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甘露醇的合理使用

2025-04-27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甘露醇的使用误区。方法  对2007~2009年我中心记录在册有关院前急救使用甘露醇的病历42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急救甘露醇使用误区分为常规使用、用量过大、过速、未兼顾其它合并症等四个方面。结论  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甘露醇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在院前急救中,迅速、准确的急救措施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为临床进一步诊治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早日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使用甘露醇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提高我急救中心的院前救治效果,减少和杜绝差错,现就甘露醇使用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一、院前急救中甘露醇使用的常见误区
         常见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凡考虑为颅内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就常规使用20%甘露醇静滴;(2)甘露醇的使用量过大;(3)甘露醇静滴过慢;(4)未能同时兼顾心衰、肾衰、严重脱水等合并症。、
         二、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急救工作中发现,只要怀疑患者是脑溢血或脑梗死,不少现场急救医生会立即常规应用20%甘露醇静滴,但在甘露醇说明书中明确禁忌症包括“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颅内手术时除外)”[1]。在临床上,对于少量脑溢血和脑梗塞的鉴别,在症状和体征方面有时难于区分,临床上主要依靠头颅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加以区别。在未明确之前,使用甘露醇是有欠推敲的,除非患者出现明显的颅高压、脑疝的表现。脑溢血者的水肿高峰期一般出现在发病后24~48小时,持续5~7天[2]。使用甘露醇后血肿之外的脑组织脱水,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进一步扩张或加重出血。有学者建议,脑出血患者首次CT检查确诊后,治疗主要是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待病情及血肿大小均稳定后,再使用甘露醇,以帮助减轻脑组织水肿,对防止早期血肿扩张更有利[3]。自发性脑出血后6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37.8%)显著高于6小时以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7.8%)[4]。另有学者研究也显示自发性脑出血6小时内开始应用甘露醇者,血肿增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6天后使用甘露醇者,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明显加重[5]。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伤后10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组,有84.2%的患者颅内血肿量增大;而伤后10小时后开始使用甘露醇组,血肿增大者比率仅占30.4%[6]。本药最好在监测颅内压的情况下使用,既防脑疝又防颅压过低。
         根据甘露醇说明书,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时用量为“0.25~2g /kg”。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 g/kg”。常规量(250ml)甘露醇易引发血肿扩大;不使用甘露醇虽不会引起血肿扩大,但对头痛等颅高压症状改善不明显;而半常规量(125ml)既能有效缓解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又不引发血肿扩大,是安全有效的甘露醇使用剂量[7]。故在临床实践中大多主张小剂量、短间隔使用及与速尿等交替使用,或改用甘油果糖等药物。同时大剂量甘露醇的应用往往导致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大大升高[8]。甘露醇作为一种高渗脱水剂,如用量过大可造成高渗性昏迷,文献报道高渗性昏迷病死率可高达40%~70%[9],绝不能忽视。

院前急救中甘露醇的合理使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