长速度远远达不到学生增长的规模,加之地方性院校升本,导致师生比严重不足。一位化工指导教师指导六位及以上的学生做本科毕业设计是常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在走一条探索“应用型、地方性”的发展之路,化工专业作为传统学府的老牌专业,在新型的教育类型里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加之毕业设计经费不足、教师人数不足、学生不够重视等多重原因,集中加剧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
3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工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本科毕业设计涉及到指导教师、学生、毕业设计考核的相关主管单位,从文献综述、选题、设计、实验、综合理论和实验数据等到毕业设计的形成,环节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化工专业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3.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时间会和学生未来规划相冲突。因此,可以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多方调研兄弟院校和考察用人单位对化工专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做好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地位之后,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跨越整个大学期间,将毕业设计的环节细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中。
在第一、二学期可以安排文献阅读相应的指导性讲座,定位为专业导论,让新入大学的化工专业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理解所学理论体系,并学会阅读文献。在第三、四学期安排独立设计性实验操作,让学生提前掌握实验设计要领,通过实操,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第五、六学期就可以进入论文选题工作。
这样整个大学四年,学生在学习理论和实验的同时,较全面的知悉毕业论文环节。
3.2化工师资队伍培养
作为新型的地方性高校,学生是根本,教师是高校的根,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保证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3]。
化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培养,是人事部门和二级学院共同思考的问题。目前从我校的试点来看,效果是良好的。首先,可以通过企业高级技术人才进入课堂,提升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一种认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对教师而言,是一种视野的拓宽,通过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师生对化工专业的全新认识。其次,可以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做到化工专业的教师都实现企业实际层面的技术锻炼,同时开展技术交流会,共享实践经历,建立化工教师发展之家,定期开展相应的实践共享会。最后,教师可以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用高薪留人才,用事业吸引人才的加盟。
3.3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第一,通过人才的外部引入,通过专职教师业务水平的内部提升,缓解师资严重紧缺的难题,优化师生比突出问题,设置化工专业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论文人数上限,引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分类指导,加强环节监控,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问题。
第二,改革毕业设计的统一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类的省级大赛、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入围和获奖的同学将比赛凝练成毕业设计;鼓励大学生创业,对创业小有成绩的学生可将创业的方案和组织开展专业创业实践的经历以创业报告的方式替代毕业设计,同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真题真做,在实践中出真知。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将大大激发学生们的热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4结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高校的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毕业设计的质量尤为重要,影响新建本科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通过以化工专业为例分析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化工专业作为一个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研究其毕业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未来工科专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铺垫作用。综上所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新形势的理论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不仅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地方性本科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具备现实意义和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