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难点及对策(2)
2025-04-27
1.3.4 服务管理理念落后
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涉及几十个部门,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使得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和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显得迫在眉睫。各个职能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齐抓共管,增强流动孕产妇综合管理的意识,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方法、新举措。
2 推进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对策
2.1 提供保障,完善综合管理工作机制
2.1.1 完善相应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流动人口通常居无定所,不易建立起稳定的自成体系的孕产妇管理网络,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流动孕产妇纳入到本地人口管理网络内,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首诊建册、追踪随访”制度,对流动孕产妇实行动态管理,奖惩分明,强化绩效管理。
2.1.2 加大对妇幼保健服务经费的投入
以政府牵头,各阶层共同努力,加大投入,运转机制,促进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家卫生部《妇幼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六条妇幼保健院、所的基本建设,业务经费,装备等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1.3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强化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设立流动孕产妇救助基金,对高危和困难流动孕产妇提供必要社会救助。作为公益组织的红十字会加入“新农合”制度建设,建立社会资源流入医疗救助基金的渠道。
2.2 增强宣传氛围,提高流动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利用报刊、图书、宣传栏、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开展流动孕产妇健康保健、政府相关政策宣传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主动接受保健服务意识,提高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
2.3 硬件软件两手抓,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手段
2.3.1 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
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机构的人员进行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规范保健服务,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母婴保健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
2.3.2 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针对流动人口孕产期发病特点,制定经济有效的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方案以及最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项目,以满足低收入孕产妇保健需求。政府应加强对平价分娩点的建设投入,提高各项功能,以吸引外来流动孕妇住院分娩,降低非法接生或家庭接生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风险[2]。
2.3.3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增加为流动孕产妇服务网点,方便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应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选择医疗条件较好,服务较规范的基层医院作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服务网点,方便孕妇产前检查及咨询。
基层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难点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