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鹏 宋佰玉 王丽娟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夹瘀证的疗效。方法 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用自拟中药汤剂并用中药汤剂灌肠,连用8周。结果 中医证候积分P<0.01提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3.1%,对照组有效率为82.7%,P>0.01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方案在改善中医症候上有明显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非特异性炎症,局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但20—40岁最多见。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笔者使用健脾祛瘀法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本病例,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颁布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四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19岁。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并进行均衡性检查。
1.3给药方法 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0毫克/片),用法:750毫克/次,口服,每日3次。以地塞米松10mg,盐水100ml日二次保留灌肠。连用8周。治疗组:自拟中药汤剂(黄芪30g、党参30g、甘草15g、诃子10g、白芨10g、茯苓15g、白术10g、薏苡仁15g、佩兰10g)(由四平市中医医院中药房统一提供),用法:200ml/包,口服,2包/日,中药汤剂(三七6g、金钱草15g、虎杖15g、地榆15g、补骨脂10g、黄芩10g)100ml日二次保留灌肠,连用8周。
1.4观察指标 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肠镜。
1.5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
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
③无效: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时用t检验,不满足时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研究中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示有效患者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P<0.01提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3.1%,对照组有效率为82.7%,P>0.01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
2025-04-29
健脾祛瘀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