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旧标准对比
截至目前,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考试已顺利完成了新旧标准的过渡。旧标准下的项目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器件的单次成本也较低,新旧标准下的考核点也较类似,因此旧的标准对于相关培训部门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1、表2将新旧标准下的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对比。
四、新标准下的本土化实践
在新的考试标准下,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考试对考生能力有了更为全面的检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性的评估,机械和电气的保护措施的测试子系统分析和功能测试,运行参数设定和测量及功能性的创建系统的交付和说明,制作履行订单的文档(包含测试报告),即技术文档;
(2)工作任务分析,从文档中获取信息,技术和组织的接头定义,要求从技术、企业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和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3)考试是具有职业特点和结合实践的考试,根据培训目的的要求,适用于未来实践中职业判断力的考试;
(4)体现节约意识,考试尽可能使用来自以前的考试的材料;
(5)注意系统关于质量和安全性的统一规格和特殊规格。系统交接和投入使用,需要给予专业的解决方案,(包括英语的使用说明),编写验收单。
通过一轮新标准下的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实践,我们得到如下经验:
(1)考试更加侧重于电气控制方面;
(2)注重于考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方面能力的锻炼;
(3)关注考生计划表达能力的锻炼;
(4)关注设备的成本节约及有效利用;
(5)更全面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测评。
虽然我们实施了新标准下的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是真正将德国“双元制”机电一体化工进行本土化融合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