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寻求除药物治疗外的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手段,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心理、饮食和运动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心理、饮食和运动方法对糖尿病治疗均有一定辅助功能,有助于糖尿病病人的康复治疗。结论:药物治疗结合多种方法辅助治疗使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康复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所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常见疾病。糖尿病常见有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临床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这些症状以及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不仅对糖尿病病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沉重的压力[1]。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由于心理压力的加大、饮食的不合理以及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表明,现阶段辅助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最佳方案是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相结合。
1糖尿病概述
现阶段大家普遍认同的糖尿病分类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90%左右。另外,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所见发病年龄段也不尽相同,通常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Ⅱ型糖尿病则多见于老年人中。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缺乏而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维持生命的疾病。遗传因素是Ⅰ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但Ⅰ型糖尿病遗传的并非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而且只有在外界因素和体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糖尿病才会被诱发出来。同时,自身的免疫系统缺陷及病毒感染同样会导致Ⅰ型糖尿病的发病[2]。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的极具异质性的代谢紊乱症。其发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肥胖症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
糖尿病是难以治愈的终生性疾病,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认知不正确,随之可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使病情加重。因此除了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对其加强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2心理干预
糖尿病病人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焦虑恐惧的心理;怀疑与拒绝及满不在乎的心理;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4]。
糖尿病病人产生以上心理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对糖尿病初发患者来讲,其对自身疾病了解的时间不长,对长期的饮食控制及胰岛素依赖问题较为担忧,而且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糖尿病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易导致悲观失望的状态。其次,对于患病时间较长仍未好转并且花费较多的糖尿病病人,就会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及抗拒治疗等心理问题[5]。 乐观的情绪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使疾病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就患者自身而言,要正确面对自身的疾病,不可避亦不可无视其存在,应为病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患者家人而言,应对患者关心照顾,及时开导,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就社会而言,不要歧视糖尿患者,让患者在积极的社会环境下生活。从以上方面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干预,减轻其焦虑情绪,让其抱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从而有信心、有能力去战胜疾病。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
2025-04-29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